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有凤来仪 网友文集>>2000年 文集目录>>foolish_jr (foolish)>>关于《红楼梦曲》的看法(一)

主题:关于《红楼梦曲》的看法(一)
发信人: foolish_jr()
整理人: Dolly(1999-07-07 20:15:53), 站内信件
                有韵的说明书·无声的主题曲
                   ——关于《红楼梦曲》

    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自古以来便有“文备众体”之特点。很多作品都在其情
节中楔入诗、词、曲赋等韵语文言,以仰附“能诗者就是清品”之说。不朽的
巨著《红楼梦》虽然也沿用了此一旧有形式,但她的“问备众体”却是和其他
作品不可同日而语的。《红楼梦》是将所“备”的众体作为小说自身的有机组
成部分,融合进作品整体结构之中的。在这里,诗、词、曲、赋各体的作用诗
不可或缺的,这一点在回目众也有所反映:如第五回回目《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 曲演红楼梦》就直接点出了《红楼梦曲》。有评论认为《红楼梦》中诗、
词、曲、赋诸体之中,曲的水平最高,词次之,诗则最末。细读原著,便可发
现,这套《红楼梦曲》以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是完全不负此评的。
甲戌本《凡例》谓:“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
《红楼梦》之点睛。”可见这套曲子具有“点睛”之价值。
    首先,从结构上来看。
   《红楼梦曲》共十四首,中间主体部分为十二支,故又称《红楼梦十二支》。
从此套曲总体结构看:又套曲的面目与结构,但并无套曲的一些程式,其曲牌
、格调、韵律均是作者自拟。作品中,作者借警幻仙子之口说过:“此曲不比
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必有生旦净末之则,又有南北九宫之限。此或咏叹一人,
或感怀一事,偶成一首,即可谱入管弦。”可知,作者是故意避开传统的曲套
和牌名。这样处理是有其用意的。一是可以不受格调韵律之限,而着眼于曲子
本身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如果仅仅是按传统,用一些《点绛唇》、《七煞》等
旧有曲牌的格律,那么就难以想象拘于声病的作者还能写出诸如《引子》、
《终身误》、《枉凝眉》等如此哀晚凄绝、情真意切、感怀身受的佳曲,也不
能想象还能发出那“伤怀时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绝唱。其次,
形式为内容服务,新制曲牌,可使每个牌名与曲文相应和,提示出全书发展上
的关目。如《终身误》主要寓意宝、黛、钗三人爱情悲剧使三人都误了终身,
三个字很好地作了概括。《枉凝眉》则总结宝、黛、钗爱情破灭,“心事终
虚化”,徒然凝眉悲愁。《分骨肉》是应和了探春远嫁,《虚花悟》隐含了
惜春出家,《聪明累》则是凤姐聪明一生,算尽机关的写照。《飞鸟各投林》
更是贾家势败后悲惨结局的揭示。其余的《恨无常》、《世难容》、《喜冤家》
、《留余庆》、《晚韶华》等也各有用意,并非是“虚”的牌名。这些曲牌名
不是作者信手拈来,而是曲子组成的关键部分(传统曲子随着发展,曲牌名仅
是限定格律之用,牌名本身大多已与曲文无关)。作者自创新曲之苦心可见一
斑。再者,这套曲子这样写,也应了警幻仙子话说的前提。作为仙曲,当然只
能仙境有,与俗世之套有别,使读者增进一层对“太虚幻境”的感性认识。
……




--
别嚷嚷,听我说……

※ 修改:.foolish_jr 于 Jul  7 11:36:18 修改本文.[FROM: 202.96.100.233]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00.233]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