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aitingfor()
整理人: unlimited(1999-08-16 00:19:28), 站内信件
|
所谓‘金学’纯属哗众取宠。让金庸的作品与曹雪芹的红楼并谈当属三国
徐庶所言:萤火之光焉敢于皓月争辉。
为什么我在红楼版振臂一呼呢?原因很简单,红楼梦仍是中国文学迄今为止
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中国能望其项背的作品尚不存在。而西方文学中我看
能与其相提并论的也就是哥德的《浮士德》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等几部而已。
为了反击武侠版朋友‘请好好读金庸的小说再发表意见’的论点,我
准备简单回顾一下我读武侠版的经历。金庸的小说如射雕三部曲等我均读
过数遍,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工作可谓是武侠爱好者,其中我最欣赏的
是神雕侠侣,往日为武侠正名我也颇尽一分气力。我读武侠的经历就算比
不上某些武侠版主,也不比一些版副差多少。如要我侃几篇评杨过和萧峰
或令狐冲的文章,我也是信手拈来。不过我现在已基本不再通读金庸的小
说,而是挑喜欢的章节看看了。就我读武侠的经历而言,我想知道那些叫
嚣关闭红楼版的朋友们红楼梦可否读过第二遍,宁荣二府人物是否搞清楚了。
似乎毛泽东说过‘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我看来似乎读红楼的人大都
读过武侠,而读武侠的人却不一定都读过红楼。何况《红楼梦》还有个是否
能读懂的问题,而读武侠对我来说却不存在这个问题。读武侠我敢称基本读
懂了,而对红楼我则不敢妄下此断言。对于一本‘字字看来皆是血’的作品
我生怕无知的妄言亵渎了她。
有些人的特色就是喜欢挑战权威,不管是否有理,只要是别人喜欢的他就反对。
还打着旗号说什么‘孤身犯险’一副视死如归的精英面孔。孰不知自己的底牌
竟是‘浅薄’二字,四处指手划脚只愈发证明自己的虚弱无知而已。看不懂
就老实承认,虚心向别人请教。而到处聒噪,反倒漏了底。在我看来,
红楼梦是作者对自己所处社会和同一时代的信息综合和思想总结,她的支柱
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华,是用现实冷静的笔法写出的激情浪漫主义作品,这
部作品凝结的千百年来中国人的血与泪,是前人的悲情,也是现代人情殇。
《红楼梦》不仅预言了封建社会如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不可挽回的趋势,更
写出了中国人一直回避的情与欲的误区,缘与爱的决裂,追求真
与放弃虚的抉择,还打破了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而可悲的是现代人重又拾起
曹公嗤之以鼻所抨击的传统,轻易放弃了对于前人是可欲而不可求的真情
以及其他。看来《红楼梦》的意义今又被蒙上了世俗的面纱。
而武侠在我看来是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大关系的一种文学表达形式,它只
能算文学的一个流派跻身于主流文学的分支而已。它利用人们喜做‘白日
梦’(弗洛伊德理论)特点,引起读者的共鸣。而实际上它的现实意义甚
至不比王朔的《过把瘾》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高明,更比不上路
遥的长篇绝笔《平凡的人生》。 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很多,而对当代中国
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大有人在,如王蒙。他对文学的理解、其作品的内涵
和表达的思想比金庸可要高多了。而武侠迷们竟要送金庸的作品去夺诺贝
尔,我笑也笑死了。
知秋兄还在此把什么金学那里比红楼开导武侠迷,真可谓是对牛弹琴。
--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7.249.164.1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