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佛教>>佛教经文>>心经略说>>心经略说(1)

主题:心经略说(1)
发信人: KGB()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4 16:13:25), 站内信件
  三、经题



    常念《心经》的经题是《般若波罗蜜多心

经》。括弧中的「摩诃」,见馀译,「摩诃」

就是大、多、殊胜三方面。意义很多,往往就

不翻了。「大」不是大小的大,就是说这个道

理是极其究竟,彻底,离开我们世俗的相对的

这些概念。这是一个绝对的大,不是对比。这

个火炉和房子比,说房子大,房子和楼比,它

又小了。世间上哪有什麽大小,小的就是大的

,大的又是小的,都是相对的,这个大不是比

较的,是绝对的,「多」「胜」也都是这样。

    「般若」也是梵文,我们可以把摩诃般若

翻成大智慧,这都很勉强。因为翻成我们的话

表示不足,翻成智慧就很容易和汉文的智慧这

个名词相混。我们常说的智慧,再说就是聪明

,再一混变成伶俐。世上这种聪明伶俐成了智

慧了?恰恰相反,世智辩聪是我们学佛的八种

障难之一,跟聋子瞎子神经病是一样的,成为

学佛的障难呀!这样混淆就失掉了原文的意思

。经中的智慧,是一种怎麽能够了悟实相,契

入证入实相的智慧。实相是什麽,我能够悟;

我不但能悟,而且能够证。也可以这样说,实

相就是佛的知见。所以《法华经》说∶「十方

的如来,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只

是为了一件大事,一个大的因缘,所以出现於

世。什麽事?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就是要

向众生开显佛的知见,宣示佛的知见。众生听

到这些开示,就能开悟明了佛的知见,入佛知

见就契入,证入。众生本来是凡夫的知见,所

以大事因缘是什麽呢?告诉我们什麽是佛的知

见,我们就从我们的知见逐渐的∶有的快,有

的慢,快就是顿法,慢就是渐法,把我们原来

的知见舍弃了,换成了佛的知见。般若是什麽

呢?就是这样的智慧,你能够明了,了解,悟

到佛的知见是什麽,然後就做到、证实到佛的

知见。说句很粗俗的话,佛的思想(当然佛不

是想,这是打比方的话),成了你的思想了。

不是一个勉强的,这个事情就像要追随一个领

袖,要把领袖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那你就

自然地、忠实地接受领袖的领导。现在要比这

个例子更深一步,是知和见。佛之所知,佛之

所见,把佛的知见转成了我们自身的知见。而

佛知见是我们本有的,只是我们现在是迷惑了

,所以成为众生知见。般若就是这样一种智慧

,不是一般的聪明。你能拿诺贝尔奖金,你能

写出多少好文学作品,都不是般若。

    般若一体而有三义∶(一)实相般若,(二)

观照般若,(三)文字般若。(一)实相般若是观

照与文字的本体,实相不是有相,不是无相,

不是非有相,不是非无相,不是也有也无相,

永离一切幻妄的相。可是体性不空,遍为诸法

作相,具足过恒沙等等性德的妙用。六度万行

都是本性所具所起。(二)观照般若如实相之本

体而起照用,照时仍是寂然不动。(三)文字般

若如实显示本体与观照。以上三者即一,实相

是观照与文字的体,观照是照实相照文字,文

字是表达实相同观照。学人从文字般若入手,

而起照用,一旦契悟,入於实相。实相是体,

文字是相,观照是用。

    「波罗蜜多」是梵文。可以译为「彼岸到

」和「度」(即六度之度)。生死岸中很苦,

这一生变人道,不信佛的人来生保人身不容易

。你要是儒家,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都

具足;或在佛道里要守五戒,若不达到这个水

平,人身保不住。信佛的人很少。有仁、有义

、有礼、有智、有信,这也是稀有的人。既然

稀有,就是说来生能变人的人很稀有,所以很

苦。变畜生,落汤的螃蟹,在锅里活活地蒸死

。鸡、猪、羊等等动物,都得被杀。并且子子

孙孙注定了都是被人吃的。谁愿意自己的孩子

被人吃,但猪等就注定了。变成鬼就更苦了,

鬼比动物还苦,喉小腹大,不能饮食。重罪的

鬼判入地狱,鬼在地狱中是极苦的,一日之中

生死千万次。六道中比人好点是修罗。阿修罗

很聪明,很能干,很有神通。但是他心不纯,

不善,他忌妒。另一类是皈依正法作护法、是

好的。还有一类忌妒释迦牟尼佛,总想破坏,

怕人皈依释迦牟尼佛减少了自己的群众。这类

阿修罗忌妒障碍,破坏佛法,死後堕地狱。六

道中最高是天界,外道想升天,但升天还是在

六道里头。外道以升天做为解脱,佛教以升天

看成堕落。因为本来是佛,你现在跑到天界里

去了,没出六道,早晚一天要转入三恶道,很

可悲。不能以眼前的幸福认为问题都解决了,

未出六道早晚还会变猪、变狗、入地狱,所以

在六道中同处於堕落,这是此岸。(是指生死

六道轮回这一边)。诸佛以大智慧,勇猛修行

,觉悟正道,永离苦趣,证入涅盘,这是彼岸

。一切都寂灭了,寂灭就得到真实的乐。所以

佛菩萨是常乐我净,所以涅盘是彼岸。中流就

是烦恼流。为什麽我们度不过去?烦恼无尽就

度不过去,能越过这些烦恼就到彼岸了。到了

彼岸,就是从生死这一岸到本自无生也就无灭

、常乐我净、寂灭为乐、圆满无碍的境界称为

彼岸。「波罗蜜多」原来直译为「彼岸到」,

现翻成「到彼岸」。所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就是大智慧到彼岸。

    「心」,经题中「心」字的涵义有两个∶

一个是中心,心要与核心的意思。佛说般若二

十二年,佛说法一共四十九年,几乎用了一半

的时间,足见般若的重要。经中说∶「五度(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如盲,般若

为导(又云般若为目)。」般若经很多,《大

般若经》六百卷,而这个经最短只有二百多字

,如同般若中的心,心是中心的意思,核心和

心要的意思。例如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心。大乘

佛法是全部佛教的核心,般若是大乘佛法的核

心,而《心经》是般若经典的核心,所以称为

《心经》。二者,心是指明当人的本心,人人

都有一个真心,但我们现在本有的真心被妄心

所遮盖。现在这个我是个妄我,不是真的我。

我们现在不实,我们在上当受骗。我们的真心

,释迦牟尼佛在成佛的那一刹那就说∶「奇哉

!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任何

一个众生,不但在座的你我,任何一位,就如

飞的苍蝇,小小的蚂蚁,以至於作为地狱中的

鬼,都有和佛一样的智慧,和佛一样的德相。

这是我们的本心,具有如来智慧德相的那个心

,就是我们的本心,是我们妙明真心。这一点

是我们学佛的最要紧的信念和基础。要相信自

己的心。这是释迦牟尼佛成佛时说的第一句话

,对於这一句话不相信,虽能信佛说的其他的

话,你就没信到根本上,而是信到一些枝叶问

题上。要相信这个心。佛接著说∶「唯以妄想

执著不能证得。」我们有这个心,为什麽你没

有佛那麽大的功德和神通妙用?就因有妄想、

有执著,自己把自己束缚住了,所以就不能证

得。所以我们的一切经典,一方面显明这个真

心,叫你恢复你的本心;一方面是帮助你扫除

这些妄见,去掉这一切妄,你本有的真就自然

显现,所以跟道教不一样。道教叫九转丹成,

炼丹,修婴儿,一次又一次的尸解,要修出一

个什麽,证出一个什麽来。佛教是说,我们本

来就是,众生只是错了,只是睡著了,正在做

梦,种种颠倒。你把梦醒了,叫醒你,一醒就

完事了。「如梦幻泡影」,在梦中被老虎吃了

,何须找人帮助打老虎,只要拍醒你就没事了

。本来没有老虎嘛!就是这麽个事。所以我们

要明白,我们都有本心,我们的修行方法也就

是如此,不是真的把老虎赶走,赶走老虎干什

麽?老虎是虚妄的,你梦里才有老虎呢,你醒

了之後明白了,原来是个梦。所以这是般若之

心,所指是我们的真心。

    这个「心」字在《金刚经》中是「应无所

住而生其心」,「应如是生清净心」,「应生

无所住心」。在《观经》中「是心作佛,是心

是佛」。以上两经中的「心」字,即是本经经

题中的「心」字。藕益大师在《心经释要》中

说∶「此直指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即是三

般若也」。既然我们当前一念介尔之心就是三

般若,足见一切般若经典和一大藏教无非显明

当人各各的自心。而《心经》正是一大藏教的

核心,所以直截了当称为《心经》。大师又说

∶「实相般若┅┅达此现前一念即实相。」「

观照般若┅┅照此现前一念即实相。」「文字

般若┅┅显此现前一念即实相。」「是故此心

即三般若,三般若是一心。此理常然,不可改

变,故名为经。」大师开示精妙绝伦。《华严

经》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当人本心

与佛无别,若能了达现前之念即是实相,亦即

了达当人之心即是佛心,心佛两者毫无差别,

若能了达即是实相般若。若能观照现前一念,

虽是水上生波,但全波无不是水,凡有动念何

非实相,这即是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只是显示

本体与照用,显明当前一念即实相。

    「经」。「经」是通名,「般若波罗蜜多

」是本经独有之名,称为别名。经的涵义是贯

摄常法。贯通古今(贯),广摄一切(摄),

此理常然(常),永为法则(法)。可见经题

概括很深的意思。古云∶「智者见经题,便知

全部意。」有智慧的人看见经题,这个经的全

部意思也就知道了。



--
     寻梦的男子  从不放弃等待
     学会将寂寞锁在心里
     夜夜伴着不同的梦  成了相思的俘虏

     在梦的最深处  与久别的记忆重逢               
     因为相信爱  相信梦想                  KGB

※ 来源:·Netease BBS bbs.nease.net·[FROM: 202.96.184.177]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