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佛教>>佛教经文>>六祖坛经 付嘱品第十 (一)

主题:六祖坛经 付嘱品第十 (一)
发信人: hzouye()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4 16:10:03), 站内信件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
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

    先须学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菩提道场,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
    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处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
。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义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
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
    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
,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
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
    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
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
,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
    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
    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著相,即长邪见。若
全离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
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
。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
障无数。
    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
可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
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
即不失本宗。
    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
相因,生中道义。
    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
是因,暗是缘。明没则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
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
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
,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
,神情不动,亦无涕泣。
    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
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若吾不知
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
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去静偈,汝等诵取此
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作礼,请师作偈,偈曰: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是见,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
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
    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
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
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摩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
偈曰: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
你的朋友: 予里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71.242]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