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佛教>>佛教入门>>关于读书及读经典中的问题

主题:关于读书及读经典中的问题
发信人: buddesus()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3 22:45:03), 站内信件
发信人: buddesus (天火**悟有--大宝), 信区: Wisdom 
标  题: 关于读书及读经典中的问题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Aug 31 13:21:52 1999)  
如何读书和如何读经典,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看到很多人以己义称佛义,不禁感慨万千,山水多义, 
经有妄传,人有妄解,二者相因,实相在何方? 
不敢妄称已有很好的理解力,但有一些见解,如以下几句是我读书中 
常用到的:哲理是境界的集中体现。 
任何公理体系都是不完备的。 
阴阳互根,阴为阴中阳,阳为阳中阴,以阴压 
                阴见真阴,以阳压阳见真阳。 
不可常耽路口,当如剥茧抽丝,丝尽蛹方现。 
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道并行而不相悖。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凡所有信,皆为迷信,若知诸信非信,则为正信。   
我则更不敢称引用经典,盖因己无此能也, 
若是谈及,也仅是己见而已,必先声明。   
不知诸位方家如何看看,不妨也来谈谈,这可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

发信人: wengxh (不必了),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关于读书及读经典中的问题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Aug 31 18:52:14 1999) 
这个问题很大,可以说讨论不清楚。 
首先把什么看成经典就是个大问题。比如flg弟子把李的话叫“经文” 
我一直觉得有些好笑,但他们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解决, 
很难讲怎么看经典。而事实上大多数人是没有解决的。不要怀疑哦,包括 
你、我。  
接下去是怎么读的问题。“以己义称佛义”有问题吗? 
不以己义去称佛义,那用什么义称佛义啊? 但的确很多作乱的就是“以己义称佛
义”。 
呵呵,我说这些并不是想泼大家的冷水。只是想说: 
你如果想要树立一个无上的权威, 
就必须冒极大的风险。   
我常想,求道的过程中,没有体会过“战战兢兢,如 谋 冰”的, 
恐怕还不够吧。 
  
padma (尘心)
如何读经是个大问题。按照现代认知理论,人们在认识新东西时, 
必然不自觉地参考原有的认知模式。buddesus就有一套自己的认知 
模式。“不以己义称佛义”看来是做不到的。佛经距离我们毕竟两 
千五百多年。那时人们的认知模式和现在可能多有不同。因此佛经 
的真义难懂。buddesus提出的问题值得思考。   
在我们所处的末法时代,寻求善知识的帮助至关重要。善知识可以 
用最适合我们的方法引导我们领会佛义。当今世界仍然是佛世界。 
诸佛菩萨仍然会以善知识的形式出现,如果我们没有找的合适的善 
知识那是我们的问题。大家不凡想一想。   
在佛教流传的过程中,有明确的传乘脉络。由释迦佛向下出现历代 
的成就者。这些成就者大多著有论著。从读论出发可以逐步趋近于 
佛经的真义。如果要自己读懂佛经,这是一条最方便的道路。这是 
一条逐步修改我们的认知模式,趋近佛的认知模式的道路。  
读佛经不是以己之义渡佛之义,而是用佛之义更替己义。 
   
wengxh (不必了)
【 在 lose (lose) 的大作中提到: 】 
: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2.听他说的怎么样不如看他做的怎么样。 
: 3.所谓经典是人的思想的结晶,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 
: 经典也就是一个字都不能改的东西,能改就不叫经典了。 
: 然而社会在变化,尤其是近百年来的巨大变化,使许多 
: 以前被奉为经典的东西,成为垃圾。   
有些问题...... 
“实践”这个词含义很复杂。检验的过程其实也包括众多的主观因素。 
比如在科研中,应该算是最讲实践性的了,但众所周知没有主观 
几乎不成科研。也就是说,当你发现实验结果符合你的理论时, 
并不证明你掌握了真理,事实上只是“你认为”符合。社会科学更不用说了。  
 
所以要谈“实践检验真理”,应该是强调实践的无限性了。 
也就是说从总体上讲如此。但无限性又是多么parodox的一个话题啊。 
......呵呵,不说了,这个话题没完。 
所以说实在,我不大愿意提“真理的标准”。你看一说就要扯 
这么多冗赘的废话呢。:-)  
“经典的东西成为垃圾” 里面大概有合理的成分吧。但也说明了“实践” 
的戏剧性、甚至显得有些荒谬。  
我曾经有段时间觉得看历史是很不错的。可以清心(鉴古)、明目(知今)、 

止咳(化不平)、化淤(有所为),乃至跌打损伤,无所不治。 但可惜的是, 

我看的历史却是文人写的--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所以知道“心即是佛”,虽然冒险,却也值得啊。 
   
deva (凡夫@娑婆世界)
凡夫,本来就要准备走弯路的,慢慢摸索着走吧。 
人总是会进步的,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反省是必要的。 
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经历,每个人认识世界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佛陀说:三界所缘,唯识所显; 
我看了会痛苦流涕的电影,也许你会觉得很可笑。 
读佛经同样如此。 

--
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在热闹的人间作一颗水晶,
            以透明的心观照世界,
                  提醒人生命本有的光明与清凉。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162.105.43.86]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