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anhanxiang()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5 08:55:10), 站内信件
|
岩罕香注:明人弟兄是大陆的基督徒,他有许多精彩的文章。
===================
蜜蜂的“智慧”和对达尔文的迷信
(一)蜜蜂做的巢为什么形状完美?(蜜蜂的智慧?)
送交者: 明人
我不止一次看到文章,赞颂蜜蜂是数学大师,它们所构筑的蜂
房具有完美的数学性质:底面的构板的角是109度28分(该角的
余弦恰为-1/3,具有空间4-对称性),其准确性让人类自叹不如,
等等。莫非上帝真的把计算技术教给了蜜蜂?
蜜蜂并不会计算。蜜蜂并不懂节省材料――并不会像人类一样
通过计算,懂得设计、施工、检验以及评论。可是蜜蜂确实做到
了109度多的一个个平面角。要说它靠的,那不是智慧,而是上
帝给予它的本能。
其实这不是什么太奇怪的事。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并认真想一下
蜜蜂是如何做窝的,就容易得到答案了。
在蜜蜂开始做巢的时候不是用一根根木头建立框架的――而是
通过它的腹部四对蜡腺分泌出蜡质(液状的物质),此种物质
虽然是液态的,外泌到蜡腺的镜膜上之后,遇到空气凝成蜡鳞
――这是它第一批材料。
这种蜡鳞还再被和某些物质混合起来,然后再次变成黏液。一
群蜜蜂同时吐出液体开始做窝。每个面一般是有三四个支撑点
(每个点是一只蜜蜂――看蜜蜂在构巢时候的周围情况),如
果是三个支撑,显然上端就成为平面(三球的公共切平面),
而沿着平面的轮廓自然就是平的;如果是四个以上的支撑点(
上三下一),在力学原理的作用之下,四个液体球在其相切点
处发生形变,最后就在一个稳定形状(类似从正四面体中心向
其四顶点引分割6个平面那样的形状)下凝固了。
大家知道,液体(在均匀张力作用下)具有收缩为面积最小的
性质――这和液体的种类关系不是太大。
每一个中心由六块平面角相等的板材构成,这就是蜜蜂可爱的
家的来源。在这个构造过程中,蜜蜂无法知道它们分泌的黏液
为什么必需凝结成这种形状,无法促进或者阻止这一过程。并
不知道这种形状具有力学上的合理性和材料的节省原理。它们
根本不知道这些,它们的祖先也并没有传授给它们什么(知识
)――除非是用液体构造框架这一点。如果人类要赞颂蜜蜂的
数学才能,那恐怕是大错了。顺便说一下,虽然蜂房在角度这
一点上堪称奇迹,而尺寸的大小却大有差异――任何一个蜂房
,你只要仔细检查――总有大小不同的尺寸,甚至各边也不相
等(只有角度,那基本上无误差)。这是因为在做窝的过
程中,基本上以自己的身体为模板的蜜蜂,其身体的尺寸是互
不相同的。
人类要赞美的应该是赋予蜜蜂天性的上帝――他体念蜜蜂的辛
劳,让它们具有节省地使用液体、液体凝固的功能。你当然可
以说那是自然规律,而无论如何,因此去崇拜蜜蜂是不对的,
况且蜜蜂也不会因为你的崇拜而有所表示。
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法
如果各位对于我的叙述觉得疑惑,你可以在三分钟内予以验证,
而且不用捉蜇人的蜜蜂,也不用昂贵的蜂蜡――家里有肥皂的
用肥皂,没有的就随便什么――可以吹泡泡就行。
在一块平面板上先“制造”出三个肥皂泡――互相不要离太远;
然后再在那三个的三方吹起第四个。这四个泡一旦合作起来,
中心的部分就是那神秘的109度28分的“标准”结构。
请注意,当三个泡结合时形成的中心是一条直线,而四个泡结
合是对称多面角,其形状不受泡的大小影响(但是如果肥皂泡
中间的压强不同会影响角度)!
蜜蜂做巢的时候,它们的泡都是等压的,因为开放,所以尽管
蜂巢的外部“景观”离奇古怪,里面却是“有条不紊”。
可是我们吹的泡泡只是等待破灭而不能像蜜蜂那样做成家。现在
你赞美神的恩典了吧!
顺便说一下,蜜蜂在《圣经》中也有特殊的“地位”――牛奶
和蜜一直是富足和繁荣的代词。蜜蜂用以制造蜂蜡的材料相当
讲究,它含有高级脂肪酸和一价醇合成脂,有相当好的溶解性
。蜜蜂全身是宝。
----------------------------------------------------------------------
〔方舟子插评〕蜜蜂筑巢本能的起源是一个早被达尔文解决的问题
送交者: 方舟子
回答: 蜜蜂做的巢为什么形状完美?(蜜蜂的智慧?) 由 mingren 于 Septembe r 02, 1999
04:44:17:
到现在还有人把那说成上帝赐予,可谓愚昧。
这种人还生活在中世纪。
.《物种起源》第八章 本能
---------------------------------------------------------------------- -
(二)为何找蜜蜂的麻烦?
送交者: 明人
第一,蜜蜂这个做巢的故事,在国外传到国内以后一直扮演一
种“动物智慧”的典型例子。好象有一种解释,说是蜜蜂这一
能耐是一代代传下去;而其实不过是本能而已。
第二,是借此说明有的事情人太多时候是不明白而以讹传讹。
第一个发现蜜蜂蜂巢秘密的人是个聪明人,他发现了一件事实,
很有意思。他在赞叹蜜蜂的聪明时如果不把事情推到“理论”
高度――蜜蜂有“超人智慧”,而只是赞美上帝(或者他不是
基督徒,他可以赞美“宇宙间的规律”),他已经完成了。
第三,我是想说明人们在重复“动物智慧”、“神秘遗传”(
以及种种“理论”由此衍生)的时候,不妨对于这种从一个个
单独“证据”无限上纲的做法给予足够的反思。像我介绍的那
个简单实验,用的不过是流体静力学的一些粗浅道理,大学普
通理科都学过,也不是非常难懂。
第四,最重要的一条:我想说,蜜蜂作为被人类赞扬了好多年
的“超常智慧”动物,如果它有意识,似乎也应该谦虚一些。
上帝作为宇宙精神(或者无神论的宇宙精神本身),其逻辑(
或者说原理)必需是(作为客观规律也必然是)简单、容易理
解、符合常理的。牵强附会、神秘无理、违反人性、少数人专
断和上述道理格格不入。
(三)方舟子恐怕真是迷信达尔文而无法自拔了!
送交者: 明人
我提出的蜜蜂筑巢方法的最重要一点是:蜜蜂吐的蜡以液体状
态形成巢的基本形状,然后经过干燥定形。要点是形状不以蜜
蜂的“意识”为转移,是按照流体静力学的原则生成的。可以
用肥皂泡检验。至于那巢的形状是数学家的观测结果。
达尔文在他(被方舟子引用)的文章里根本没有提到这一个关
键的地方。相反的,达尔文照例节省材料――有利生存――变
异……套话一通。
凡是有正常理解力的人都会搞清这差别――形状的构成是怎样
的原因?方先生当然是搞不清了。因为他除了进化教,什么都
不想搞清。
这个问题以前我就知道结论,但是我也不敢说一定不是我的首
创――因为我还未看到别人正式在文章中论述过。也许一个不
属数学也不太属生物的问题大家也不一定有兴趣。然而不可以
说达尔文什么都懂。达尔文在这点上(从方舟子的引文看)基
本不知道,他说的蜜蜂那么做巢是为了节约已是胡说,进而有
利生存、遗传进化更是胡扯。另外,达尔文显然不知道比较象
样的数学,他为了蜂巢的形状是否“美妙”而必需请教别人,
自然关于流体静力学更是完全文盲了。
他那样“博物学”的方法――如同方先生引用的,在上一个世
纪也不是什么新鲜玩艺,“看到了这个”、“看到了那个”…
…现在还拿来做经典,可真是“抱残守缺”的典型。科学是需
要进步的。
这和信仰也无关系――我早说过,不信的人可以赞美客观规律。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128.173.69.1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