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网言网语>>信仰论辩>>论老子>>(请闲云野鹤兄)道的拯救(谈老子4)

主题:(请闲云野鹤兄)道的拯救(谈老子4)
发信人: yanhanxiang()
整理人: mdan(2000-02-29 13:33:40), 站内信件
道的拯救

远志明


关于道对人的拯救,老子谈了四点:

第一,世人沉沦在罪与死中,极需拯救。

老子说最大的罪,就是贪婪。人们一味追求享乐,人心诡
诈,恃强凌弱,世上没有美善,只有争斗、盗贼、淫
乱,当权者是犯罪头子…。1以此形容今日,也不过分吧?

罪的代价是死。老子说,罪使人「出生入死」:一生出来,
就进入死亡。为甚么?世人太贪婪今生了,不慈不爱、不俭
不洁,只顾争竞不已,著实离死不远。世人背离大道,
自恃其能,极尽聪明,偏行己路,早已注定灭亡。2

第二,人凭自己的智慧和道德不能自救。

圣经将亚当夏娃吃智慧果归为「原罪」。老子说:「智慧出
,有大伪」,人的智慧诡诈多端,必然祸国殃民,最好
拒绝人间学问,保持无忧无虑的心。他感叹说:「谁能
明白通达到超越人智、摆脱知识的境界呢?」3

圣经认为人间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4老子说
,「大道废,有仁义」,人间的仁、义、礼、法虚弱不堪:
「失了道,才强调德;失了德,才强调仁;失了仁,才
强调义;失了义,才强调礼法;所谓礼法,其实是祸乱
的端倪了。大丈夫立身于丰满,不要浅薄;立身于朴实
,不要虚华。」5犹太人「十诫」虽好,却行不出来。直到
圣者耶稣给人新心,成就「新约」,圣灵的果子就超
越了一切律法。老子也期待圣人普化大道,使人进入「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境界。

第三,拯救的内涵,是悔改、回头,进入永生。老子
用「止」、「反」、「复归」、「久」等概念,说明了这一内涵


止:人类必须停止贪婪追逐,方能免除危险,得享长久的
生命。「止」的更深含义是人不僭越上帝,谦卑持守人的
本分。老子说:「名声与生命,哪一样与你更密切呢?
生命与财富,哪一样对你更重要呢?得世界与丧生命
,哪一样是病态呢?知道止息才能免去危险,得享长久
生命。」6这岂不像耶稣的话么:「人若赚得全世界,却
赔上自己的生命,有甚么益处呢?人还拿甚么换生命
呢?」7

反:「反者,道之动」。得救不是靠有为进取,乃是靠无为
顺道;不是为学日益,乃是为道日损;不是追求享乐、刚
强和荣华,乃是甘守纯朴、柔弱和屈辱。8「因为人所尊贵
的,是上帝看为所憎恶的,」耶稣这样说。9

复归:「复归其根,复守其母,复归其明,复归于无极,复归
于朴」等等。10止住追逐,反于世界,就是为了回到生
命本根、天地之母,即道。「以色列的圣者如此说:你
们得救在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于平静安稳。」11

久:老子大讲永生不死之道,以致有后人误解,练起
长生不死术来。其实老子讲的不是肉身,乃是信仰,是
得道与背道的不同结局:背道者「出生入死」,得道者「
无死地」;背道者「不道早已」,得道者「死而不亡」,
又有「没身不殆」、「无遗身殃」等等。12

试读第六十二章:「道为万物之主,是善人的宝贝,罪
人的中保。美好的言词固然可以换得尊位,美好的行为
固然使人得到尊重,然而人的不善岂能除去呢?所以
,就是立为天子,封为三公,财宝无数,荣华加身,也不如
住在大道里。古时候为甚么重视道呢?不就是因为在道
里面,寻求就能得著,有罪能得赦免吗?所以道是天
下最宝贵的啊!」13

第四,拯救的盼望,在于「道的化身」圣人。老子说,
圣人承袭上天之光来拯救世人,世人藉著这光,复归于
光明之道,承受永生。老子笔下这位「道的化身」圣人,
酷似「道成肉身」的以色列圣者耶稣,稍后详谈。14(神
光之下话老子之四)

注:

1.《老子》46章:罪莫大于欲得。又
12、25、75、19、53、3、67、29、18、77、2、20、58章。

2.《老子》50章:出生入死。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今
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67章。
又76、42、30、52、55章。

3.《老子》18、65、19、10章:以智治国,国之贼。见素
抱朴,绝学无忧。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4.圣经以赛亚书64章6。

5.《老子》38章: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
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乱之首。是以大丈夫处
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6.《老子》9、32、44章:知止,可以不殆。始制有名,
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7.圣经马太福音十六26。

8.《老子》40、65、48、28章: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
矣,然后乃至大顺。守其雌,守其黑,守其辱。

9.圣经路加福音十六15。

10.《老子》16、28、52、64、80章。

11.圣经以赛亚书三十15。

12.《老子》50、33、16、44、33、52章。

13.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
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
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
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有求以
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14.《老子》27、52章:圣人常善救人,是谓袭明。用其
光,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128.173.69.147]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