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闽南风情>>【闽南风情】>>〖民俗风情〗>>【泉州风俗文化】>>[民间艺术]>>打城戏 ZT

主题:打城戏 ZT
发信人: gaosuiying(winche)
整理人: fantast(2003-04-04 20:26:34), 站内信件
http://www.minaol.com/gb/life/mn_xiju/001/images/004.jpg

打城戏

 
 
    打城戏(又名法事戏、和尚戏、道士戏),是在清中叶,从泉州、晋江一带的僧道法事仪式基础上演变发展起来的戏曲剧种。“打城”仪式通常是在和尚道士打醮拜忏圆满的最后一天举行的,一般在广场上表演简单的杂技,如弄钹、过刀山、跳桌子、弄包子等没有故事内容的小节目。后为适应法事需要,又增加些短小的神怪节目。一百多年后,它才从宗教仪式圈子里跳出来,开始在民间丧仪、孟兰盆会和水陆大醮上演出。 

    打城戏戏班的真正形成,是一九0五年。泉州开元寺和尚超尘、圆明为了招揽法事,合资购置行头道具,以演戏的道士为基本演员,又吸收 “香花和尚”(吃荤)参加, 聘请泉州木偶戏艺人传授整套《目莲戏》,组成一个半职业性质的戏班,叫“大开元班”。吸收木偶戏的曲调作为演出的音乐,并由广场搬上舞台。不久,戏班主圆明与超尘,各自分开组班。超尘仍旧主持“大开元班”;圆明另行组织的“小开元班”。一九二0年,晋江县小兴元村的做法事兼演戏的道士,组织了一个“小兴元班”。“小兴元”活跃在晋江、石狮、东石、英林一带,班主为道士,故俗称“道士戏”;而“小开元”则流行于泉州、惠安、南安及晋江等地,因其班主是和尚,所以叫做“和尚戏”。建国后统称为打城戏。 

    打城戏走上舞台,渐渐地形成自己一套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剧目,大致可分为:神话、神怪剧、历史故事和武侠剧三类。建国以来,创作一批新的剧目,如《郑成功》、《龙宫借宝》、《岳云》、《宝莲灯》、《潞安州》等,颇受观众欢迎,也使该剧种更臻成熟。

    由于受到木偶戏的影响较深,打城戏早期的音乐、唱白以有科步,带有浓厚的木偶戏表演风格。其表演动作多侧重于跳跃跌打和武打杂技,有时也表演一些少林拳技。后期武戏受京剧的影响,较多采用京戏的武技表演;文戏则吸收了梨园戏和高甲戏的某些科步动作来丰富自己。该剧种的生、旦、净上下场都要念场诗。韵白较多,唱白发发音较重,但比高甲戏轻柔,接近口语。此外,它还有其他剧种所没有的“开大笼”,里面装关表演各种类型舞蹈节目的衣套,可随演随用,别有一番生动情趣。 

    打城戏的音乐曲调是在道情和佛曲的基础上,大量吸收木偶戏音乐曲调混合而成的。后来虽然也加进一些南音和民歌,但仍以傀儡调为主。既有地方特色,又有自己风格。  



----
http://www.xicn.net/pic/2002-12-16/101222_13.gif

魔羯星座﹝12月23日─1月22日﹞
  魔羯座的人大都个性保守,十分谨慎而且驯良,可以忍受任何外來的困难及压力,重視实际利益,讲求現实,在脑里常想抓住并利用环境,十分机警,不是怀着阴谋,便是针对自己的私人目的,很少是为了公众的。脑力的渗透力很大,有锐利的目光,可以很快地看出人的弱点,并加以利用。一般说來,魔羯座的人很讨人喜欢,常常表现出吸引人的人格,也有整齐的外表,迷人的风度,不太容易受到刺激,总是冷静地处理每件事,尤其到了危急的时候,更可以看出他们优良的处事态度了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