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sbd3210(小艾)
整理人: fan_z(2003-01-21 13:36:20), 站内信件
|
根据一份报道,现代的男子比女子平均要少活七年。
原因是,男子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要花时间,男子有泪不能轻弹,生活
比女子阴沉压抑因而折寿。而历往今来的社会要求天下的男子,深沉要像一口
千年古井,雄伟要像泰山顶上的一棵松。
我们女子的日子相对来说则过得安逸多了。
不仅整天能唠唠叨叨婆婆妈妈,把不愉快得情绪及时释放出去,还能
想哭就哭,在泪水众博得无数得同情和关怀,我们累了,男人们宽厚结实得肩
膀可以做驿站,我们哭了,男人们老老实实端正态度承认错误把她的泪水拭干
把所有的问题自己扛。
说句实话,感觉现代的男子愈来愈累,相比之下,古代的男子活得要
聪明的多,至少从一些浅文显博中能看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减压大法”,可
以从容的有泪轻弹,可以不出理由或找出许多理由。
《诗经》里有男子的“送别泪”:“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大意就是:我心爱的小蜜终于要傍大款了,我送她到郊野,直到
看不见她的倩影,我才泪如雨下。
风流才子柳永拈花惹草,别离时又赠流泪诗《采莲令》:“千娇面,
盈盈而眶,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这样一做秀,竟让他变得,没有心理
负担,旧人走了觅新人。
南唐李后主“婉约泪”是柔韧的表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他终日以泪洗面,其泪水,点点滴滴,消得夕阳几度。其实,
李后主这种哭法是为了自己减轻亡国的责任。
白居易因工作失误被贬至江州任司马,临行一曲《琵琶行》,让白迷
们感动不已,然而白老先生经过认真鉴别比较后不无得意的写:“座众泣下谁
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从此“江州司马,泪湿青衫”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白司马用泪来为自己求证问心无愧。
郑板桥久慕袁枚才名,听到小道消息知小袁死了,伤心欲绝。二十年
后两人相见,老郑拍老袁马屁说:“天下虽大,人才屈指不过数人”。受拍后
的老袁满心欢喜也亦然赠诗:“闻死误抛千点泪,论才不觉九州宽”,这种泪
有点肉麻。
屈原用“相思泪”淋漓尽致的表达对祖国的依恋:“泪争流,悠悠别
恨几时休”。其实,屈夫子泪流还是因为他一堂堂男子汉报国无门的哀怨。
爱国志士文天祥的“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则算得上
是一曲英雄末路得挽歌,大意告诉后来者,要为我复仇。
自古燕赵多悲歌,从来英雄不惜泪。
男子的泪并非是为了造出“梨花带雨”的意境,懂哭的才是真男子,
虽不值得大肆推广,但未尝不可。
背身拭泪,男人们又重新在路上。
---- 平静记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