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bs()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4 16:14:05), 站内信件
|
第十八品 一体同现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 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 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 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 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 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 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眼者心之机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 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 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 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
这是佛学里佛法的五眼,五种眼睛的分类,文字都差不多。是佛先提出来问 ,“须菩提,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佛有没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 、佛眼?
佛经的三藏十二部,就是把佛经作十二种的分类,其中一种是“自说”,就 是自己开始讲,不是人家提出来问的。这一节就代表了十二分类的自说,是佛提 出来的问题。
这里没有讲“佛”字,而讲“如来”。如来这个名辞代表形而上的道体,一 切众生同于诸佛菩萨心性之体,就是生命的根源。他说这个里头有五种功能,所 以叫做五眼。第一种是肉眼,就是与我们一样的,是父母所生的肉眼,也就是我 们现在的眼睛。肉眼能看见物质世界,我们一切的感觉、知觉,都经由它而来。
这个肉眼跟心是连带一起的,所以很多的经典,心与眼同论,在讲到心的道 理时,先提到眼。眼睛是心的一个开关,所以心与眼关系非常密切。道家的阴符 经就说:“眼者心之机”,眼是心的开关,所以古人很多地方都提到心眼的关系 ;譬如孟子讲到观察人,特别要观察眼睛。
任何人都有眼睛,但是每一双眼睛所看的都不同。就我们人来讲,譬如这个 墙壁,我们大家看都是白的,实际上每个人感受白的程度、白的形象,完全不同 。因为有人是散光,有些是近视,有些是一只眼睛近视,一只眼睛散光,有些色 盲,各种各样不同。所以一切众生的心不同,眼也不同。
过去我们有句老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思想不同,就像人的面孔不 同一样。世界上的人类,没有面孔相同的,因此说明世界上的人,心里想法也没 有相同的,眼睛的看法,也没有尽相同的。不要以为这个白色黄色大家看起来都 差不多,实际上差得很远,老花与不老花,老花度数又不同,因为每人的业力不 同。
所以我们这个肉体及头脑思想健康与否,都因种性、业力不同而有差异。有 人对气候特别敏感,今天很热,有些人不大怕热,却怕冷!因为每个人身体不同 ,健康不同,都是因为业力不同。
所谓一切病由业而生,善有善业,恶有恶业,业由心造,是绝对唯心的道理 。
现在佛问,一个成了佛的人,有没有普通的肉眼?那当然有,肉眼就是看物 理世界这些现象的。
天眼是什么
第二种是天眼,我们普通人几乎是没有的。天眼的能力是超乎物质世界,譬 如说看到鬼魂,看到天神,甚至于看到其它的世界。现在人讲的千里眼,是根据 道家的传说而翻译的。天眼能够看到欲界系统里面的东西,包括太阳、月亮,其 他星球等的人事;也可以看到银河系统外面的东西,这是属于真正的天眼。有些 人打起坐来看到些影子啊,星光点点啊,认为是天眼,那个不是的。那个只能说 是,我们无法名之,叫做眼天吧!眼啊,天啊,不晓得什么东西!(众笑)
宗教里形容天眼,是把塑的佛像多塑一只眼睛,以代表天眼,也代表了慧眼 。有些人和有些生物,不但有三只眼睛,有的还有四只眼。所以佛法里有修天眼 的,也有修十只眼的方法,前面、后面、头顶、心里头、喉咙里头,都有眼睛。 当然,这与普通眼睛不一样,而是像摄影机、录影机一样,能够照射东西罢了!
天眼有两种,一种是报得,是多生多世修持,修定,才有这一生的天眼业报 ;是与生俱来的,自然有这个能力,因为善行的报应所得的结果。另一种是修得 ,是这一生修来的,因为修戒、定、慧的成就,这一生成就了天眼。
天眼不是多长出一只眼睛来,是肉眼的本身,起了另一种功能。得天眼通的 人,也与我们普通人一样,但他自然会看到多重的世界。
修持作功夫的人,气脉到了后脑,视觉神经受到刺激,眼睛里经常出现许多 幻象,那可不是天眼通!不要弄错。真正有了天眼通的时候,此人目光清澈如电 ,看得非常透彻;换句话说,物质东西不能障碍他,他的眼睛自然有透视的能力 。
春秋战国时候有一个医生名叫扁鹊,据说他有一次碰到一个神仙,给他一个 能透视的宝贝,他的眼睛就变得比X光还要厉害,可以看到人的五脏六腑,所以 他的诊断就不会有错。还有许多唐代以后的记载,有人的眼睛天生就会看风水, 能看地下几丈深,不须要探测器,地下的水脉,他看得很清楚。
像这一类的眼还不算是天眼,只能算是报通的鬼眼,所以真正的天眼,就是 法华经上所说父母所生眼,必须修持定力到了,这双肉眼就能够看见十方世界一 切东西。
肉眼是观看物质世界通常的现象,天眼则能够透视到肉眼所不能见到的世界 ;所以天眼是定力所生,是定中所得的神通力量。当人的生命功能充沛到极点时 ,可以穿过一切物理的障碍,就是所谓的神通。神通必须要定力够了,所谓精、 气、神充沛了,才能作到。
慧眼 法眼 佛眼
再进一步是慧眼,慧眼也离不开肉眼,也是通过父母所生的肉眼而起作用的 。所谓慧眼就是智眼,是戒、定、慧的功力显现;因为修定而发慧。这不是普通 的智慧,是慧变成了力量,成了慧力,才有这个智眼。
智慧怎么变成力量呢?我们普通聪明人,想一个道理想通了,譬如说抽烟对 肺不好,应该改,道理上通了,但习气上不行,慧没有力量,改不过来。又譬如 脾气坏,贪、瞋、痴,道理上都晓得,就是扭转不过来。尽管研究佛法,道理上 讲的很通,碰到事扭转不过来,这是慧的力量不够,也就是不能证果,不能成道 的原因。
所以真正的慧眼,是智慧的力量够了才能成的。
法眼又是什么眼呢?慧眼观空。而能够真正认识自性空、空性的体,就是法 眼。法眼观一切众生平等,非空非有。光落在空,还是小乘果的一边,要能够真 正观空里的妙有才行。在凡夫的境界来说,是性空缘起;在悟道智慧境界里来说 ,是真空起妙有,这是法眼的道理,是平等而观。
第五种是佛眼,佛眼不只是平等,而是观一切众生只有慈悲,只有慈爱。慈 悲是两个观念组合起来的佛学名辞,慈是父性,代表男性的爱,至善的爱;悲代 表了母性至善的爱,慈悲是父母所共性的仁德。是至善,无条件,平等,所以叫 大慈大悲。佛眼看来,一切众生皆值得怜悯,所以要布施众生,救众生,这也就 是佛眼的慈悲平等。
真正学佛依法修持而有所成就者,本身一定具备了这五眼。如果说,世界上 有人顿悟而成佛,立地就转而具有这五种功能的话,那么他所证的佛法,大致就 是对的;如果在理论上认为自己悟了,而这个五眼功能没有发起,那是自欺欺人 之谈。
所以我们晓得佛说的五眼,是戒定慧到了所成就的,是自然成就的法门。这 也是每一个人本性所具有的功能,只是我们因为没有经过修持,所以发不起来。 假使经过修持,我们生命的本能中,自然就发起五眼的功能,这是第一层问题。
第二层问题,金刚经讲到这里,佛为什么突然提起来五眼的问题呢?他自己 问,下面又没有作结论,至少对于五眼这一段,他只提出来问题。接著又讲别的 去了,其中的道理在什么地方?释迦牟尼佛今天好像当眼科医生一样,把你的眼 睛翻开检查检查,而且他是自动的,他又不要你挂号,什么道理呢?
这代表见处,所谓明心见性的见。真正达到了有所悟证,明心见性,这一见 之下,真的现量境呈现,它自然具备了五眼的功能;所以见处即真,就是所谓明 心见性之见。在金刚经这一品中,没有把这个奥秘说出来,但是我们真研究佛法 ,看佛经的经典,这种地方不能放过去,它的问题就在这里。接著佛又说了:
无量数的宇宙世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
佛又提出来第二个问题,把眼睛检查完了,又来检查沙子;再问须菩提,像 恒河里头所有的沙子,依你看,在佛的眼睛看来,是不是沙子?
我们假使先不看金刚经,照现在一般年轻研究佛学禅宗的人问起来,很多人 一定说,佛眼看到这些不是沙啦!再不然,花啦,什么啦,神里神经,这样都是 不老实。你看!须菩提答的很老实,当然看到的是沙子,难道佛的眼睛有什么不 同吗?是沙子就是沙子,非常平实。你说佛看到人家哭了,而说笑了,那不叫做 佛,那叫做神经!他看到哭就是哭,非常平实。这里要注意!
你如果说,佛的眼睛看这个世界是空的,请问是谁说的?佛看到恒河里的沙 子就是沙子,看到这个世界,水泥就是水泥,墙壁就是墙壁,同我们一样,没有 两样。要特别注意这种地方!不然学佛的人就流入一种毛病,叫作高推圣境。讲 好听一点,把佛的境界推测得太高远,假想得与人完全两样,那是不平实的。
高推圣境的结果,往往变成一种不正观。不正观就是不正的思惟,不正的思 想,变成神经了。所以,金刚经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把你一切的妄念都切 断了,真正的佛法平常就是道。
所以佛问须菩提,佛眼看这个世界,恒河里的沙子是不是沙呢?须菩提说当 然是呀!佛的眼睛同我们的眼睛看的一样,沙就是沙。如果你问佛怕热否?那么 假设佛在这里的话,我们的答话,佛!你在这里一样的怕热,还是要我们开冷气 才可以,除非他是化身来。化身就是另外一件事,只要他肉身报身在,冷暖饥寒 一样的存在,一样的感受。在这些地方要特别注意,所以圣人都是人做的,佛也 是众生修成的。
讲到这里,使我想到一首诗,据我所知,这一首诗是一两百年前,一位大陆 的读书人所作。这个人是到台湾访神仙的,访到宜兰一个山上,就在崖上题了一 首诗:
三十三天天重天 白云里面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坚
为什么讲到这一首诗呢?就是说,佛也是凡人修的,所以他也是非常平凡的 ;佛看恒河里的沙,一颗一颗看得很清楚。下面佛的第三个问题又来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 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佛问须菩提,你的意思如何?像我们印度这一条恒河里的沙,你看数目多不 多?假如每一颗沙子代表一个世界,如是沙,等,这个“等”字是单独的一句; 每一颗沙代表了一个世界,而每个世界里像恒河沙那么多的恒河,每一条恒河里 又有很多的沙子,而每一颗沙子又代表了一个世界,世界之多,多到不可现量, 不可数说。用这个比方形容恒河有多少条,已经数不清它究竟有多少了。他说, 你说这个数字多不多?须菩提说,当然很多啰!世尊。
佛在这里是说明,虚空之中佛世界多得无数,释迦牟尼佛同时表达一个观念 ,站在这个娑婆世界,师道教化的立场上告诉我们,在他方世界,像他一样智慧 成就的佛,也一样多得很;十方三世一切不可数的,无量诸佛。他不但把众生看 成平等,把成就的众生也拉下来与大家一样平等。一切平凡得很,并不是说只有 我成佛了,了不起,你们都不能成佛,都要听我的。没有这回事,那不是佛法了 ,佛法一切众生平等,一切诸佛也平等。每一个佛教化一个世界,虚空中有无量 数的世界,也有无量数的佛,他说:“宁为多不”?这是他问的话。你说多不多 呀!“甚多。世尊。”这一句是须菩提答话。这是佛对须菩提第三次的接引。
无数量的心
现在又一个问题来了,佛的眼睛代表了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因 此他可以知道这个世界上,这个虚空中,有那么多不同的世界。当然现在科学昌 明了,由天文学到太空学的发展,已经可以相信宇宙中有数不清的世界。这些到 今天为止,还只能说姑且相信它,因为月亮里到底有没有生命,还不敢确定。
现在对于了解宇宙太空容易多了,可是我们要知道,佛说这个话是两千多年 以前的事啊!他用什么仪器,什么方法,能够知道宇宙中有这么多的世界和众生 呢?这个,就是所谓如来具备五眼,具备了智慧、神通等等力量,具备了不可思 议的功能,但又拉到了最平凡的水平,与众生平等。他看到的世界,沙是沙,水 是水,没有什么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那是神经病!当然,一个人被后面打 一棍,那就迷迷糊糊,见人不是人,见鬼不是鬼了!那是不正常的人,一个正常 的人,看什么是什么。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这一节他又提出来好几个问题,在文字上,没有给我们作结论,但是你要自 己晓得结论在那里。所以后来的禅宗提倡金刚经,也都是这个原因,因为金刚经 里许多都是话头。话头就是问题,看起来很容易懂,实际上样样都不懂。这也给 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一眼看了以为自己都懂,结果统统不懂。我经常发现青年 人这个毛病,某一本书你看过没有?看过了。真的吗?我当面再问问他,他就不 懂了。
同时我发现作人也一样,许多人把人生看得太容易,作了许多错误的事。世 界上没有一件简单的事!这些都是话头。你看我们现在随便指出来,很多都是没 有结论的,要你自己去发掘,去参,这个也是话头。但是他也有答案给你呀!这 个答案不是理解的,不是思想的,是要你在定慧之中,真正修持上去体验得到的 。佛法不是虚玄的,而是一个修证的事实。
现在佛又提出来第四重问题,对须菩提说,“尔所国土中”,你所认为的国 土中,国土不是世界啊!佛学里的观念世界是世界,叫做世间;有所谓四世间, 五世间等等的说法。国土在世间的观念里叫做国土世间,国土世间是四世间的器 世间,就是物理世界;器世间的一切众生都有生命。国土世间指中国、美国、日 本国、印度等国的这些国土;我们世界上称为国家的有一百多个,这就是国土世 间。
现在佛问须菩提,你认为所有国土上的一切众生,有多少种心?这是个大问 题,现在心理学很发达,电脑也很发达,如果要把人类的心理统计一下共有多少 种,恐怕电脑也办不了。佛说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众生一切的心,“如来悉知”, 他说我啊!统统知道。在这个地方,他作了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同上面这几个有 没有关联,他也没有说明,只让我们猜。而且他这个答案作得非常高明,可是我 们几千年来的佛法,都被他老人家这个答案,打得晕过去了,很多人都解释错误 了。现在我们看他自说自答。
你的心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他说以佛的眼睛看来,所有众生这些心啊,“皆为非心”。换句话说,佛在 骂人,这些众生心里都不是东西,也没有心,心到那里去了?心掉了,“非心” 根本不是心。既然不是心,佛大概又怕我们问他,那又是什么?他赶快又说了: 我的眼睛看你们啊!不是心,不是心,所以叫做心。他说世界上一切众生的心我 都知道,须菩提还来不及问,他就又说了: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 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 ,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叫它是心。
金刚经一开头就讲,我们一切众生,有一个“我执”,认为这是我,有个我 ,把我的现象,执著的很厉害。认为我还有个心呢!把自己所有的妄念,意识分 别,烦恼,一切不实在的这些观念、往来思想当成是真实的。人,一切众生,犯 了根本上的错误。我们一切的思想、心理、意识的变化,都是那个真正心所起的 一种现象变化而已,不是真正的心。可是一切众生把现象变化抓得很牢,看成是 心。学佛的晚课上,每天都念到,“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今天已经过完了,这个寿命又少了一点,今天过去,今天不会再来。年轻的 过去了,衰老也没有多久的停留,所以非常的悲哀。
其实都被现象骗了,人生永远不断的有明天,何必看过去呢?明天不断的来 ,真正的虚空是没有穷尽的,它也没有分断昨天、今天、明天,也没有分断过去 、现在、未来,永远是这么一个虚空。天黑又天亮,昨天,今天,明天是现象的 变化,与这个虚空本身没有关系。天亮了把黑暗盖住,黑暗真的被光亮盖住了吗 ?天黑了又把光明盖住,互相轮替,黑暗光明,光明黑暗,在变化中不增不减; 所以一切的用是虚妄不实的,而虚空之体却是不增不减的;所以一切众生,不要 被变化不实的现象所骗。佛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众生不知道,佛说是名为心,众 生自己都把虚妄不实的这个感受,执著的作用,当成为心。
永远得不到的心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前面这一节的结论,是佛自己提出来心的问题,由眼见到心。他的结论一切 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 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所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 来心不可得”。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 变成过去了。这个现象是不可得的,一切感觉、知觉,都是如此。可是一切众生 不瞭解这个道理,拚命想在一个不可得的三心中,过去现在未来,把它停留住, 想把它把握住。因此,在座许多学佛的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你要想打坐把心定住 ,那还是犯这个错误。
当你盘腿上坐的时候,想定住的那一个心,跟著你的腿一盘已经跑掉了,那 里可以保留啊!说我这一坐坐得很清净,唉呀!下坐就没有了!告诉你过去不可 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得嘛!谁要你保持清净?清净也不可得嘛!烦恼也不 可得,不可得的也不可得。那怎么得啊?不可得的当中就是这么得,就是那么平 实。
有一般人解释金刚经,说般若是讲空,因此不可得,就把它看得很悲观。空 ,因为不可得,所以不是空,它非空,它不断的来呀!所以佛说世界上一切都是 有为法,有为法都不实在。但是有为法,体是无为,用是有为。所以我们想在有 为法中,求无为之道,是背道而驰;因此一切修持都是无用。并不是把有为法切 断了以后,才能证道;有为法,本来都在无为中,所以无为之道,就在有为现象 中观察,观察清楚才能见道。
有为法生生不已,所以有为不可限,生灭不可灭。如果认为把生灭心断灭了 就可以证道,那都是邪见,不是真正的佛法。所谓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道理, 就在这个地方。这是金刚经中心的中心,也是一切人要悟道中心的中心;这一点 搞不清楚,往往把整个的佛法变成邪见,变成了断见的空,就与唯物哲学的思想 一样,把空当成了没有,那可不是佛法!
佛讲过去心不可得,并没有说过去心没有了,佛没有这样讲吧?对不对?佛 说过去心不可得,“不可”是一种方法上的推断,他并没有说过去心不“能”得 ,现在心不能得,未来心不能得。这一字之差,差得很远,可是我们后世研究佛 学,把不可得观念认为是不能得,真是大错而特错。所以啊,佛说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是叫你不要在这个现象界里,去求无上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求无上的道心,因为现象三心都在变化。
高明的法师们、大师们,接引众生往往用三心切断的方法,使你瞭解初步的 空性,把不可得的过去心去掉,把没有来的未来心挡住,就在现在心,当下即是 。当下即是又是一个什么?可不是空啊!也不是有!你要认清楚才行;要先认清 自己的心,才好修道。
第十八品是一体同观,同观是什么?同观是见道之见,明心见性之见。所谓 了不可得,可也不是空啊!也非有,即空即有之间,就是那么一个真现量,当你 有的时候就是有,空的时候就是空,非常平实。你在感情上悲哀的时候就是悲哀 ,悲哀过了也是空,空了就是说这个现象不可得,并不是没有,是悲哀过去了, 后面一定来个欢喜。欢喜的时候也是不可得,也会过去,也是空。空不是没有, 空是一个方便的说法,一个名辞而已。不要把“空”当作佛法的究竟,这样就落 到悲观,那不但证不到小乘之果——空,那还是个邪见,也就是边见。所以见、 思惑不清楚,是不能证果的,也不能成道的。学佛法就有这样的严谨,一定要注 意。
现在有许多著作,我认为危险极了,那些佛法的著作,比杀人的毒药还厉害 ,是有毒的思想,希望诸位要用真正的佛法眼光甄选,用智慧来辨别,不要走入 邪见和错误的思想。这一品我们给它的偈子如下:
第十八品偈颂
形形色色不同观 手眼分明一道看
宇宙浮沤心起灭 虚空无著为谁安
“形形色色不同观”,形形色色,物理世界各种现象是不同的,如人有胖的 、瘦的、高的、矮的、黑的、白的,都是现象差别,无法相同。
“手眼分明一道看”,但是以佛眼、慧眼、法眼看来,是一样的。手眼是什 么?我们大家都看到过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一千只手,每一只手中有一只眼睛 。我常说,我们坐在这里,外面进来一个千手千眼的人,我们的电灯都没用了, 大概每一个人都吓得把脸蒙起来。千手千眼代表他的智慧,无所不照,也就是代 表他具有各种接引人的教育法。帮助你的手,护持你的手,救助你的手,以及观 察清楚的眼睛,千千万万的手,千千万万的眼,也只有一个手,只有一个眼,平 等平等。
“宇宙浮沤心起灭”,每一个宇宙,每一个世界,像大海里的水泡一样,所 以宇宙不过是自性心里起的作用。每一个思想、每一个情绪、每一个感觉,都是 自性的性海上所浮起的一个水泡,生灭变化不停,自心起灭。
“虚空无著为谁安”,一切法用之则有不用即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本无 所住。二祖来求达摩祖师,说此心不能安,请师父替我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拿心 来,我给你安。二祖说,觅心了不可得,找心找不到啊!达摩祖师说那好了,替 你安好了。其实用不著他替他安嘛!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 得,你还安个什么啊?所以说,虚空无著为谁安。那里去安心呢?此心不须要安 ,处处都是莲花世界,处处都可以安心。在平实中间,处处都是净土,处处都是 安心的自宅,因为处处是虚空,无著无住。这一品的道理,精要就在此。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0.1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