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idian()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5 09:03:04), 站内信件
|
逻辑、理性与信仰
作者: 一乐
最初发表: ACT
在讨论中,我们看见大家对所谓的「理性」有非常不同的看法,加之许多
从事理工的人士自以为「理性」,指责「福音」为非理性并加以排斥,因此我
认为对「理性」有一个清楚的界定和认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是在我年初一篇
文章(带基督徒的一个研讨小组)的基础上修改而来的,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引发我们的思考。盼望这样的研讨和澄清能为今后的「讨论」提供一个良好的
基础;使我们对信仰与理性的关系有更清楚的认识。
在和一些从事理工的朋友交谈时常会遇见这样一些问题——「圣经中的许
多记载是反理性的」,「请将你的神证明给我看」,……。这是一类受「逻辑
实证主义」影响而发出的典型问题。所谓「逻辑实证主义」,简单的说就是「
只有能通过逻辑证明的思想、事物、……才是可以被接受的」。「逻辑实证主
义」的开山祖师是笛卡儿(Decrates )。笛卡儿是一个可知论者,但他以怀疑一
切开始。他的名言就是「我思故我在」(I think so I am ),先证明进行著的
思想(我)是存在的,然后以此为出发点,接受能够通过逻辑论证的东西。这
个「我思故我在」的思想本身是很精锐的,奥古斯丁亦曾用类似的思想对抗不
可知论者,但是当这个思想滑落到以纯思想的论证去判断一切,将纯思想的论
证神化到绝对的地步时,就非常可怕了。这是以人被造的逻辑思考力当神,对
理性的不正确认识。「逻辑实证主义」是在「五四」时期进入中国的。今天,
「逻辑实证主义」在西方早已失去了它的市场,可是在大陆、台湾却还相当盛
行,不少人甚至以其为真理、引以为豪,自认为找到了打倒宗教的有力武器。
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其浮泛的思想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从以上的两个典型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提问者发出这些责难的前提∶提问者
将自己当作「理性」的代表,不能通过提问者的「理性」的事物是不真实的,
不能被证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针对这些前提我们可以提出至少如下几个问题
∶甚么是「理性」?甚么是「证明」?提问者的「证明」的适用范围是甚么?
如何证明「『证明』的适用范围」?
面对这些问题,提问的朋友往往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由此看出我们
不自觉地会有对「理性」、「证明」的迷信,这是非常不理性的。
「理性」一词已经被滥用。那麽「理性」到底是甚麽呢?我们应对其有一
个清楚的界定和认识,以免犯形式主义的错误,或因为一些朋友所从事的工作
就误以为他们是「理性」代言人。
二、逻辑与理性
在许多人的概念中,「理性」一词并没有非常确定的意思,在他们的潜意
识中「理性」是等同于「逻辑」的。这也是为甚麽我将上面的典型提问和「逻
辑实证主义」扯在一起。好那我们就先来看一看甚麽是「逻辑」。
演绎逻辑
「逻辑」一般分为「演绎逻辑」(Deduc -tive Logic )或称形式逻辑和「
归纳逻辑」(Inductive Logic )。「演绎逻辑」又分为「命题逻辑」(Propositi on
Logic )、「谓词逻辑」(Predicate Logic )、「模太逻辑」(Modal Logic )等
等。我们平常所说的逻辑一般就是指「命题逻辑」。
「命题逻辑」就是以句子为单位,进行推演。「一乐是一个蒙恩的罪人」
就是一个命题。「命题逻辑」主要遵循两大定律∶「非矛盾律」和「因果律」
。「非矛盾律」是指两个矛盾的事物不能同时存在。在「二值逻辑」(即逻辑
逻辑值只有「真」和「假」,没有其它值,如「非真非假」)中,就是「A」
与「非A」不能同时成立。我们经常说的「反理性」事实上经常是当「非矛盾
律」被违反时,自以为「理性」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指责,以图解决违反「非矛
盾律」所带来的冲突和紧张。例如在指责「圣经中的许多记载反理性」时,事
实上是一个人「神迹不可能」的观念,与圣经有关神迹的记载的同时存在违反
了「非矛盾律」。对这样的紧张与冲突,需要有一个解释。于是自以为「理性
」的一方就指责另一方「反理性」,以解释这个事件,使「非矛盾律」重新得
到满足。这两个命题——「神迹不可能」和「神迹可能」违反了「非矛盾律」
,至少有一个是错的。只有当确知其中一个是对的以后,才能责难另一个为「
错」。它们的产生都源於各自背后的信仰体系,自成一体。从逻辑的角度来考
查,都是「合理」的,但站在自己的信仰立场指责对方为「反理性」的作法却
是「非理性」的。(套用常用的说法开一个玩笑,我的意思是说这样的指责是
没有正当理由的。)这就是为甚麽我敢夸下海口说∶「如果有人敢说基督徒信
仰上帝是非理性的,我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说明他也是非理性的。」我们在思考
、批判的时候,要切切注意思维的严谨性。
「因果律」的形式是∶
若P(为真)则Q(为真),P(为真),因此Q(为真)。
它是推理和在数学中进行证明的基本方法。利用「因果律」可以从已知的
命题推演出其它的命题。但只有当已知的命题遵从「非矛盾律」时,推出的结
论才是「可靠」的;只有当已知的命题遵从「非矛盾律」并被确定为「真」时
,推出的结论才是「真」的。P本身可能是另一个「因果律」推理的结论,但
如果一路追问下去,必然会追问出几个最基本的命题,这几个命题本身不是任
何「因果律」推理的结论,我们称之为「基本假设」。例如从事科学的基本假
设有「自然是有规律的」,「自然规律可被人类观察和认知」。「基本假设」
本身并不能被任何「演绎逻辑」证明,而信仰之争往往是在这些「基本假设」
上。既然「因果律」只是一种从已知前提推出结论的方法,「非矛盾律」也不
能评断何方为错,在通常的信仰之争上,「演绎逻辑」并帮不上甚麽忙。但它
们却可以帮助我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审视一个信仰体系内部、按其自身解释
是否一致。只有在确确实实判明一个信仰体系的教义违反了「非矛盾律」后,
才有资格批判该信仰是反理性的。
归纳逻辑
不同于「演绎逻辑」,「归纳逻辑」本身不是一个定义得很清楚严密的系
统。简单来说,所谓「归纳逻辑」就是从可观察的现象归纳出这些现象背后的
「原理」(Principle )。「归纳」的过程涉及许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以及哲学宗
教上的解释,由于和本此讨论的重点关系甚微,恕不累述;我们著重探讨对「
归纳逻辑」的判明和接纳。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努力,可是至
今却仍未出现一个公认的严密的对「归纳逻辑」进行判断的方法和系统。但这
并不意味著我们可以毫无约束地胡来,「归纳逻辑」的一项基本要求是∶归纳
出的「原理」可以解释该原理所适用的所有现象。任何满足此项条件的「原理
」,在「归纳逻辑」上,都是成立的。(有趣的是许多自称「真理」的思想,
如「逻辑实证主义」,却往往不能满足这项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即使满足了这项基本的要求,归纳出的「原理」也仅仅是具有「说服
力」而已,并不能被确认为真理。为了避免把谬论错当为真理,最安全的作法
是拒绝一切,但这样连真理也被拒绝了。相反,为防止了错误地拒绝真理,最
极端的作法就是接纳一切,但这样连谬论也接纳了。以上两种极端的作法都是
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不得不「适当」地使用「信心」,盼望能够去伪存真。
然而何为「适当」却众说纷纭,并无一定直规。于是各个学科纷纷根据各自研
究领域的特性和该领域内一些成功的典范,设立自己的方法,以期这些方法可
以对该学科内的各种「学说」、「理论」进行甄别。例如,自然科学和考古学
都有各自明确的研究方法。当某个「方法」促进推动了该学科的巨大进展,这
个方法的地位在该学科内便被进一步确立。与此同时的一个副作用就是将成功
的「方法」的适用范围盲目扩大,以该「方法」去批判其它毫不相关的领域,
犯形式主义的谬误。世面上的「科学主义」(即以科学评断一切)就是这样一
个典型的实例。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所谓「科学家」对圣经的不合理的批
判。但是一个信仰中涉及到相关学科的部分(如圣经涉及到考古、历史、文学
等等)应该面对相应学科的检验和批判。不过由于各个学科的方法和理论自身
也处於不断的变动和完善过程中,这样的检验和批判也不是绝对的。
面对一个信仰,我们可以也有理由参考当时与各学科相关的、最尖端的方
法和成果,但是最后还是要用信心做一个抉择。
理性能力与理性伦理
理性一词已经被滥用,这是「启蒙运动」所带来的「理性主义」的不良后
果之一。在「启蒙运动」时期的历史背景下,「理性主义」有其相当积极的意
义。可是当过度夸大理性的作用以至超出它的应用范围后,就会出现反效果,
使得所谓「理性」其自身成为一种压制性的扼杀力量。而这正是当初「启蒙运
动」所要反对的。人们常常标榜自己「理性」,自以为正确,要求别人绝对「
理性」,但往往连理性到底是甚麽都不清楚,陷入形式主义的谬误。
对理性的完整定义有很多种,我们试著从两方面来讨论。
理性是一种能力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有「理性」。在他看来,理
性是一种「能够进行思考的能力」。这里的「思考能力」具有很广阔的含意,
不仅仅在逻辑思辨的层面,因为它是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的一种「能力」。(
联想常常出现在思考中,但却不是一种逻辑思辨。)由于在广义的「思考能力
」中,最明显、最容易被认知和掌握的是逻辑思考能力,大多数人所说的「理
性」是指「逻辑思辨」。
前面我们提到了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不同,运用归纳逻辑所发现的真理
(如果确是真理)、价值、意义等往往是原创性的(originality )、从无到
有的发现。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为这一现象给出了理论上的注释。这种原创力
中认识真理的能力,就是一种理性的能力。人真的有认识未知的能力吗?如果
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我们无可否认地观察到了这种能力
。那麽这到底是怎样一种能力呢?在柏拉图的『米诺篇』里面,米诺问柏拉图
:「如果你遇到你要找的,你怎麽知道那就是你以前不知道的?」这是一个相
当吊诡的问题,知识论就是围绕著「如何知」而展开。
我在此无意做复杂的知识论上的讨论,只是指出「认识真理」与「检验真
理」是非常不同的。当我们提到科学方法时,往往侧重在「检验真理」的层面
,却忽略了「认识真理」的问题。人们固然可以科学地检验牛顿的「万有引力
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但我们是否可能科学地重复对这些真理的发
现呢?如果可以,那将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福音,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也将面临
考验。发现真理是历史中单一、不可重复的事件,是人面对、接纳先验性的真
理,产生出后验性的「真理的表达」的过程。而真理的表达是可以在这个真实
的世界里被验证的。博郎尼对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有细致的研究,并以「未
可明言的知」来描述。在「未可明言的知」中,当科学家提出问题来的时候,
问题的答案已经隐约可见了。对答案的信心,是科学家执著地扑向答案的精神
支柱。其实在博郎尼「未可明言的知」中,知与未知是含混不清的,二者并无
清晰的界限;但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最基本的真理、价值、意义都是凭信心
接纳,被验证,以至于知的。
在真理面前,人的理性必须谦卑;只有接纳与拒绝两种选择,而没有中立
的地位。如果没有一个谦卑的态度,即使真理站在我们面前,我们也看不到真
理。当彼拉多问耶稣甚麽是真理的时候,耶稣只有沉默。如果面对关乎自然规
律的真理尚需谦卑的话,我们面对关乎个体存在与人生意义的终极真理时,又
当如何呢?理性对终极真理的认知能力是中立的吗?从圣经的观点来看,堕落
的人已经与神隔绝,罪败坏到人的每一部份,包括理性。由于人假设自己是自
主自立与神对等的终极,人常常抽离神而谈论真理、价值、意义;而当人面对
上帝——真理、价值、意义的本体时,却弃绝上帝。理性已经堕落,在终极的
上帝面前,并不存在中立的理性。
理性是一种态度、一种伦理
那么被许多人标榜的、要求被满足的所谓「理性」又是甚麽呢?在这里,
它显然已经不是指一种能力了,而是一个要求人们达到的标准。由此看来,「
理性主义」要求人们凡事诉诸理性,实际上是一种伦理。可是绝对的理性是可
能的吗?
自由主义大师海耶克与卡尔.波普提出的「批判式的理性主义」具有相当
的说服力,他们的重点是∶
1·人的思考必定有「前提」,不可能毫无根据就进行空想。
2·人进行思想时的「前提」是不可论证的,至少他正在使用那前提时他
不能批判他所使用的前提。
3·所以,主张「全面性的理性主义」,例如说:「我不支持任何不能论
证的观点」这样的态度,在逻辑上不能成立;人类进行理性思考,永远得受到
他正在使用的前提限制他「理性的程度」。
4·因此,「批判性的理性主义」主张,「理性」本身是「可批判的」;
因为,任何「理性的要求」必然伴随一个「非理性的价值因素」做为这个理性
思考的前提;如果轻易相信理性,则会忽略「前提」是可批判的事实,反而得
不到真正的理性结果。
5·所以,「批判性的理性主义」主张,进行理性论证时,得同意无论是
那一种论证都必然有前提的限制,如果要彻底的理性,就得同时批判自己进行
证证时的基本前提。
以上这样的一个理性态度,在纯粹思辨的层面上己经完美了,几乎找不到
漏洞;所以,把这态度当成另一种「理性」的定义也未尝不可。
要求彻底的理性,必然带来彻底的拆毁;承认理性的有限是真正的「理性
」。许多要求别人绝对理性的人,都忘了自己这个要求的前提必然伴随一个「
非理性的价值因素」,实际上是自相矛盾的。
事实上,从「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的应用范围和限制,我们同样可
以得出类似的结论。
三、理性与信仰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看到,正确的态度是同时反对「理性至上主义」和
「理性无用论」两个极端;正视和充分利用理性,但也要十分清楚理性的应用
范围和局限性,同时防止排斥理性和高举理性所带来的谬误。
人的理性能力是神造的、「像神」的一部分。基督徒不可随意贬低理性的
作用,因为神看按照他的形像样式所造的人「甚好」。「理性」是神赐给人的
一份丰厚的礼物,人应该善用这个礼物,分辨是非,选择正当的行为,追求真
理。要充分运用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辨伪求真;在思辨中「非矛盾律」占
有重要的地位。在这一方面,我们应当正视和纠正传统「敬虔主义」和「基要
主义」所带来的一些弊端。一些典型的说法是∶「好好相信就好了,不要去想
那么多!」「你这样想,就是没有信心,是对神不尊敬。」甚至「神的逻辑,
和人的不一样。」这都是种种不正确的态度。使徒保罗在歌罗西书曾经教导「
……,以致丰丰足足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使他们真知神的奥秘,就是基督
;」(西2:2 )可见我们应当尽力去思想、领悟神的话语,好叫我们得著从神
而来的真实的信心。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真正理性的态度应该是一种谦卑的、审慎的态度,
因为各自非理性价值因素的前提是无法进行理性的批判的,这是理性的局限性
。不仅如此,人犯罪堕落以后,各个方面都已经被罪玷污,失去了许多对非理
性价值因素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其实通过归纳相信神的存在是相对容易的,
但领受启示、接受上帝的救赎和耶稣基督为主则实实在在是上帝的恩典,不是
在思想层面达成的。非理性价值性前提的转变是一个不可明言的过程,根本就
不是在理性范畴内能够讨论清楚的。难怪许多朋友在信主之前拼命要求理性,
一旦信主,却无法很「理性」地说「清」其中的道理。做过一番痛苦的努力之
后,只好摇摇头,谦卑地说∶「这是恩典!」是的,对基督徒来说,信仰是人
的理性对神真理的回归。而这个回归之所以可能,是上帝的恩典。
总之,基督徒在思考时,要清楚知道那些问题是在思想的领域,那些问题
是在启示的领域。教会历史上的许多错误,就是因为分不清这两个领域造成的
。同样,在传福音的时候,基督徒在思想上也需要有必要的装备,明白甚麽是
在思想层面,通过讨论、思辨就可以解决的;甚麽是需要在神面前努力祷告,
求圣灵动工去做的。搞不清楚这一点,就很糟糕。圣灵的工作不能成为我们懒
惰、不努力的借口;个人的能力也绝不能成为拦阻圣灵的障碍。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6.19.28.2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