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佛教>>佛教经文>>密宗法义精要>>藏密真踪 第三章 学密明鉴

主题:藏密真踪 第三章 学密明鉴
发信人: dlnt()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4 16:14:36), 站内信件
修行宗门(密乘)

----------------------------------------------------------------------
----------
 No.100(No.99的跟帖) 
标题  藏密真踪 第三章 学密明鉴 
投稿者  pro  
主页(URL)  无 
投稿日  99年7月15日5时57分 (被读数∶11) 
 
第三章  学密明鉴


一、 显教与密教

    佛教之分显密,教法上之差别也。药无贵贱,对症者良。法无优劣,当机
者尚。众生根器,有宜於显者,有宜於密者,万有不齐,固不必比而同之。顾二
教之异点为何,允宜分辨。显者何,明豁之谓也。随众生程度,逐渐晓以浅之法
理,使其步步了解,悦意进修,终於超脱众生境界,此显教之大要也。

    众生程度幼稚时,浑浑噩噩,惟有饮食男女诸欲而已。历劫经验,识解渐
富,计较争夺之心与日俱进,於是乎有纷扰不宁之社会焉,於纷扰之中,深感人
生种种烦恼,有求指导之倾向者,则随机为讲因果论。喻以正理,证以故事,令
其恍然於善之当为,恶之当去,永遵人道正轨而持五戒焉。是为显教初级教法。


    深信因果之人,有希望天福者,自可示以十善之义,使之实践,或更为讲
世间禅定功夫,引其上进。倘志存厌世,极求解脱,则示以二乘教法,令断烦恼
。是为显教中级教法。

    大心众生,得闻佛法,能发大愿,行菩萨道者,则应开示大乘之道,令破
"分别二执″(即分别我执及分别法执)藉悟真如初境。厥後则令勤修"胜空生
观″,以破"俱生我执″。次更勤修"胜法空观″,以破"俱生法执″。此中教
相并有顿渐之殊,性相之别,要皆以融入真如性海为归。是为显教高级教法。

    密者何,奥邃之谓也。身口意三密,为诸佛果德之结晶品,众生程度距佛
德太远,未能猝解真义,惟遵其道行,则法益甚大,共究也能即肉身而证法佛界
焉。此密教之大要也。

    学者以至诚心,接受密教之真言,勤而行之,念头之坚,能不被六尘扰动
,则真言妙性,自然乘机流露,消灾障,转顺境,或兼得少许神通。是为密教初
级教法。

    学者若发阿赖耶心,会得真言力,在心中作强大熏习,转移恶种,增益善
根,粗重之身化为妙轻,能延寿千万亿岁,或以肉身飞异天宫,兼得种种神通。
是为密教中级教法。

    学者若能游心真如性海,深达本不生际,从此仗三密力,顿入金刚法界,
外现受用身内证自性身,不论因缘所生果报托生何所,此等法身妙境,恒常不失
。是谓密教高级教法。

    显密教法虽异,要须互相补助。显教诸经往往参加陀罗尼,以促学人行持
之效,东土僧伽,每以大悲等咒为常课,即承此旨也。密教虽直提佛德,然於显
教若无相当研究,或致知见不正,误入歧途,佛法翻成魔道。学者不可不知也。



二、唐密

    密教之入东土,唐以前不可胜数,然大都为显教兼习之资,不过中初两机
教法而已。若夫高级教法,唐开元时始有之。善无畏三藏特传胎藏界法门,金刚
智三藏特传金刚界法门,不空三藏更广传两门诸轨。於是高级教法大备,成立专
宗,或依经文名真言宗,或对显教名密宗。本宗既建於唐,为别於其他密教,特
称唐密,他密则称杂密。

    天台宗之智者大师,华严宗之贤者国师,皆显教中之泰斗也,以时代居先
,未知将来有唐密特出,故所判教,未能预摄之。间有论及真言,只就方等部中
初教法言之尔。唐以後,吾华大德,又未尝以本宗纲领弘扬於世。唐密之真面目
,非惟常人未之知,即号称显教大善知识,亦未能明辨。佛法盛衰,不离因缘,
唐密之在吾华,中断久矣。而流入东瀛之法脉,则滔滔不绝,支派则愈演愈繁。
其始东台二密对峙,後则更分细流。最近以种种特殊因缘,返流入华,多年沉寂
之唐密,遂得重张法帜焉。

    (注):东密为弘法大师所传,因道场在东寺故以东名。台密为传教大师
所传,因兼讲天台教义,故以台名。其实皆唐密也。

    唐密之在东瀛,因种种机缘关系,诸祖师手眼,自然有施设不同之处。吾
华复兴斯道,当以唐密本轨为宗,兼采他密精要,以顺机宜,斯善矣。


三、 敬佛

    佛法原忌空谈,密宗尤重实习。实习之道,自敬佛始。佛之本义,在显教
有素之人,容有了解能力。若未经显教熏习,遽行学密,对於佛字,未免茫然,
今略述大要如左。

    佛之名,在梵语具称"佛陀″,略译曰佛,义为"大觉者″。佛原以探究
众生本源为宗旨,真理太微,非甚深智慧不能洞彻。众生莫不潜含智慧,因为凡
情所诱,迷惑於六尘之中,以致不克发展。世人所诩聪颖,乃流露意识间之浅智
小慧耳。欲求甚深智慧,必先大破凡情OPFOL,对任何佛之妙相,皆未能发视其真
实真言之境,於是更有灌顶之事。

    灌顶者何。先从众多佛中决定一尊为己所欲承事者,即求本尊加持之功德
水,由顶灌入自心俾成道种,由是以三密力自加发展,日就月将,自心开肤,等
于本尊,应诸外迹,本尊妙相亦可流现,斯则灌顶之妙用也。

    学者功行非深入寂灭平等之境,原无自行求佛灌顶之能,故须求阿者黎作
法加持之。所欲承事之本尊,或取决于投花,或依自己之素原,得体察机宜行之
。本尊既定,阿者黎既将其功德藏发挥于坛中,其间供养品如水涂花香等,同法
味。阿者黎功行愈高,法力愈大,当是时学者亦身沐法海之内,无形之佛德自顶
入心,绵绵不绝,惜为凡习所蔽,不自觉知而已。阿者黎为欲增厚其观念,俾法
种强大,特取所加持之功德水,亲洒学者顶上,学者如能以至诚之心,观此顶上
之水,沁入自心,则所植本尊种子,转加炽盛,继而阿者黎授以本尊三密,亦须
虔诚接之。庶乎成功较速也。

    凡修任何本尊,若未经灌顶阶段,虽勤苦修持,终无效果,以心中无真实
法种也。犹植花本然,其先未播种于盆,而欲求花本之滋长,无有是处。

    灌顶既为扶植法种之要道,则阿者黎之人选自当审慎。盖法种之强弱,与
阿者黎功行深浅成正比例也。根机特出之土,夙生曾经强有力灌顶,且行持纯熟
者,现世暂有隔阴之迷,不能记忆,遇密教开灌顶坛而参加之,籍此增上缘力,
夙生功德复活,成效奇速。此等根机,虽值寻常[门+者]黎亦无不可。


七、 持诵

    持诵为密宗要道,亟须说明。金刚法界之持诵法,精细微妙,初学遽难契
机,暂置弗论,今惟就莲花法界言之。

    凡曾如法忏悔持菩提心戒,复入坛受胎藏界灌顶,传得本尊印明者,应随
力庄严道场,供养本尊圣像,日日依轨修习真言,按普通程序,持诵满十万遍能
破初重妄执,得与本尊变化身相应。满二十万遍,能破第二重妄执,得与本尊法
性身相应。满三十万遍,能破第三种重妄执,得与本尊法性身相应。若未灌顶之
前,既深契真如法界者,能以少数当三十万遍。其或根器低,或事相缺乏,或俗
务牵缠,但能忆持不忘,且复彝时念诵,则持满百万乃至三四百万遍,亦得破初
重妄执。满千万遍,或破二重或破三重,随人而异。然欲计程收效,除不忘菩提
心外,应守下列诸戒:

(一) 须力行十善;
(二) 须力矫饮酒食肉茹辛诸习;
(三) 念诵时一心系念真言,不得攀缘他事;
(四) 真言须字字正确,不得以依稀仿佛之译音读之;
(五) 念诵中间,若不获已而有涕唾咳嗽等事,则此遍不计数;
(六) 念诵声音勿太缓、勿太急、勿太高、勿太低、勿太大、勿太小,中间不得
与他人共语;
(七) 持诵本尊真言,务须专一,未到破执境界,不应改持他尊;
(八) 从阿[门+者]黎处受得真言,不应滥授他人;
(九) 不起骄慢之心,常存慈悲之念;
(十) 求大悉地者,中途不应作魑魅魍魉等事,亦不为人禁诸恶毒。

    上文汇集苏悉地苏婆呼等经要旨,约为十条,俾便省察。如能遵守,成就
非难。有所抵触,收效斯小。若多所违犯,自无成就可言。


八、 辨境

    学人依法持诵,日有常功,自然渐感法验。惟境界正当与否,不可不细加
分辨。

    吾人为六尘所惑,耳目昏迷,人趣环境中,眼所见者限于当前最炽之境,
稍涉疏远,便不能睹,无论其他诸趣也。此方人类,福德非厚,诸天善种,自难
流露于心,而鬼神恶种,则时具备,乘机显现,而人部及察焉。其屏俗虑,讲修
行者,心稍宁静,鬼之影像遂得忽见于前,外道重视此事,以为大效在是。佛门
之具正知见者,不惟不取,且恐鬼境频起,熏习渐浓,临终将牵入鬼趣。密宗以
培植佛种为旨,诸天境界尚所当轻,鬼影若见,极宜放弃。学人所当知者一也。


    功行幼稚时,凡情尤盛,未易从现量中的见本尊,有等根机,或循夙习,
能随意识开为法尘,宛若佛菩萨当前,此属独影境,亦有邪种出现,认识未清,
由意匠展专幻作佛菩萨相,此属带质境,两种境界皆非真实,执著不舍,势入邪
道。学人所当知者二也。

    持诵过程中渐达于一心不乱之境,本尊种子或流现眼前,得见瑞相,其威
仪日与本尊符契,且有种种光明,斯固正当法验。倘威仪不类,只属夙善随缘偶
露,非与本尊相应。学人所当知者三也。

    上述境界,纵与本尊相应,只见化身,若遽生欢喜,且起分别之见,则凡
情复炽,境界随失。其能泯去分别二执,庶得时与本尊相见焉。然仅安住于此,
临终不过往生本尊化土,得少为足,非密宗本旨。学所当知者四也。

    得见本尊化身,斯破初重妄执矣。从此精进不懈,再破二重妄执,开顶门
眼,能见本尊受用身,功行到此,克证无生法忍,生前堪为人天导师,临终得生
本尊报土。然不遇菩萨境界,非密宗即身成佛主旨。学人所当知者五也。

    百尺竿头更能进步,摧破三重妄执,则于莲花性海中提出本尊法性,遍布
行者肉身一切支分,从一一毛孔中流出光明,普及大千世界,当是时,内离能运
之心,外泯所达之境,法法无相,惟一片佛性,妙用无边,而亦无一片之见,入
此大舍三昧,行者肉身即是本尊法身,当下便处本尊常寂光土。若更精研自心三
十七尊妙性而一一证之,斯契密宗究竟之旨。


 
 


    

原帖 跟帖 
藏密真踪 第二章 密宗大意 -pro 藏密真踪 第四章 师承、灌顶、甚深密法论 -
pro 


----------------------------------------------------------------------
----------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1.160.16]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