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lueeddy()
整理人: dl(2000-03-01 22:08:54), 站内信件
|
宝玉的结局真的很难说,总觉得里面有许多
矛盾的地方。
以他一向地毁僧谤道,似乎他不大喜欢和尚。
从书中陂足道、癞头僧的面目丑陋,贾敬、老尼、
葫芦僧的行为可憎,可以看出曹雪芹似乎也不喜
欢和尚道士。
如果宝玉出家是为了精神上的醒悟,我自己
以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才是
最高境界!而书中也有"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的说法。
从宝玉对藕官的认同-认为终身不取并不代
表情深义重,反而会使死者不安;永世不忘才是
对逝去的最深的感情!-来看,似乎也不会为了
黛玉而出家。而黛玉也曾说过,"天下的水总是
同源,不拘哪里的水舀一碗哭去,也就尽情了"。
那末,她也不在意形式。其实,爱、恨一个人
一辈子都是不容易的事,因为时间最是一个无情
的!所以"一辈子不忘",真的是一件很难、很
浪漫的事!
但黛玉也确实说过,"已作了两个和尚了,
从今以后记住作和尚的次数。"看来宝玉确实是
作过和尚。想来一次应是家败以后,他的爱、
他的恨忽然间都不存在了,他的梦醒了,却无
处可去,那末作和尚似乎是一个轻松的选择!
但那毕竟是治得了短痛、治不了长痛,所以他
回来了!可是,我实在想不出他为什末第二次
作了和尚?
我想,或许宝玉本来就没有结局,因为
曹雪芹本身就没有为自己找到一个结局!他是
一个早生了几百年的人,他又怎末能在不属于
他的年代里找到属于他的结局呢?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6.6.1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