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秦腔秦韵>>〖陕西系列〗>>☆陕西小吃☆>>远臭近香霉豆腐

主题:远臭近香霉豆腐
发信人: taoter2001(海子)
整理人: hfl_258(2003-02-25 18:10:41), 站内信件
远臭近香霉豆腐 
http://cimg.163.com/gz/youth/0301/13/eat03.jpg   


  还没进家门,就不经意地扑捉到一种久违而又亲切的臭味。我知道,那是霉豆腐的臭。同时,我也可以断定,家里一定是有客自紫阳来。

  进得家门,果然是陕南紫阳的小学同学杨亚子来城里办事,特意给我带来了紫阳特产霉豆腐。妻知道这是我的最爱,就早早地做了霉豆腐蒸腊肉等我回来。

  屈指算来,我与霉豆腐的缘分差不多已有三十年了。

  第一次知道它的滋味是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一年冬天,天气出奇的冷,一到下课时同学们都往教室门外涌,争先恐后地抢占校园内阳光能照射得到的地方取暖。然而,我发现我的同桌杨亚子总是泰然不动。他穿得十分单薄,但不仅没有瑟缩之感,鼻尖尖上反倒时而挺立着密密麻麻的汗珠珠。

  一天上午,下课铃响过之后,我佯装随其他同学从前门出去,但并不去晒太阳,而是轻手轻脚从后门又返回教室,躲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窥视杨亚子。只见他从书包里摸出一个像药铺装西药的棕色小瓶瓶和一把小铜匙,很小心地从那小瓶瓶里掏什么东西来吃。他吃的时候把额头抵在课桌沿上,从后面看不见他吃的是什么。但我却强烈地感觉到了一股特别的臭气在空气中弥漫,这种臭虽然难以言说,但它不仅不令人恶心,反而有一种摄人魂魄的魔力,它牵引着我一步步向臭气源靠近。不知不觉,我来到了杨亚子的身边,就靠近他的一瞬,杨亚子因受惊猛然抬起头,那瓶瓶就滚落下来。我抢先从地上捡起那个小瓶瓶一嗅,那说不出的臭气果然是从这瓶子里释放出来的。

  “这里面装的什么臭东西?”

  “霉豆腐,这是我娘给我暖身子的霉豆腐。”亚子说。

  “暖身子?”

  他看我不明白,又解释说:“这东西是远臭近香,你吃一口,吃一口就知道它并不臭”。

  我接过他递过来的瓶瓶仔细端详那霉豆腐的模样:指头大,方方正正,外呈枣红色,内呈杏黄色。试着掏出一粒喂进嘴里,松软细腻,初品味辣,再品味香,尾味悠长,萦绕不绝。比四川的豆腐乳醇厚,比云南的臭豆腐滋润爽口。不一会功夫,身子就热和起来,脚心处好像是在冒热气儿。这霉豆腐果然是好东西,不仅是吃的好东西,而且也是暖身子的好东西。

  这是霉豆腐给我的最初印象,真正见识霉豆腐是在二十年之后。那时我早已迁居城里,有一年冬天我回到陕南紫阳,在一位经常联系的小学同学的陪同下来到杨亚子的家。

  亚子的父母听说亚子的同学来了,很是高兴,一定要让我们去隔壁房里参观他们制作的霉豆腐。进得他们的加工“车间”,只见木架支起的竹席摆满了半边屋,屋的另一边排列着六七个陶缸瓦坛,坛子一概大肚小口。那竹席上铺着的是刚发酵过的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儿,上面布满了一层厚厚的棉絮状的霉绒绒。“霉豆腐的精华就在这霉菌上,它既能帮助消化,温肾健胃,又能杀灭体内的毒菌,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增强尾味。霉豆腐之所以后味悠长,正是这霉在起作用。”亚子爹在解放前就是方圆几十里的头名秀才,很有科学头脑。亚子娘抢过老头的话头:光有这霉也不行,配料和保存也很重要,辣子面、花椒粉、生姜、陈皮、大香、食盐、白酒、酱油样样不能少,样样不能多,少了味不够,多了味过头。拌匀配料,接下来就进入装坛密封。密封一定要严,霉豆腐最怕豁风,一豁风,味就不纯正了。

  亚子妻以满桌的盛情招待远道而来的稀客。在这满桌满碗中,最是那霉豆腐蒸腊肉撩人味口。

  今天又吃上了霉豆腐,香味依旧,臭味依旧,辣味依旧,只是在这香、臭、辣味之间,又品出了一种喷香的乡情。乡情的味道与霉豆腐正好相反,你离她越远,她的味道就越香。紫阳的先人们也许早对此有所感悟,所以才发明了这远臭近香的霉豆腐来挽留游子的心。

 
摘自深圳特区报 


----
 大海,蓝色的大海,我爱你!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