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有凤来仪 网友文集>>2000年 文集目录>>知秋一叶 红楼有梦>>一览《红楼》(全本)>>浅谈对《红楼梦》的理解

主题:浅谈对《红楼梦》的理解
发信人: unlimited()
整理人: chocho.1(2003-03-12 23:37:13), 站内信件
《红楼梦》在我来说,一直就想为它正名。应该是《石头记》。
这当然不光是因为翻译学上所谓“A Tale of Stone”比“A Dream of
Red Chamber ”更容易理解和直白,而是因为从不断的考红过程中,
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在脂批的直面阐述里,其他批者的不断提示下,
这一块“顽石”自始至终都在我们的面前,以主人公的饰物借助其
躯壳现身说法。这可能说得不简洁。就是我一直怀疑:曹雪芹在成
书过程中,除了我们常说的艺术创作要高于生活,但来源于生活这
一点占的比例是不是非常之大呢?

下面这一段是我认为论友们必须要研究透的,即《红楼梦》一书之总纲。
如果说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好了歌》令人费解,而有诸多解释的话,
则我认为书中甄士隐自解,已经再明白不过了!书中的所有情节也都围
绕这段“禅机”而层层展开了!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未完待续)

--
※ 来源:.网易虚拟社区 club.netease.com.[FROM: 210.74.175.3]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