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有凤来仪 网友文集>>2000年 文集目录>>morefool (迷迷糊糊)>>平平淡淡才是真

主题:平平淡淡才是真
发信人: morefool()
整理人: dl(2000-04-18 22:25:46), 站内信件
          平平淡淡才是真

            ----揭开平儿的真面目


  南朝齐梁时代的文艺美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这么一段精辟的见解:
“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
,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而简博参汇,明隐交融,巧手运施这数种看
似迷离的艺术手段,从真真假假中游离出“使闺阁昭传”之本旨,正是《红楼梦
》历数百年而不衰的一大得力之处。
  作品人物的每一举手每一投足,皆是作者审美心态的沉淀。或真或假,或善
或恶,正如大海中的贝壳珍珠,“色彩斑驳,大小不一,但当它们被红线穿缀在
一起的时候,它们就会粒粒如数,在各自的位置上放射出自己奇丽的闪光,并形
成一条完美的‘项琏’。”余独爱平儿,在于她的平,在于她的真,在于她的才
,在于她的善。

        还是那把“钥匙”

  闭上眼睛,也听得到大菩萨李纨的趣话“什么钥匙?要紧梯己东西怕人偷了
去,却带在身上。我成日家和人说笑,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他;刘智
远打天下,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
总钥匙,还要这钥匙作什么。”(39回,据庚辰本,下同)那么,我们心中的俏
平儿究竟是把什么样的钥匙呢?难道只是开开阁楼打打算盘骂骂婆子不成?
  刘勰又云:“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我以为,这“钥匙”的文内之义是
指平儿搀着凤姐走过风风雨雨,揭去一些疑难事体的层层伪装,使其“锁孔”赫
然入目,“锁”也就应声而解;而弦外之音更在于“一则显她贤良名儿,二则又
叫栓爷的心,好不外头走邪道”(65回)。
  天下望族贾府,“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6回)。
凤姐虽具霸王之质,却也难以独自支起这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况且自这个“模样
又极标致,言语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2回)的凤姐过门后,王夫人不管事了
,琏二爷也乐得袖手旁观,逼迫着她非寻觅一个精明能干的丫头充作左右手不可
。平儿最初也是个“咬文咬字,拿着腔儿,哼哼唧唧”(27回)的颇具封建贤淑
女子风范的陪房丫头,却与凤姐口声简断、知心晓意的择才标准格格不入。矛盾
一旦发生冲突,身为陪嫁丫头的平儿只能是“变则通”,成为凤姐管家的“钥匙
”和举鼎的“膀子”。
  《女诫》云:“《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
这在现代人眼里看来极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女性价值观念和道德礼教观念在当时人
的头脑中却是天经地义。在以夫为天的世界里,丈夫可以在外眠花宿柳,妻子只
好在家独守空房。贾琏纵然好色,王夫人也只寻思凤姐“风声不雅,深为忧虑”
(69回)。在贾母心中,也认为贾琏偷鸡摸狗“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
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44回)凤
姐如若不许贾琏纳小,势必触逆“圣”听,非但于事无补,更会失去她在贾府受
宠的根本。贾府上上下下的怒目和冷眼,有如一把锁,锁住她的身心,锁住她的
才志。在礼教和世俗跟前,凤姐也是无可奈何,只好违心地“强逼着平姑娘作了
房里人”(65回),用平儿这样一把“钥匙”解开人们的心“锁”,移开人们不
满的目光,使其在贾府的“生杀大权”不受羁绊,不受约束。

        为什么叫作“小才微善”

  在古代,女子之才情一向受到压抑。封建腐儒标谤“女子无才便是德”,使
得李纨之属的女子畏才如猛虎,不敢轻易染指而触逆贤惠之道。近代学者冯飞一
针见血地指出:“‘德’之一字的解释,即系女性能为男性产子,其子足承男性
之余泽或光大之,同时女性对男性矢忠矢信,使男性得无涯逸乐,则女性之德,
即以成立。又彼等所谓‘才’,但以知文学为才,甚为错谬,而以女性不知文学
即为德者,以女子可无由接近于人生理性,庶不呈叛乱抗争之事实耳。对男性而
不叛,男子德之,自不俟言,于是乎女性之教育,陵替无遗矣。”曹公笔下以“
小才微善”(1回),速读红楼之客也许会一目十行,无心漏过,然而这处若隐若
显的曲笔却蕴味甚深,耐人咀嚼。顽固的封建卫道者想到的必定是“大才不善”
,又怎知也可解作“大才大善”?短短四个字,竟有着背面敷粉、模拟两可之功
效。这面两面皆可照人的“宝鉴”,只照它的背面,方不会以假为真,而致落入
俗套,掉入迷津。
  作为陪嫁丫头的精品,平儿也是这么一个“小才微善”的女子。第44回贾琏
夫妇对平儿的安慰,稍可对平儿之才窥其一斑。平儿眼中的“糊涂爷”贾琏有如
戏中的小丑,白为众人添加笑料,也没见博得平儿的一言一语一颦一笑。而真正
“无故给平儿没脸”的凤姐却是个聪明人。尽管也自为有错,然而一声也不吭。
众目睽睽之下,她必须维护她在贾府的威严。(而第45回她在李纨众姊妹跟前有
说有笑半真半假地叫声“平姑娘,过来!我当着大奶奶姑娘们替你赔个不是,担
待我酒后无德罢”,根本不会损伤她的体面。)平儿深明其理,故而更为主动,
忙走上来磕头:“奶奶的千秋,是我惹了奶奶生气,是我该死。”“我伏侍了奶
奶这么几年,也没弹我一指甲。就是昨儿打我,我也不怨奶奶,都是那淫妇治的
,顾不得奶奶生气。”平儿能成为凤姐身边最得力的帮手,可以说更在于她懂得
对她的“奶奶”揣其意而行其事,故能讨其欢心。
  第51回,袭人返家探母,平儿私自作主“顺手”将凤姐的大红羽纱衣裳拿将
出来,叫人给邢岫烟送去。平儿送衣与探春送玉“特犯不犯”。虽是一样有心,
心却截然不同。探春为什么送碧玉佩与岫烟?是为当时岫烟已是薛家未过门的媳
妇。探春真正着眼的是四大家族的体面,故彼举颇有笼络之嫌,而绝非宝钗言下
的“她见人人皆有,独你一个没有”(57回)(君不见,黛玉也是一样无金无玉
。)。平儿的良苦用心却是“就只她穿着那件旧毡斗篷,越发显得拱肩缩背,好
不可怜见的”(当时岫烟尚未许与薛蝌,只是贾赦继配邢夫人的一个穷侄女而已
。),眼中所见的却是一个清贫小姐的冷暖。如若平儿暗地里将其主子衣裳送她
,凤姐知晓后问她,她该怎么回答?还是一只“倒咬鸡”的猫!此时此景趁众人
之面让凤姐“疼爱下人”,引起一大片阿谀之声,虽聊聊数行,竟有挡不住的智
慧穿纸而出,令人如睹其神,如窥其心,如闻其声,如见其黠。
  第55回,吴新登家的等理事媳妇明欺探丫头庶出年少,怠慢了这位千金小姐
。怎奈敏探春公然驳凤姐的回,偏在平儿面前拿她们必恭必敬的凤姐开端,挥舞
“项庄之剑”直指凤姐,激起千层波澜。机智过人的平儿虽未经凤姐授意,却私
向探春低头,由不得宝钗称赞她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作
的。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 ,也不奉承三姑娘,也不见
你说奶奶才短想不到,也并没有三姑娘说一句,你就说一句是,横竖三姑娘一套
话出,你就有一套话进去,总是三姑娘想的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
不可办的原故。”(56回)平儿并不象王善保家的那样,依仗自己是陪房而自以
为大,却是“避猫鼠儿似的”,愈发显得她非但口齿伶俐,更晓得察言观色,审
时度势,应之以柔克刚之计,以低声下气的可怜相扑息探春心口的满腔怒火。
  平儿欣赏一句俗语:“得饶人处且饶人”。在大观园风雨连天的日子里,她
以这种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既不拘一格又绝不越“轨”的管家艺术缓解了不少矛盾
,赢得了贾府上下人等发自内心的赞赏。其他三个自幼陪嫁丫头“死的死,去的
去”,唯独平儿得以脱颖而出,想来既是凤姐慧眼识珠的功劳,又是平儿小才微
善的缘故。

        红颜命薄古今同

  《白虎通德论·嫁娶》云:“妻者,齐也,与夫齐体。”“妾者,接也,以
时接见也。”若说夫妇以夫为天,妻妾则是以妻为天。倘若平儿怀有二心,凤姐
一样也会绞尽脑汁弄死她。宝玉叹之曰:“贾琏之俗,凤姐之威,她竟能周全妥
贴。”(44回)平儿欲求生存,须得俗贾琏、威凤姐两不得罪。然而贾琏夫妇之
间无时不刻不充斥着浓烈的火药味,作为“夹心饼干”的平儿,旋于其中委曲求
全,“戛戛乎其难哉”!
  凤姐虽然“强逼着平姑娘作了房里人”,然而,这位“脂粉队里的英雄”却
怕平儿或鲍二家的之类的“淫妇”依靠贾琏这个“有再娶之义”的男人动摇自己
在红楼的地位,故而不时地防范平儿,让她和贾琏“大约一年二年之间两个有一
次到一处”(65回)就要大发雷霆。凤姐缘何吃醋?她只是用醋意来掩饰她内心
的空虚和怯弱,绝非“爱之愈深,恨之愈切”之心。平儿云:“难道图你受用一
回,叫她知道了,又不待见我。”“屋里一个人没有,我在他跟前作什么?”(
21回)贾琏抱怨:“如今连平儿她也不让我沾一沾了。”(44回)可知这个妾有
如月之仙子嫦娥,可遥思而不可亲近,同时也看出平儿的莫大畏惧和贾琏的满腹
不满。
  琏凤之争一旦明朗化,平儿天然就是二人互相攻击的搭跳板。第44回,凤姐
过生日被灌醉,欲往家去歇息,却恰遇贾琏与鲍二家的在一起鬼混,引发一场唇
枪舌剑假戏真做。此处洋洋洒洒一大堆文字,试问:何其泼墨如水乎?答曰:非
如此不足以见凤姐那工于心计的“泼”,非如此也铺衬不出“平儿急了,便跑出
来找刀子要寻死”的那种无所适从。平儿寻死是真意流露,而绝不比凤姐第68回
在宁府中的假哭假闹。在平儿的心中,失去了主子们的信任和赞赏,命运也就失
去了依托。
  第39回,平儿云:“先时陪了四个丫头,死的死,去的去,只剩下我一个孤
鬼了。”,可见平儿那颗苦涩而又无奈的心。宝玉暗叹:“想来此人薄命,比黛
玉犹甚。”是的,此平儿的薄命又怎会稍让彼颦儿呢?
  鲁迅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平儿
啊平儿,在鸳鸯“惨淡的人生”,金钏“淋漓的鲜血”面前,你难道就不能象“
真的猛士”一样觉醒过来吗?

        谁是“没人心的”

  平儿对凤姐表面上言听计从,几乎永远都站在凤姐一边。然而,她与凤姐绝
不是一个模子铸出来 的。身为贾府上等奴仆的她,那颗苦涩的心居然也对凤姐颇
有微辞。
  第69回,平儿明知道尤二姐难逃折磨至死的厄运,却也只是并且只能对其抱
着同情和怜悯而已。她曾经对尤二姐说:“都是我坑了你。我原是一片痴心,从
没瞒她的话。既听见你在外头,岂有不告诉她的。谁知生出这些个事来。”。念
及尤二姐苦命遭遇,不禁后悔有加,潸然泪下。而她骂丫头们:“你们就只配那
没人心的打着骂着使也罢了。”“别太过逾了,墙倒众人推。”那冲口而出的“
没人心的”四个字让读者看来触目惊心,那分明是对她主子凤姐长期以来强权统
治所生积怨的影射。在尤二姐的身上,平儿似乎开始担心自己薄命的未来。她的
饱含自怜的声语,虽是不小心说出,却是她心灵深处最真的声音。

        “只得”的韵味

  鲁迅说:“灰尘中长不出好花和乔木来。”身处“悲凉之雾”中的平儿,不
免有些“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样无法摆脱封建伦理的约束。
  马珏坪先生曾在《非石非玉的悲剧人生》(《红楼梦学刊》1997年第2期)说
:“(平儿等人)身处权势富贵之中,怜贫惜弱之心不减。”其实,让我们重新
审视一下平儿与刘姥姥两次见面的举止言谈,不难看到平儿隐藏在“怜贫惜弱”
之后的另外一层等级观念。刘姥姥一进荣府打抽丰,因凤姐没空,平平淡淡地带
出平儿这个不大令人着眼的“通房大丫头”。此时,“平儿站在炕沿边,打量了
刘姥姥两眼,只得问个好让坐”(6回)。下笔虽惜墨如金,却深得春秋之法,用
短短几个字勾勒出平儿的轻蔑神态。特别是“只得”二字,用得极有神韵,活灵
活现,把贾府这个“通房大丫头”鄙视下层劳动人民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甲
戌本脂砚亦双行朱批:“写豪门侍儿”,在“只得”二字下又点评“字法”。而
刘姥姥二进荣府,受贾母宠幸后,平儿则又是一样态度:“‘姥姥过这边瞧瞧’
、一一地拿与她瞧着、‘休说外道话,咱们都是自己,我才这样’”(42回),
还送了些梯己衣物给她。对同样的一个人,平儿的前后态度悬殊何其之大!
  “《红楼梦》的价值,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 平儿之所以前
倨后恭,正是在于刘姥姥那“想不到的天上缘分”(39回)。原本不过是乡野老
媪,凤姐眼里“连影儿也不知道”(6回)的穷亲,后来却是老祖宗身边聊以取笑
的宠人,竟连喝茶也毫不避嫌地用同一盏杯子,颇中贾母之意。一前一后,加以
对照,我们不禁深深地感叹封建礼教对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思想毒害可说是“沁人
肺腑”,令人无法抗拒。
  古罗马女神VENUS维纳斯以断臂闻名,其独特的残缺美震憾着天底下芸芸众生
的心灵。一部好的作品,其形象必定也如太虚幻境的灵酒“万艳同杯”,但绝不
应该“取长补短”,盲目追求塑造十全十美的形象,而致在刻意雕琢的同时,却
落下斧凿痕迹,背弃了现实。就其性格的刻画来说,正是拥有残缺的一面才愈加
引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更深理解,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更高追求。如宝黛钗凤一般
,平儿也非完人,她是封建制度诞生的畸形儿。正如法国卢浮宫内的VENUS维纳斯
,虽被折断了手臂,却也别有一番风流态度,散发出美丽而寂寥的光芒,孕育着
又一个世界的黎明。

            惜秋斋
            庚辰年桃月


后记:此文完稿于1998年7月,因一些原因,一直敝帚自珍于惜秋斋。我打字速度
又慢,事情又多,发了数日工夫才录入成文,并润色了少许文字。权作抛砖引玉
之篇,愿网易社区“红楼逸梦”出现越来越多的好文章!

--
◇◇◇◇◇◇◇◇◇◇◇◇◇◇◇◇
漂泊岂似杨柳絮,流浪闲添傲世心
http://chinaart.3322.net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1.98.76]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