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uawei(火车爆胎)
整理人: gz.farmer(2003-01-02 17:48:14), 站内信件
|
因为是同学个人期末论文,请勿转载!谢谢。。。
客家话中的词缀分析①
2000汉语言文学
客家话中的词缀有很多,其中要算后缀最为复杂多样。后缀表示语法意义和概括的词汇意义。如后缀“公”,在“耳公”、“鼻公”“虾公”中的“公”只有构词的构词的功能,但是在“鸡公”则含有概括性的词汇意义——表示动物的雄性。客家话的后缀相当丰富,比较常见的有:
头 作为后缀的“头”,构词能力很强,表示的意思也相当复杂。
(a)某些名词后的“头”不表示具体的意思,纯粹是一种构词成分。这类词很多,与普通话中相同的如“石头”“骨头”“拳头”等。还有普通话中不带“头”的,但是客家话中带“头”的,如“灶头”“肩头”“锁头”等。
(b)表示“剩余”的意思。如:
灰头 筛出灰料后所剩下的小土团或杂渣之类的东西。
布头 整块布料裁剪以后留下的小布块。
脓头 脓流出来之后,残留的脓结成的小脓块。
(c)含有“额外添加一点”或者“整数外的小数目”的意思(多在交易中使用)。如:
尺头 按数量量好之后再加一点儿。
秤头 一定数额之外的零头。
(d)表示突起而又比较坚硬的东西,如“膝头”。
(e)含有不够尊重或者鄙视的意思。如:
can4cok2头② 不守规矩、调皮的孩子。
ngat2cat2头 不爽直、很吝啬的人。
ngan1zan1头 处处为私利,不容易对付的人。
火头 旧社会指替有钱人家做厨房活的人。
(f)放在某些植物名词后面,含有“一片,成片”(指数量多)的意思,如:
miong2头 成片的芒草
let1头 成片的带刺的灌木丛
(g)放在处所词后面,含有“在……那个地方”的意思,如:“角落头”、“屋角头”、“箱角头”等。放在时间词后面,含有“在……时候”的意思,如:“朝晨头”“下脯(昼)头”等。
(h)动词后面加“头” 之前一般有一个“有”,表示的意思比较灵活,跟不同的动词结合,意思也不完全相同。如:
有煮头 表示要煮很久才能好
有看头 表示有什么实际的东西可以看很久(不是很准确的解释)。
公 表示后缀的“公”,有以下几个意思:
(a)不表示什么意思,只作为构词成分。如“鼻公”“耳公”“猫公”(不是只公猫,公猫称为“猫牯”)
(b)表示动物的雄性。如“鸡公”“鸭公”等。(只表示比较小,而且是2条脚的动物。体积比较大的动物,或者是4条脚的动物一般用“牯”。如“牛牯”“狗牯”等)
(c)表示同类物品中比较大的。如:
碗公 用于装菜的大碗。
沙公 大颗的沙子。
手指公 大拇指。
(d)含有敬畏的意思。如:“天公” “雷公”。
古
(a)不表示什么具体意思,只是构词成分,与普通话中的“子”意思相似。如“矮古”“贼古”。
(b)放在男性的名字后面,含有亲切的意味(只能由长辈向晚辈这样称呼),有小名的味道。例如我在家就被称为“新古”①(但是这只能由长辈称呼的说法似乎已经有所改变,现在晚辈也往往称呼我为“新古阿哥”,年轻人可以接受,可是长辈们就会说这是没礼貌的做法。)
(c)放在一个地方名的后面,泛指那个地方的人,带有一点轻视,不尊重的意味。一般大地方的人才会这样称呼那些小地方来的人。
佬
“佬”放在某些述宾结构的后面,表示从事那种职业的人,但含有不太尊重的意味。如“打石佬”、“打铁佬”、“剃头佬”等等。“佬”放在地名后面,和“古”的(c)意思接近,但带有的不尊重成分比“古”的要重一点。例如,称呼福建人为“福建佬”。客家人称呼潮州人为“学佬”(也作“学老”,大致意思是潮州话学到老也学不会。)也是这样的意思。
哥(没有兄长的意思)
(a)用在动物名后面,只是构词成分,没有具体的含义。如:“猴哥”“、猪哥”(专门指种猪)等。
(b)放在某些称谓后面,含有不庄重或轻视的意思。如:“空哥”“后生哥”。
麻②
(a)常放在一些器物名称后面的构词成分。如:“刀麻”“勺麻”“笠麻”“舌麻”等等。
(b)长辈称呼女性晚辈,表示亲切亲热。与“古”意思相反,但“麻”是放在名字后面,而“古”一般只放在单字后面。
(c)对女性含有相当浓的贬意时称呼。例如“泼妇麻”“大食麻”。
(d)表示动物的雌性,和“牯”相对。如“牛麻”“鸡麻”等。
婆
(a)不含有意思的构词成分。如“蟾蜍婆”“匹婆”(蝙蝠)等。
(b)特指某一类的女人。如“媒人婆”、“大肚婆”(孕妇)。
哩
作为专门的后缀词语,“哩”的用法相当多,基本上单字的名词后面就可以用上,意思接近与普通话中的“子”。例如“鸡哩”“鸭哩”“箱哩” 客家话地区也有说“子”地方,如梅州的平远县,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平远话中的说“子”的情况,“你赖子同崖赖子拿等棍子崔盖子打高子。”(音,意思为“你的儿子和我的儿子拿着棍子在那里打架”。)如此多的“子”,有点夸张的成分,但是也说明了“哩”“子”这2个后缀词语在客家话里的应用是那么的普遍。
侪(sa2)
“侪”与某些词、词组结合,含有“……的人”,有时也表示“……个人”的意思。其用法有一下几种:
数词+侪 两侪 三侪
指示代词+侪 里侪(这个人) gai3侪(那个人)
疑问代词+侪 哪侪(谁,什么人)
述宾结构+侪 耕田侪 读书侪
形容词+侪 衰侪(倒霉的人) 精侪(精明的人)
动词+侪 食侪(吃的人) 睡侪
名词+方位词+侪 屋咖侪(在家的人) 山顶侪(山顶的人)
客家话中前缀词语不多,而且大部分和普通话的用法相同。如“老”“阿”以及“第”,用法比较不灵活,只能固定的使用在某些词根后面。客家话中最特别的是出现了中缀词语,如“脯”(bu1),可以构词为“昨脯夜”(昨晚)、“暗脯夜”(今晚)、“明朝脯夜”(明晚)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