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曲径通幽 话题讨论>>反方看法>>再论红学存在之必要(特复darkwing兄)

主题:再论红学存在之必要(特复darkwing兄)
发信人: freenetcat()
整理人: Dolly(1999-10-20 20:45:13), 站内信件
我要请问darkwing兄,你在语文课里学到的是什么?历史?产品工艺学?我不否

我们从中是看到了春秋战国时群雄并起的缩影,也看到了景德镇瓷器的
流水过程,但我请d兄注意的是,在语文课本里有没有把《红楼梦》归到
历史小说抑或说明文里?或者说我们是不是还该在上语文课时研究一下鲁
迅先生笔下的鱼翅为何价廉味美?迅哥儿和闰土是不是有血缘关系?
而x兄更是对“学术范畴”理解过窄,烹饪学、纺织学都是存在的,并不
是只有研究红楼梦才是学问。但我们应该看一下他们在讨论什么?是烹饪
学家在告诉纺织学家家织布是横三直四还是纺织学家告诉烹饪学家满汉全
席是十菜十果?
至于从《红楼梦》中研究历史就更可笑了,敢问d兄,你是对照《红楼梦》
来判断史书的可信性,还是用史书所载来判断《红楼梦》所述原来属实?
单就研究而言,一只破碗远比一本红楼有价值。而我们觉得红楼在说历史
是因为每一篇文章的诞生都不会脱离作者所处的年代,即使是凡尔纳这样
的高瞻远瞩者,其小说中的人物的衣着,言行还是和他周围的百姓一模一
样。但请d兄再复习一下语文课里对小说(狭义)的定义,虚构是小说创作
的一大手法,如果我们认为小说中描述的部分情节与历史相似,就可以从
中发掘历史,那请问d兄,《三国演义》里孔明七星坛祭东风,该作何解?
该作何比?历史对于我们这些后来者来说,已经是神秘难辨真伪,颇多疑
难见其端了,如果我们再借助本已虚无的小说来撩开历史长河朦胧的面纱,
岂非事倍功半,甚至是南辕北辙?如果曹雪芹老先生九泉下有灵,也该后
悔当初为什么不在文章开头加上一句“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以正后人视听了。
至于那些所谓的红学家,他们并没有如d兄所述放弃了创作的权利啊,他们
整天不也在《红楼梦》中发掘着一个又一个新鲜的“课题”,并据此洋洋
洒洒已然万言,否则你认为他们是靠什么生活下去的?而他们如此专研的
精神以及如此捕风捉影、化虚为实、捉字为刀的能力也确定为我辈所不如,
我想如果他们生活在某年某月的话,必定是兴起“文字狱”的一般干将吧!
在这里我倒想给这些“红学家”们提个建议:
上街游行并上书国务院、文管局,强烈要求以下几点:
一,为《红楼梦》昭雪,将其更名为《红楼志》;
二,将故宫博物馆里的破碗破罐一并撤下,换上极具历史价值的《红楼志》;
三,将中学历史课本换为《红楼志》,并开设红学课,为高考必考项目。
不知d兄愿为其执旗否?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17.162]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