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eijinger()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5 08:50:25), 站内信件
|
【 在 jidian (基甸) 的大作中提到: 】
: 回蝶兄:宾虚、耶稣和罪人
:
: > 当耶稣的血顺着雨水流下来时,所有的人的罪都被赎清了.在一个充满仇
: >恨的世界里,耶稣的教导是如此的不同,"上帝啊,原谅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
: .......
多日不见,基甸兄真是不得了。先是看见一个回碧兄的11K帖子,
又是这个回蝶兄的长帖,光您花的这工夫,对朋友这份情,就令在下
动容。
我看过四次《宾虚传》,也特别爱听它那长长的序曲。一直有心动笔写下
自己的感受,就是没时间,一拖再拖。已经半年没有写文章了,手都痒。
今天有点时间,也不写什么影评了,随便侃侃。
这出戏三分之二都是在铺垫,主题是《苦难人生的救赎之路》,有两个
转折点。
戏里有两种文化--罗马文化和基督文化(恨的文化与爱的文化)--罗马元帅
告诉宾虚:“你眼里充满了仇恨,仇恨可以使你活下去。”未婚妻以斯帖
听了耶稣的教导,告诉宾虚:“要爱你的仇敌。。。。你的眼里充满了仇恨,
就像Massela”。
戏里有两个竞技(race)/角逐--力量的角逐和生死的角逐--罗马文化所崇尚
的力量(Power--Massela语)以赛马场上的精彩较量达到高潮,以宾虚
的胜利为结束。然而力量的角逐并未决出最终的胜者,Massela临终前
的话成为全戏的第一个转折点:“你的妈妈与妹妹还活着,她们在
麻风谷。我们的竞赛还没有结束,去找她们吧。The race is not ended。”
可见的力量之争转为生与死的对决--铺垫结束,正戏上演。在生死面前,
人间所有的力量、权势都一愁莫展。宾虚由外在的奋斗、抗争,转为内心
的焦虑、挣扎。在麻风谷中,认出了母亲,却不敢相见;远远的望着耶稣,
冷冷地讥笑,却不想接近;退回曾经给予他力量(特权Power)得以最终
在较力场上取胜的家族戒指(还记得他春风得意地、狠狠地把戒指上的族徽
打在Massela的木板上么?)。在生死面前,宾虚这个罗马文化中力量的象征者,
被彻底击败。他最终一鼓脑儿地将所有的怨恨发泄在罗马文化上--“罗马
害了我。”宾虚退还戒指时讲。
宾虚放弃了罗马,拒绝了耶稣,又不敢接近、救护患病的母亲与妹妹,走进
绝路,生不如死。
成为耶稣门徒后的以斯帖,又一次在麻风谷中见到了婆婆。交谈中,得知小姑子
已经生命垂危。以斯帖毅然把手伸向患病的婆婆:“我们去见耶稣,他可以
医治我们的病患。”--他可以战胜死亡。以斯帖伸出的修长、细白的手,
将全剧推向最后的高潮,成为第二个转折点。如果多少了解一些犹太人的文化, 你就会知道,
由宗教文化的傲慢与偏见所筑起的,那座高高厚厚的心灵之墙,在纤纤女子
的手下,轰然倒塌了。许多人认为宾虚在十字架下的戏是全剧的高潮,我却
认为,以斯帖那轻轻伸出的手,是全剧所要表现的最重要的一个镜头。爱胜过了 恨,
生的希望胜过了死亡的恐惧。耶稣的教导,基督教的精神,活生生地刻在
以斯帖伸出的手上。(记得看到这里时,我曾经跪在地上,感动得失声而泣。)
及时赶来的宾虚也被这一场景深深地感动了。以斯帖的一触重新燃起了他生
的盼望。在生与死的角逐中,宾虚找到了希望--耶稣。于是他奋不顾身地
抱起妹妹,拉着母亲,去找耶稣。
耶稣的十字架下,当年曾经在耶稣降生时拜访过小耶稣,后来又一直寻找、追随 耶稣的老博士
背诵以赛亚书五十三章“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
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宾虚默默地望了一眼老人,
转过头,仰着脸望着十字架上的耶稣。雨在下,血在流。宾虚那张被仇恨与
痛苦扭曲了的脸,在风雨之中,在耶稣的十字架下恢复了详和,两眼放射出
光芒。。。。。。再也抑制不住,我与宾虚一同跪在耶稣的十字架下。虽然
已经信主多年,双眼还是噙满了泪水--因为我知道,在钉耶稣十架的人中,
也有我一个--是我的罪把上帝钉上了十字架。
我还知道,小说的作者是一位将军。写小说的时候并不信基督教,只是为了
创作与消遣。写作过程当中,为了历史的真实,与一位牧师联系很多,探讨
剧情与史料。到了小说成书之时,这位将军已经成为一名基督徒。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4.95.63.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