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佛教>>专题讨论>>佛教的精神与特色(智者的理解)>>第七 佛教是否定宿命论的

主题:第七 佛教是否定宿命论的
发信人: actime()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4 16:18:02), 站内信件
                   出处:《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林世敏 著

      (厦门南普陀寺佛经赠送处印赠 1995.12)   书号:5203




    第七  佛教是否定宿命论的

    什么叫做“宿命论”?简单他说就是人一生的吉凶福祸,都是前

生注定的,不是人力所能转变的。

    再简单一点说,相信“宿命论”的人,就是“听天由命”,以为

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

    很多人有这样的思想,他们以为:命中注定考不取大学,就是再

努力也考不取;命中注定不会穷,骄奢浮华,再挥霍也不会穷。

    佛教却彻底地反对这种论调,它肯定,有一份辛劳,就会有一份

收获。套用佛家说的话就是“功不唐捐”----意思就是说,努力不会

白费的。(可以读一本叫《命自我立》的书。)

    佛教认为一个人未来的前途,都是一个未知数,其好坏由自己现

在的作为而决定,也就是说,自己的前途常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没有

所谓命中注定考不取大学的,自己肯努力,大学之门永远为你敞开;

也没有命中注定富贵的,奢侈浪费,不知持盈保泰,不知开源节流,

最后一定落得贫贱下场。所以佛教不是“宿命论”者。

    这里还想再讨论的是佛教对于“因果报应”的说明。虽然我们经

常听到的是“种瓜得瓜”的说法,但佛教的因果,说详细一些,应该

说是:“因缘果报”。那就是说,佛教在因和果之间,还十分重视一

个“缘”字。什么叫做“缘”呢?“缘”有什么作用呢?比如说,我

们种下了一颗瓜子在地下(因),但如果没有日光、水份、肥料或人

工的辛勤培育(缘),它就会影响到种子的萌芽、茁壮和开花结果了。

    因此,假若一个人前生虽然种了善因,但他今生若不继续修持、

行善以为助缘,就会影响到善果的成长,也不见得会有丰收。(但所

作的善因并不消灭。)

    孔子说过:“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就

是说,一颗禾苗的开花、结果,要看后来的栽培而定。

    同样的道理,假若一个人前生做了坏事,他如果令生能改过自新,

反恶为善,就“可能”不会招受恶果了。

    读者们看到这里,一定会发生怀疑,会问我说:“那不是说,他

仍然‘可能’招致恶果吗?”

    这里我要打一个比喻来解释:

    一个人如果吃了毒药(恶因,比如做坏事),送到医生那凡医救

治,这个人的下场也有两种:一种是化险为夷,另一种是死亡。

    为什么这个人吃了毒药(恶因,比如做坏事),送到医生那儿医

治(善行,比如做好事),却也“可能”死呢?

    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解释得通的,这最少牵涉到三方

面:

    (1)他中毒的深浅。(做坏事的多少,犯的罪是哪一类等等。)

    (2)他送医的快慢。(悔悟的迟早。)

    (3)救治的得法与否。(行善的多少,行善的种类和以前所造

的恶因之间的关系。)

    以上这三点都可以决定这个人是否会招致“恶果”。不过在这儿

我要请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这个比喻是不得已而说的,目的在帮助

大家了解因果的真义罢了,读者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因为所谓比喻并

不等于事实,只能说是相似罢了。

    佛教的因果说,纵横无穷的宇宙人生,包括无尽的空间和时间,

其中的错综复杂、千头万绪,除了具有真实智慧(佛教称作“般若”)

的觉悟者之外(如佛、菩萨等),平凡的我们是不能窥其奥妙的。

    就好像拆开一架电视机,里头的线路千条万条,除了专门的技术

人员之外,谁能看得清楚?又有谁能够了解呢?因此,我的比喻不能

涵盖万千的因果关系,就像一条腾空而下的大瀑布(佛教谓之:因果

大相续流”),又怎么可以从中截下一段来观察,来说明呢?

    好了,底下我想说明的就是这种“前世做坏事,今世虽努力行善,

也可能招致报应”的问题,佛教对此持何种态度呢?

    佛教对此所抱持的态度是:

    (1)继续更积极地行善,因为这些善行仍然在来日会有美满的

收获,千万不能灰心。

    (2)对这种不可能改变的“恶果”(佛教称之为“定业”),

佛教安慰人们要勇于忍受,因为君子敢做敢当,既然做错了事,如同

犯了法律就要安心、忍耐地接受处罚,怨天尤人或蓄意逃避,都是弱

者的表现,都是一种不敢自我负责的行为。(这一点,常被世人误会

为听天由命,其实是大错特错的。)

    (3)要从这些痛苦的报应中,切实地反省,从此更加谨慎小心。

知道因果报应丝毫不差,就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匆以恶小而为之。”

(这一句是刘备临死前对他的儿子说的,用佛教的话说,就是“诸恶

莫作,众善奉行”。)

    因此,佛教的人生观是积极向前的,对于以往做错的要勇于认错,

安心忍受,藉以磨炼人格节操。

    同时,为了来日的快乐和幸福,只有努力奋发,千万不可消极、

泄气或自暴自弃。

    最后要谈的是:为什么有人今生行善,却反而潦倒不堪?或濒临

不幸?而一些坏人终生做恶,却反而逍遥自在、富贵长命的问题。

    佛家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不报,时候未到。”这句

话已很明白告诉我们,“如果不报”只是“时候未到”罢了。

    行善而遭恶报,做恶反得善报,并非因果报应脱了轨,失了真,

而是这个行善的人以前曾做了坏事,到了这一世就先尝到了恶果了,

而他的善行却要在来日才能有善报。同样的道理,行恶而报善的也是

这样。

    佛教又认为因果报应,有的是今世做今世即报,有的却要经过一

世或好几世才能有所报应的。

    这是为什么呢?

    请看举例说明:

    (1)今世做今世报应——如种蕃茄一个月就能收成了?
?
    (2)今世做经过几世以后才报应如种苹果、 葡萄要经过几年以

后才会有收成。

    古人说:“善恶终有报,天道本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诸位可记得“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吧?一 切恶事就是芝

麻小的坏事也不可以去做,因为一个 小小的癌细胞,可能就会夺去

你的宝贵的生命,带给你极端的痛苦呀。?

--
※ 修改:.actime 于 Jan 11 13:35:05 修改本文.[FROM: 202.101.119.98]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202.101.119.166]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