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评论空间>>【念奴娇---体育评论】>>春兰花落,症结何在?

主题:春兰花落,症结何在?
发信人: qqqttu(悠然一笑)
整理人: yerk(2003-01-05 10:04:41), 站内信件
春兰花落,症结何在? 
悠然三笑 
第四届春兰杯围棋赛半决赛12月28日在中国深圳落下帷幕,占有天时(主办国身份)、地利(本土比赛)、人和(人数上占优)三方面优势的两位中国棋手双双落败。消息传出,网络与报纸等诸多媒体上又是一片棋迷、记者们一如既往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叹息与诟骂声,而中国棋院领导则又是“技不如人”的无奈与老调重弹。笔者认为,这种心态极不可取,不但无助于成功总结经验教训以求下次比赛的胜利,而且还容易滋长整个围棋界普遍的自卑心理,使屡战屡败成为理所当然。 

不妨先来回顾一下自从春兰杯比赛创办以来中国棋手在世界职业围棋比赛中所取得的战绩情况,只有俞斌九段在2000年夺得LG杯冠军是唯一的亮点;可惜整个围棋界包括俞斌本人都普遍认为该冠军的获得是运气的成份占了多数。在围棋中日韩三国演弈中,中国棋手、中国棋界首先在气势上就输了一大截。另一方面,整个围棋界与棋手们又都沾沾自喜地陶醉于中国围棋的水平“仅次于韩国,在日本之上”,位居世界第二的自我吹嘘之中;国际围棋界的某些人也顺水推舟地把“二十一世纪的围棋未来在中国”的高帽子送给中国。自卑与虚荣两种不健康心态交替主宰之下,整个的中国围棋界养成了一有点些微的成绩马上就高兴的不得了的坏习惯,“天才”“克星”的帽子滚滚而来。反之,一遇到挫折立刻就是“李昌镐太厉害了,韩国太厉害了”、“既生瑜,何生亮”之类的无谓哀歌与“技不如人”的无用叹息;仿佛如果地球上没有了韩国,或者韩国棋手们集体退出世界职业围棋比赛,中国棋手就能够包揽所有冠军似的。中国围棋的水平是不是“世界第二”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至少在职业围棋世界冠军拥有数量上,中国是远远不如日本的;甚至就在春兰杯比赛开始举办以来的近几年中,日本也由王立诚夺得过一次春兰杯冠军,而中国也只有俞斌2000年的那个唯一一个冠军。 

下围棋首先应该要讲究一种气势。要努力去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知耻而后勇,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在起初的几届中日围棋名人战中,马晓春连续以0:2的比分败给小林光一,最后使二人的战绩对比变成了0:8。马晓春本人也在国内棋迷与舆论界中赢得了“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坏名声,甚至有棋迷公开要求他把名人的冠军头衔让给在那个时候还"外战内行”的聂卫平,由获胜把握更大一些的聂卫平去迎战小林光一。可是马晓春本人却稳坐钓鱼台,公开回答棋迷们:“我能够夺得国内名人战冠军头衔,就说明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人能够超过我。虽然连续在中日比赛中败给小林光一,但是我输棋的目数一次比一次少;总有一天我会战胜他的。”这就是一种气势。后来的世界围棋比赛战绩情况也证实了马晓春的成功,打得小林光一本人与日本围棋界都不得不在中日围棋名人战上高挂免战牌。笔者愚见,只有找回并真正拥有如同鼎盛前期的马晓春那样的气势,中国围棋、中国围棋手们才真正有可能迎来彻底翻身的那一天。 

可惜,在目前充满浮躁气氛的围棋界,笔者看不到有哪一个棋界领导、哪一个棋手拥有如同当初的马晓春那样的气势。笔者愚见,这才是中国棋手们在春兰杯以及其它世界围棋比赛中屡战屡败的症结所在。 
12月30日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