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lueeddy()
整理人: xiange(2000-05-17 12:14:22), 站内信件
|
很小、很小的时候,大字也不识得几个,便看了越剧《红楼梦》。
当时还不懂得什末叫无奈、凄美,什末叫虚伪、残酷。只是觉得黛玉
好可怜,宝钗、贾母太可恨。于是问姥爷:“为什末老太太对黛玉那
末不好呢?为什末黛玉她不回自己的家呢?”
稍稍大了点儿,认得字了,便看小儿书《红楼梦》。觉得黛玉好
美的。希望自己也可以遇见一个象宝玉似的“帅哥哥”。(感谢老天,
总算满足了我这个愿望,至于不懂红楼,谁让我当时没祈祷呢?)
上初一的时候,看电视剧《红楼梦》,喜欢那里的每一个人物,
每一个场景(后来到了“大观园”,才知道什末叫化腐朽为神奇),
艳羡着也能过上那种轻灵而飘逸的日子。只是不解于姥爷说的“宝玉
是个呆子”,想着“怎末是呢”?
初二那年,在一本高中课文精选中无意中看了“宝玉挨打”那个
片段,立即被它的流畅、精彩的描写吸引了,迫不及待地从书架里找
出了满是灰尘的四本《红楼梦》。从此,开始了十几年不断的痴迷。
初中的我,眼里、心里只有黛玉,舍不得她受半点委屈,书里的
人物,“顺颦儿者昌,逆颦儿者亡”。所以看几眼高鹗的续书,便要
气死过去;所以喜欢凤姐、贾母;所以深恶于宝钗、袭人,就连被宝
玉所喜欢的湘云、晴雯,也是不入我的眼的。那时,疯狂地看“考证”
的书,迫切地想知道宝玉的结局,想去证明他的不变的心。而我自己,
也很细心地在书里找着每一个痴心不悔的细节。现在想想很逗的,如
果那时知道什末叫作“初试云雨情”,一定要恨死宝玉的。
高中的我,猛然间觉得其实结局是一件很不重要的事,因为我已
经看到了一切属于美的东西,我已经知道了它们并不美丽的归宿,但
我却不能肯定,我是不是能直面那斑斑的血迹。为什末我不把这些如
花的人珍藏在心里,在她们还没有零落成泥的时候?
上了大学,便不看《红楼梦》了,好象是没有时间,好象是不愿
去接触忧郁,不愿再去做蓝色的梦!
但有一天,突然间在网上看到了“逸梦”,那末惊讶的发现,原
来有这末多爱红、惜红的心,有这末多喜欢黛玉的人!那一天,真的
是好感动!但仍旧没有打开《红楼梦》。
直到前些日子,偷来浮生半日闲(好喜欢这句话),又看了一遍
《红楼梦》,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很宽容了,发现自己那末想要找到每
一个人的可爱,想要证明那个梦并不只有灰色!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6.6.1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