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ulh()
整理人: unlimited(1999-10-18 17:14:40), 站内信件
|
《红玉“遗帕”事件的真相》
作者:红狐
在古代才子佳人小说中,手帕成了青年男女作为私相传情结缘的信物,已是 众所周知、自不待言。因而“手帕”不仅仅是一个物品,还具有意象作用,用来 表达赠予方对接受方的爱慕之情。这在《红楼梦》中也不例外,红玉遗帕与宝玉 赠帕就是《红楼梦》的重要故事情节。第三十四回描写宝玉赠帕,贾宝玉拿出两 条半新不旧的手帕遣晴雯送给黛玉时:
晴雯道:“二爷送手帕子来给姑娘。”黛玉听了, 心中发闷:“做什么送手 帕子来给我?”因问:“这帕子是谁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罢, 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林黛玉听见, 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
这里“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也就是黛玉明白了手帕的意象作用,明白了宝玉 的用心。
红玉“遗帕”则是红玉与贾芸私相传情的起点,一般的读者总是以为,这是 红玉无意中遗失了手帕,后来被贾芸拾到,促成了一段离奇的姻缘。而《红楼梦 》中似乎也是这样“明文”交代的,主要有两处:
1.第二十四回因被秋纹、碧痕发现与宝玉单独相处而受责问时,“红玉道: ‘我何曾在屋里?只因我的手帕不见了,往后头找手帕。不想宝二爷要茶吃,叫 姐妹们又一个没有,是我进去了,才到了茶,姐妹们便来了。”这里红玉声明, 是自己在无意中丢失了手帕。
2.第二十六回中有“那红玉见贾芸手里拿的手帕,到像是自己从前掉的,待 要问他,又不好问的....待要问去,又怕人猜疑。”这里作者也似乎明告读者, 红玉确是无意中遗失手帕的,原先并不知道拾获者是谁。
其实,《红楼梦》中的明文有时不能真正反映内情,否则你不仅被红玉隐瞒 了去,同时也被作者隐瞒了去。“痴女儿遗帕惹相思”,表面上理解可当是红玉 因无意遗帕引起相思。但是,若果真无意,又哪来的相思呢?下面,我们慢慢分 析红玉“遗帕”的来龙去脉,可看出这是红玉精心设计的圈套。
小红与贾芸初次见面:贾芸拜认宝玉为父,约好次日去宝玉书房见面。随后 向贾琏打听到园中有栽种花木的差事,便向倪二借得十五两银子,买了好些冰片 、麝香送与凤姐,欲谋得这份好差事。顺道依约来到怡红院,引出红玉与贾芸第 一次见面。此时,红玉即“下死眼把贾芸钉了两眼”,产生爱意。贾芸亦对红玉 有好感。
第二天:这天一早贾芸再次来到怡红院,因宝玉不在,一直等到晌午。随后 贾芸即去领银准备次日栽树。就在这天,红玉“遗失”了手帕,至于如何“遗帕 ”,《红楼梦》中只字未提。晚上红玉梦见贾芸拾到手帕,“红玉不觉的粉面含 羞,问道:‘二爷在那里拾着的?’贾芸笑道:‘你过来,我告诉你。’一面说 ,一面就上来拉他。”读到这里,我们是否会感到奇怪,如果红玉无意中遗失手 帕,怎么会梦见贾芸拾到?而且后来的事告诉我们,正是贾芸拾到,有这么巧的 事(难道是“无巧不成书”)?
第三天:红玉远远地看见贾芸正坐在那山子石上带领一帮人种树,“待要过 去,又不敢过去”。很明显,红玉明知贾芸拾到手帕,想过去试探其意。就这样 ,红玉满怀心事“展眼过了一日”。在“展眼过了一日”处脂批云:“必云‘展 眼过了一日’者,是反衬红玉‘捱一刻似一夏’也,知乎?”点明红玉此时的焦 急心情,这就与上述“明文”中的第2条产生矛盾,说明“明文”并不可靠。如果 红玉无意遗失手帕且不知拾获者是谁,为什么焦急地要找贾芸问清楚呢?难道是 想通过他找回自己的那条破手帕?
一个月后:经过慢长的等待,红玉终于坐不住了,还要她再次主动出击,从 而有了“蜂腰桥设言传心事”。“红玉刚走到蜂腰桥门前,只见那边坠儿引着贾 芸来了。那贾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红玉一溜;那红玉只妆着和坠儿说话,也把 眼去一溜贾芸:四目相对时,红玉不觉脸红了。”在这段文字中脂砚斋批道:“ 妙!不说红玉不走,亦不说走,只说‘刚走到’三字,可知红玉有私心矣。”红 玉有何私心,和坠儿说了些什么呢?曹雪芹故意留到贾芸访怡红院时才补叙。原 来红玉故意当着贾芸的面对坠儿说起自己“遗帕”之事,目的是让贾芸知道他所 拾到的手帕正是她所“遗失”。于是贾芸告诉坠儿,是他拾到红玉的手帕,并把 自己的一块当作红玉所失让坠儿还给红玉,这就通过交换手帕方式私相传递爱意 。最后便是红玉与坠儿在滴翠亭嘀咕,明知坠儿拿来的手帕不是自己所“遗”, 却说:“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吧。”因担心被人听到,推开窗户察看时只见 宝钗就在附近,吓得半死。
由此可以看出,红玉从“遗帕”那天起,就明知手帕被贾芸所拾,而且非常 焦急地想知道贾芸的反应。这就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所谓“遗帕”是红玉精心 安排的小骗局,目的是为了高攀上一位次公子——贾芸。
《红楼梦》作者和批者还将红玉有意“遗帕”的作案条件和作案动机都交代 得明明白白。
作案条件:红玉在第一次见贾芸时告诉贾芸“明儿来是正紧”,知道贾芸第 二天仍会来怡红院。果然,次日贾芸来到绮霰斋打听宝玉,谁知宝玉一早便往北 静王府里去了,贾芸便呆呆地坐到晌午。晚上,红玉向宝玉汇报贾芸来访一事, 亦知“贾芸今日早起来了,不想二爷又往北府里去了”,言下之意红玉清楚地知 道贾芸的行踪。
作案动机:第二十四回中作者评价红玉,“这红玉虽然是个不谙事的丫头, 却因他原有三分容貌,心内着实妄想痴心的向上攀高,每每的要在宝玉面前现弄 现弄。”第二十四回末脂批:“红玉在怡红院为诸鬟所掩,亦可谓生不遇时,但 看后四章供阿凤驱使可知。”第二十六回红玉与佳惠议论的一段文字中有脂研斋 眉批:“红玉一腔委曲怨愤,系身在怡红不能遂志,看官勿错认为芸儿害相思也 。”由此可见,红玉“遗帕”传情的目的除了可高攀上一位次公子外,更重要的 是为了离开人才济济、一个个伶牙俐齿的怡红院,得到往上爬的机会。没过多久 ,终于利用凤姐差遣的机会露了一手,如愿以偿地“借调”到凤姐身边。
至于作案过程,就不用我啰唣了,诸君尽可以发挥想象力设计一番。但须注 意三点:一是作案时间当在贾芸领取栽树银钱的前后;二是作案地点很可能在贾 芸返家或办事的必经之处;三是贾芸拾帕时确实不知帕的主人是谁,而红玉则很 可能在远处观察到手帕按自己的设想成功地由贾芸拾得。
综上所述,“遗”并不是无意的“遗失”,而是有意的“遗赠”(与“浪荡 子情遗九龙佩”中的“遗”字含义相同),这就是“遗帕”的真相。曹雪芹通过 “遗帕”事件,成功地塑造了这个工于心计,不甘于人下而一心往上爬的丫头形 象。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85.1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