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武侠小说>>观海亭—广武视野>>武侠史略>>武侠史略-3

主题:武侠史略-3
发信人: sanleexp(相距千里)
整理人: zhilingh(2003-03-07 11:39:26), 站内信件
    到30年代,武侠小说再次突破变革,形成民国时期最高峰,此时的代表人物是同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王度庐、朱贞组成的“北派五大家”,各具风采。还珠楼主,本名李寿民,原名李善基,解放后改名李江,四川人氏,以《蜀山剑侠传》而出名,更以融合神话、志怪、剑仙、武侠于一体的高度哲理化、艺术化想象著称,对后世影响巨大,无人可及。共著武侠小说37部。号称“社会反讽派”的白羽,本名宫竹心,河北人,军人之子。自《十二金钱镖》首先成功,便连续创作了共26部小说。他受西方文学影响较多,重人情、敢批判,开创综艺新风,影响一直及于新派武侠。现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便是以他的笔名中“羽”字为其名号,对他崇敬有加。郑证因以擅长描写帮会技击而著称,原名郑汝霈,天津人。自身精通武功,更熟悉江湖帮会组织和戒律,一生共创作武侠小说88种,居中旧派武侠小说家之首。王度庐,字王葆祥,北京满族人,早期创作言情小说,致使文风缠绵,以“悲剧侠情”著称,使“剑胆琴心,侠骨柔肠”的书剑名士之气和恩伊江湖之情刻划灵魂深处,但在写武之道上尚有欠缺,限制了他的发展。王度庐的16部武侠小说中不乏精品,如“鹤——铁”系列五部曲。朱贞木,本名朱桢元,浙江绍兴人,号称艺文又绝,以《虎啸龙吟》、《七杀碑》、《罗刹夫人》等13部作品,被后世誉为“新派武侠小说之祖”,为50年代以来港台武侠作家所纷纷效仿,它包含奇幻、侠情、历史等各派特色,更开创武功和情感纠葛的新格局。
    至于民国其余各位武侠作家,在此由于时间所限,就不一一列举,较出名的大约四十来位,较成功的作品百余部,其中不乏张恨水这样的文坛大家,相信大家平时也略有耳闻。
    待到国民党的政治、文化统治退出大陆,武侠创作进入了崭新的时期。新派武侠先后在香港、台湾、大陆及海外以昂扬之势蓬勃发展起来。个中最杰出的当属金庸,同时又有梁羽生与其并驾其驱,后来者古龙更是奋起直追,形成鼎足之势,而后“新派中的新派”掌门人温瑞安崛起东南亚,独擎大旗,前前后后更有无数武侠作家众星拱月般闪耀一时。可以说,新派武侠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华当代文学的奇葩。
(待续,下回是金梁古专集。)

    我所举例都是私人喜好而来,并非有所定论,总之武侠也是见仁见智的良品佳酿。
    旧派武侠小说也挺有意思,曾经看过的《蜀山奇侠传》(郑伊健、陈松龄主演的,93年左右拍的吧)就十分喜欢,追得昏天暗地,血魔的形象现在还记得。不过看的人比起现代武侠,就少多了。
    还有以前的很多评话本算起来也是武侠了,只是没有那么多玄妙机巧,主要依托“清官”来实现济世救民的愿望,这点也决定了它的局限,不能任意拓展其领域。但还是迷过一段时间,像《施公案》、《彭公案》、《龙公案》、《洪武剑侠图》、《拍案惊奇》、《包公案》(又名《七侠五义》)及《七侠小五义》等,都是很好看的。最喜欢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荡气回肠!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