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佛教>>教理问答>>学佛群疑>>学佛群疑8

主题:学佛群疑8
发信人: KGB()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4 16:08:05), 站内信件
 什麽是五眼?

    我们从某些佛教图像中,可以看到脸部有出现三只眼的情况;也就是在两眼之
间的眉心处,另开一眼。事实上,人类不可能有三只肉眼,所谓的第三眼,只是象
徵;也就是在一对肉眼之外,另有心眼。心眼的意义有深有浅,浅的指普通人的思
想活动,深的就要讲到五眼了。五眼是除了肉眼之外尚有层次不等的四种心眼。

    所谓五眼,是指从凡夫至佛位,对於事物现象终始本末的考察功能。有人称眼
睛为「智慧之门」、「灵魂之窗」,眼睛能够明辨物象、增长知识。修行的层次越
高,心眼作用的范围越广。凡夫经由父母所生的肉眼,能见的距离、范围相当有限
,太小、太大、太远、太近,均非肉眼所能见,或太过黑暗或强烈的光度,也非肉
眼所能适应。如果能得天眼,便能於物质世界中自在地观察,而不受距离、体积、
光度的限制。

    不过天也有层次:有地居天、空居天和禅定天。地居天就是一般民间所信的福
德鬼神以及四天王和忉利天的天神;空居天是指耶摩天至他化自在的欲界天神;禅
定天则指色界和无色界的二十二层次。层次越高,天眼的功能越多越大。所谓天眼
的功能,是能见肉眼所不能见的事物,除了不受大小、距离、明暗的限制外,也不
受遮隔隐藏或通透显露的限制,它不需通过光影的反映,而是精神力的反射或折射
作用。

    天眼有修得和报得的不同。一般的鬼神都有深浅程度不等的天眼,称为报得。
因为没有肉体束缚的鬼神,只有灵力活动,减少了物体障碍。一般的灵媒,也就是
为鬼神所寄托、依附的人,这就是藉鬼神报得的天眼,而能见人所不能见的事物。
对人类而言,修禅定或可得天眼;但禅定的目的却不在於修得天眼,虽另有专修神
通的方法,但若修得了天眼,也未必表示已入禅定。

    天眼的功能除了如上所说的以外,尚有能见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件现象。那是由
於任何现象的发生,已经有它一定的因果关系,由於造下一定的业力,便会造成一
定的果报,往往现象尚未发生,而发生那种现象的力量早已形成,如果没有其他因
素的加入,那就成了必将发生的事实。所以,具有天眼的人,能够预知未来。天眼
的能力越强,能见的未来越久远,精确度也越高。

    所谓精确度,就是说明天眼并不可靠,只要一加入其他的因素,未来的事态未
必就会产生他的预期结果。这好比两位围棋的棋士对奕,段数越高,所见棋目越多
;段数越低,所见越少。但还没有任何两位棋力相当的棋士可以一上棋盘就已经知
道胜负的结果。因为世事变数太多,定数只是局部和短时间的现象,万法因缘所生
,缘变则变。所以佛法不执著天眼,也不鼓励人为了使用天眼而修成天眼。

    所谓五眼,除了肉眼、天眼外,尚有慧眼、法眼和佛眼。慧眼是罗汉所证,见
十二因缘、生死流转的徵象,所以能出生死轮回,不受身心世界的束缚,离五蕴、
出三界。这和世间一般人所说「慧眼识英雄」、「慧眼独具」的功能,显然不同,
世人所说的慧眼,是世间智慧,尚存有「我」的观念,不过比较深澈、明锐、敏捷
;而罗汉所具的慧眼是无我、无执的。

    法眼为初地以上的菩萨所具,能见万法的本性──法性,亲证诸佛法身之一分
,乃至多分,绝不是如一般人所说的具有法术之士就是具有法眼;略解佛法者也称
具有法眼。其实法眼和证法身有关,若是仅仅见性,尚不能称为具足法眼,而只能
够确信法眼的存在和法眼的功能。

    法身遍一切处、遍一切时,它非色、非无色,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
非无相;说是,一切都是,也可说,一切都不是。有执著者,一切都不是;无执著
者,一切都是。具足法眼的菩萨,称为法身大士,非凡夫所能想像。

    无我有两种,分人无我和法无我。证人无我、离人我执,就是罗汉;证法无我
,离法我执,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罗汉离人我执,得慧眼,出三界;菩萨更进一
步,离法我执,证法身、得法眼、虽住三界,却不为生死所困,称为法身大士。有
些附佛法的外道,动不动就说已得慧眼或法眼,其实他们连天眼都不是,而仅是气
脉运动的反射作用,或是得自鬼神的灵力而已。

    至於佛眼,具足前面四种眼的所有功能,它是智慧的全体,也就是大圆镜智的
本身,又称为大圆觉,也称为无上菩提。

 佛教的授记观念是什麽?

    授记(ryakarana )是佛教的专有名词,是十二部经的一种,它的意思是预告
,是佛对於已发心的众生,预告其必将成佛者。本来在帝王制的时代,国王所生的
第一个儿子,多半会被预定为王位的继承者,在宣告其继承的法定地位之时,也称
为授记;而且,在印度需要取四大海水灌其顶,以召告天下,因此称为灌顶王子,
这是意味著将来他能统治四海之内全部国土与人民。

    在佛经中的授记是指佛陀为弟子们预告,亲证菩提的时间,比如说《法华经》
就有一品称为〈授记品〉,为五百罗汉授记成佛,甚至为恶名昭彰的提婆达多授成
佛的记别。佛法的授记思想,在於证明人人都能成佛,不论何人,如能修行佛道,
便可依据各人的根性和修行的法门以及勤惰的态度而判定成佛的迟早。

    谁够资格接受佛的授记?必定是指位阶不退的菩萨,因此,《法华经》中的罗
汉,其实是大乘菩萨。不过授记不限於大乘,若修小乘法而证初果以上的圣者,也
授必定证得阿罗汉果的记别;就像所谓初果将七返生死而证阿罗汉果,到三果就住
不还天,直证阿罗汉果,不再到人间来。

    佛能见一切众生心行和修行的历程,并了若指掌。等修行者已经位阶不退,他
的前程已经很明白,给予授记,不是预言,也不是猜测,更不是命定,只是像一位
导游为旅行者从地图上指出到达目的地的路线、距离以及时限迟早而已。通常学校
的老师,对於正常的学生於入学之後,已经可以告诉他们在几年之後,必将毕业,
这其中没有神秘色彩。

    在中国的禅宗,早期并没有授记的行为和仪式,到了晚近的丛林寺院,为了选
拔和预定主持寺院的後继人选,在遴选之後,也会举行授记礼式。因为古代的传法
授记,传的是心法、以心印心,心心相印,不需要仪式,更不需要文件的证明,接
法的人,也不一定会接掌主持寺院的职位。而晚近以来,中国的禅林,授记时,有
法卷的颁发,也未必是选拔已有证悟经验的人,授记之後,目的在於传承主持寺院
的职位。所以,多半只有授记之名,而无授记之实,已经失去了传法的本意,此不
在本文讨论之内。

    有若干具有神秘经验的修行者,往往好为他人做授记式的预告,如果仅仅预言
日常生活中必将发生的事,那是一般的灵媒、乩童都可以做到的神鬼活计,不足为
训。如果为他们的信从者授阿罗汉记或成佛记,那是打的大妄语,他自己非佛,何
能为人授成佛记、成阿罗汉记?如果他们自称已经是佛,但在佛经中,没有见到释
迦世尊预告,某人在弥勒菩萨成佛之前的某时代成佛为人授记。释迦世尊既然没有
为他授记,何以他能够为人授记?时下有许多人自称为佛或大菩萨的再来,他们也
能表现出慈悲和救济众生的态度,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为大我慢所盘踞,其实是
否定了释迦世尊的教法,并非正信和正统的佛教;正信的三宝弟子,应当有所鉴别


    真正的大修行者,必定以凡夫的身分自许,否则,很可能成为鬼神及魔道的伴
侣。释迦世尊强调在人间活动并具有人间身的佛,是人性本位的佛,是人格健全的
佛,所以太虚大师提倡「人成即佛成」。

转码注∶ 「授成佛的记别」的「别」应为草字头下面一个「别」字
转码注∶ 「必定证得阿罗汉果的记别」的「别」应为草字头下面一个「别」字

 佛是万能的吗?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佛的智慧和福德深浅大小,「无知即全知,无能即全
能」。无知并不等於愚痴,无能并不等於无力。有和无是一体的两面,有存於无,
无含容有;唯「无」能涵盖全体,「有」则不论是多麽深广、远大,都是有限的,
不能涵盖一切。

    佛陀是福智圆满的人,既是圆满,便不能以形相来形容,也不能以有无来判断
。从他本身说,他就是全体,以全体的法界为身,故称为法身。法界遍一切处,一
切时,法身藏於法界的任何一个时空,已无自我中心的存在,而是以一切众生善根
福德的感应,随处、随时,以各种不同的形象、方式现前,那就成为化身。既然是
化身,就是局部的,受时空限制的,不能代表全体;既不是全知,也不是全能,只
有具备善根福德因缘的众生能够接触并感受到他的存在。

    但这不是佛的本来面目,而是众生自己感应而得的结果。所以《法华经》说:
「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也就是说,以此全娑婆世界的众生共同所有的善根
,而感应到释迦世尊的降世。

    因此,《法华经》说:释迦是迹佛。所谓迹佛就是化身,本佛就是法身和报身
;释迦世尊既有生老病死和修道、成佛、入灭等等的现象,当然不是真佛。真佛无
形、无相,而即一切形相。他跟泛神论的「神」,相近而不相同:泛神论的神是弥
漫於一切时空,能够被人爱,而不能爱人;法身的佛,弥漫於一切时空,即一切时
空而不属於任何一时空所限,具足一切智慧和福德的力量,能够接受一切众生的需
求,做恰如其分的因应,而又如如不动,未有任何造作。所以,从法身及报身来讲
,他就是全知、全能而即无知、无能,从化身来讲则不是。

    佛的全知、全能并不是等於神教所说的「万能上帝」、「万王之王」,因为对
众生而言,佛不能改变众生的业力,只能够教化众生自己努力来改变他们的命运,
但也需要看众生本身的条件。这在佛经中也有比喻,佛的慈悲如日光普照大地,不
论众生的根机大小,他是普遍地照耀,众生所得的利益则千差万别。与生俱来的瞎
子虽然得到阳光照射,但未见过阳光是什麽。终生生於地下的昆虫和阴暗处的微生
物,虽然也能直接或间接受到阳光的利益,但它们也不能体会阳光为何物。又如释
迦世尊在世的时候,在其游行的化区,尚有好多人不知佛为何许人也。三世诸佛在
因地行菩萨道之时,都发愿度脱一切众生;但诸佛已经成佛,还有无量的众生未闻
佛法,所以佛不是全能。

    当佛住世期间,也说过不能度无缘的人,不能转众生的定业。所以,在佛陀的
祖国遭到邻国琉璃王灭族的大屠杀时,也无法用神通加以救济。但是佛能够以佛法
开导众生,使众生自己来修善、积福、消灾、免难,因此,佛度众生,实际上还是
众生自度,否则就违背自然的律则和因果的秩序。

    以佛的全知来讲,他知道十法界一切众生的三世因果及因缘的关系,因为佛不
像众生有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狭,他以任何一个时间、空间的点上,都知道全体
的一切,因为他的任何一点,对众生而言,都即是全体的时空和空间;对佛而言,
则非任一时间和空间所属。

    众生通过记忆而知道过去;神通乃凭感应而知道过去和未来;佛以全体的实证
而知道一切,但不能在同一时间用语言加以说明。佛所见的空间和时间是全面的、
整体的,没有距离远近和体积大小的,所以佛说任一众生的过去和未来,佛都知道
;但是虽以无量无数恒河沙劫,也说不能尽,所以,除了少数的例子,在佛经里头
,并未逐一加以追溯。

    佛不多说过去和未来的事,只要掌握著当下的一念,实际上就是涵盖著从众生
到成佛为止的历程,以及他活动空间的全部。因此,他以心为理体,掌握理体原则
,开发心的智慧,就能达到全知的目的。虽然全知,但不必说是万能,因为佛的境
界叫做不可思、不可议,不可以用心意去思考、不可以用语言去议论。

转载注∶「迹佛」的「迹」应为ㄔㄨㄛ部上一个「亦」


--
     寻梦的男子  从不放弃等待
     学会将寂寞锁在心里
     夜夜伴着不同的梦  成了相思的俘虏

     在梦的最深处  与久别的记忆重逢               
     因为相信爱  相信梦想                  KGB

※ 来源:·Netease BBS bbs.nease.net·[FROM: 202.96.184.177]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