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honggun()
整理人: dl(2000-07-04 16:59:22), 站内信件
|
“槛外人”妙玉
妙玉虽自称是“槛外人”,但实际上她并未能迈出尘世的门槛儿。她的师父临寂 时曾劝她留在京城,说到时候自然会有她的结果,而妙玉等来的结果却是被强人 劫持受辱。这是她预言不灵呢,还是妙玉修行未到家呢?
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这使她秉承了一种雅洁之气;但她的身世又是不幸的, 出家之后,父母俱亡,为睹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她随师从苏州到了京城。贾府 为元春归省聘买尼姑,她才被请到了贾府的栊翠庵。这使她与贾府的公子小姐有 机会生出俗缘。
从禀性上说,妙玉是个极其高洁的女尼,仅看喝茶的方式即可证明:妙玉沏茶用 的水是从梅花上收的雪溶化的;刘老老用她的杯子尝了口茶,她便嫌脏弃掷;到 惜春处闲坐,她竟自己带上茶具。由此观之,妙玉的行为也确实不入俗人的眼。
贾府里与妙玉性情相投的有四人:一个是邢岫烟,一个是惜春,一个是黛玉,一 个是宝玉。但是这四人也并非全是与妙玉相契无间。邢岫烟幼时曾妙玉识字,妙 玉与岫烟交往,多半是出于师生之谊,未必真心推重岫烟。惜春虽与妙玉有共同 的语言,但惜春身上多的是烟火气,少的是灵气。妙玉与她在一起谈经论佛可以 ,但要进行心灵交流,妙玉恐怕还认为惜春差一截。黛玉本是一个高洁孤僻之人 ,可妙玉的高洁与孤僻又胜黛玉三分,以致黛玉也有了远妙玉之意;如果说宝玉 对黛玉还有一种俗情的话,那么他对妙玉有都不敢有这种感情,此情即使偶一闪 念,他也会视为罪过,他对妙玉有的只是一种敬重之情。这样看来,宝玉对妙玉 的疏远,也是情理之中的了。正值青春芳龄的妙玉,在需要朋友的年龄周围却没 有一个朋友,她独守静庵,心中孤苦可知。
说她孤苦,是因为她心中尘念未绝。尘念未绝,宝玉过生日,她才送去贺帖;宝 玉到她庵中吃茶,她才递过了自己的杯子;与宝玉闲谈,她才免不了耳热心跳。 她庵里的梅花,别人要不来,宝玉一讨即得……“云空未必空”,妙玉到底还做 不到一了百了。
“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妙玉超乎寻常的高洁,使她隔绝了与世人的心灵 交流。她的雅洁,并不为尘世所容,所以曹雪芹给她设计了个“金玉之质终陷泥 淖”的命运。
返回
-- zhonggun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34.41.1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