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网言网语>>专题讨论>>关于“信仰危机”(一)

主题:关于“信仰危机”(一)
发信人: [email protected]()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5 09:38:21), 站内信件

关于“信仰危机”(一) 

作者: 包袱、土庙山客、老衲、铁笔判官、冬雨 

最初发表: 华通论坛 


〔包袱〕闲聊-“信仰危机”和其他 

冬雨兄点题,破包袱献丑。。。下面对冬雨兄的“信仰危机”谈点看 
法。 

信仰,本来应该是信服尊敬的意思,可是在这日常社会生活中却往往 
改变了其原来的含义。比如说这宗教信仰、某某主义的信仰,这些无 
法被证实的东东一旦被信仰,这信仰就变成了迷信。迷信的人就是信 
徒。现在这类信徒在先进国家里是越来越少了,这正是社会进步的标 
志。 

我对信仰的疑问产生在文革时期,面对“把全国人民的思想都统一到 
某某某思想上来”的口号,我想这怎么可能呢,几亿人的脑袋要和一 
个人的脑袋想一样的东西?当我检讨自己的愚昧时,也观察和询问过 
许多人,发现我们的所谓信仰其实就是迷信。记得前些年回国探亲时 
曾看到在许多出租车里都挂了毛泽东的头像,问及缘故,说是可以辟 
邪。这种迷信现象正是造成中国产生多次大规模运动的群众基础。。。 

随著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变。市场竞争对求实与个 
人能动性的要求,极大地冲击著人们的盲目信仰。尽管人们在失去旧 
有的信仰后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但毕竟是往前迈进了一步。这不是在 
原公有制的基础上的退步,而是螺旋式前进中的一种现象。如果冬雨 
兄所提的信仰危机就是指这种状态的话,对此破包袱不敢苟同。 

回到信仰本来的含义,那就是信服尊敬的意思。咱们信服一切被实践 
证实是正确的真理,尊敬务实的人们,这应该是先进社会里人们的信 
仰。 

至于全民道德水平则与信仰并无一定的因果关系。就举两个我所呆过 
的国家为例,以芬兰和爱尔兰作比较。在宗教信仰方面,芬兰人对宗 
教的虔诚远远不及爱尔兰人,可芬兰人的社会公德却要比爱尔兰人高 
出一大截。芬兰人的社会公德之好,除了北欧的瑞典和挪威与之相似 
外,是我去过的欧、美、澳等国中较好的(谦虚一下)。其中的两个 
原因是高教育水平和相对严格的规章制度。芬兰的教育普及是很好的, 
上学后除了书包和笔以外全由国家包了。住得远的有免费公共汽车, 
住在偏僻之处每天有免费出租车接送。高中以上学生如能节省一些, 
国家给的学生津贴足够自用。在芬兰首都赫尔新基市中心,行人乱过 
马路一罚就是20美元。您开车超速,超时速15公里内的一般问题不大, 
否则按您的收入罚。我的一位老板因酒后驾车,给逮住后硬是每天坚 
持锻炼身体骑自行车上班达一月之久。本包袱也因超车时过快被连罚 
带停整顿了一番:-),以至于后来在英美等国开车时成了“正人君子”。 
教育人要有良好的道德,还得配合社会规则的约束。中国目前的腐败, 
我认为是中国式的体制转型的必然。对以前已经罗嗦过的话这里就不 
多说了。 

如果冬雨兄担心的是因失去原有的信仰而失去国民的凝聚力,则目前 
的爱国主义正是应该可以使人民团结起来的核心精神。在这方面,极 
端的情绪要能及时疏导。不要求人们做到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只希望大家能做到爱祖国、爱人民。 


〔土庙山客〕 

关于信仰,如包袱兄所言,在实际中使用的是狭义化了的观念,有点 
宗教化的迷信。本来,理想就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是一PERFECT的东 
西。 

比较一下: 
共产党主张:解放全人类(即大家一起过好日子,无不平等) 
佛教主张是:解救大家出苦海 
基督教主张:大家平等地生活在乐园PARADISE。 

这就是三者的信仰,可见其目的是相近或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实现的 
具体方式不同而已。共产党认为这样的目的可以通过人民自己来具体 
行动来建立他从而达到这个信仰。是从社会及其结构上者眼;佛教认 
为这样的目的可以通过每个人自我的修炼、修行、自律来达到。是从 
社会的个体--人出发来达到这个信仰;而基督教则是认为有万能的 
上帝来帮我们达到它,只要我们相信。 

中国同西方各国以一不同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宗教几乎没有凌驾于 
政府之上(一些地方或一些局域的小皇帝除外)或合一。而在近几十年 
毛泽东时代,他就像神一样。他与他的政府是和一的。一旦他从神坛 
是下来,一时有种不适应感,即所谓的“信仰危机”。实际上,我们 
有传统的文化及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山人以为,这种现象应是重建 
传统文化(以年岁大的人为主)与接受西方文化(以年轻点的为主)之间 
的一种平衡。说到底,是以那个为主来作为凝聚的中心。 

〔老衲〕  

目前,国人确实有种信仰危机,其原因固然与先前信仰的破灭有关, 
但又不尽然。老衲想来,也许因为中国人历史上就没有过如同基督教 
,伊斯兰教一样,神权与政权同一的宗教。佛教在历史上一度风行, 
甚而得到皇权的认同(南朝梁武帝为代表),毕竟只是昙花一现。以 
后,佛教在民间也算是拥有大量的信徒,但那与政权无关。 

四九年以后,共产主义成了全国人民的信仰,隐隐然中国历史上第一 
次将某种类似宗教的信仰与政权结合了。这种结合,使人们在一段时 
间内不但信仰,而且身体力行,由此集聚的能量是惊人的。反之,一 
旦人们放弃了信仰,一时又没有其他信仰取而代之的话,其反作用力 
也同样惊人。 

六,七十年代,尤其是越战以来,西方人,尤其是年轻人,也有信仰 
的危机,嬉皮士,甏客等便是这次危机的先后产物。这些现象也会影 
响中国的年轻人。当然,应该说这些影响属正常范围,构不成对信仰 
造成危机。 

山客谈到佛家,老衲也就罗嗦几句,佛门讲修行,也讲顿悟;在家出 
家,原本一理。总之,靠修行者自己,可以努力,又要慧根,有些可 
望而不可求。如此,修行者必须心平气顺,不急于求成。这里,又与 
道家的清静无为暗合。故而,古人有“佛道一家”之说。 

信仰究竟应该是甚么,实在是个大难题! 


〔铁笔判官〕也谈信仰和“信仰危机” 

什么是信仰?广义的说大概涉及人的世界观,狭义的说是人对人生的 
一种取舍态度。人在世上活著物质是第一需要,然后要创造文化满足 
精神上的需要,而信仰则是要满足人的心理需要。人们信仰五花八门 
的宗教或主义是为了添补自己对自然力量不了解的那部分的空白,或 
者试图创造未来世界的模式来解释现时生活的人生意义。 

冬雨先生原意是想讨论我们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但在信仰上我觉得不 
能来进行先进或落后的比较。你很难说信仰基督教比信仰佛教更先进 
。于是我们有了“信仰危机”这个词。 

说的玄一点,狭义的信仰危机可以说天天都可能发生,比如你的婚姻 
有了问题,你大概对“爱情至上”的信仰出现危机。但我们要讨论的 
显然是广义的关于人生价值的方面。 

在任何一个社会剧烈变动时期都会发生信仰危机,比如民国初年九斤 
老太太抱怨的今不如昔,人心不古。可奇怪的是共产党取得政权后中 
国没发生信仰危机,却在几十年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 
善后发生了这个问题。其原因就是执政者给人民描述的未来世界的模 
式受到了怀疑,而暂时还没有能被普遍接受的理想来添补人们心理上 
的空白。 

中国人是个很务实的民族,历史上没发生过对某种信仰达到狂热的程 
度,比如对宗教问题。这部分的应归功于儒家的世俗倾向。“信鬼神 
而远之”,充分体现了孔子这位东方哲人的睿智与深沉。而文革却使 
中国人达到了狂热的地步,当那一切最后都变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时,出现信仰的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但改革开放,商品社会,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将 
同样不可避免的促使中国人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生观念上的改变, 
寻找新的人生意义,创造新的信仰来满足心理上的需要和解释现时生 
活的意义。 

我不认为“信仰危机”是个值得十分忧虑的事,这只不过需要时间而 
已。我现在忧虑的倒是我上网来是为了交几个谈得来的朋友,闲时聊 
聊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可这网上整天都是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来吵 
去,象与你们几位这样平心静气的讨论正经问题竟成了凤毛麟角的事 
。我上网来的信仰是“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现在我 
对这个信仰出现了危机。 


〔冬雨〕引旧帖答包袱兄等 

看来在这个问题上我是少数。不过由於我上帖过于简短,有些地方可 
能相互没有了解对方的意思。这里重贴我的一个旧帖,以便更清楚地 
描述我的观点。当时有一个写帖说明: 

这篇文章是我对基督教和西方文化许多年观察的一点个人体会,我觉 
得在进行这种观察时特别需要持一种心平气和的心态,由於中国的近 
代史以及今天东西方对抗的现实再加上目前中国的情况,要做到心平 
气和的确很困难。对於中国文化,我的看法是:中国文化具有许多优 
秀品质,不然就不可能几千年长盛不衰,而且目前仍很有活力;另一 
方面,中国文化也有弱点,不然今天在国际上制定标准、维护世界和 
平的就应该是中国。中国现在虽然发展很快,但从今天中国社会在信 
仰和意识形态上的混乱来看,这种高速发展有可能受到限制,不能持 
续下去。还有我认为一种文明是否优秀,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她是否具 
有在保持其优秀素质的情况下,吸收和纳入别人长处的能力。 

【〔冬雨〕西方普遍主义精神与基督教】 





--
※ 来源:.网易虚拟社区北京站 http://bj.netease.com.[FROM: 216.19.28.236]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