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aja(凤凰于飞)
整理人: jaja(2003-01-01 12:30:18), 站内信件
|
二零零二年 二月十三日 年初二
候车室内许多“卖店”还在营业,非常兴奋,以为可以买到明信片,但逛了全场,都没
有。我很失望,看得出她们没做成我的生意也很失望。怎么出门就不记得带了,失去了加格
达奇的邮戳!
侯车室内人不多也不少,整个大厅坐无虚席,候车室很大,有很高的并且是双层的玻璃
窗户。外面那层布满了雪,窗户很多,一排有六七个大窗户排列组成,大概有10米高。百无
聊赖的等车时间,我满脑子在想他们如何清洁这么些窗户?
广播开始播放“开往古莲方向的6345次,请准备上车”。整个车站的人都站了起来,天
啊!原来整个大厅的人都是赶这趟车的,无座票?难道真的要坐地板?
随便上了一载车厢,里面都是空无一人,诺大的一群人,上个更大的火车,都给消化掉
了。太值了,26元就可以当卧铺用。这列火车的硬座还都罩了一层绿色的布套,既美观也保
暖,比较贴心的服务。我们每人各占一张长凳,全副武装的躺了下去,暖暖的,抬起头来放
好背囊,人头都不见了,只有中间通道冒出一双双鞋来。也有人去换卧铺,要给多一倍的价
钱,挨一下就过去了。真是从广州一路过来,越坐越差,从空调到普快再到现在的慢车。慢
车就是慢车,睡得不安稳,人流很快,几小时内人流已经几进几出了。在半梦半醒间,听见
有人在议论我的“特棉鞋”。“是泡沫底的,”“很厚实”。看看表,已经六点半了。昨夜
车上的人几乎都换光了,现在坐满了坐火车去走亲戚的人们。背脊骨一阵阵冷,一阵阵痛,
实在睡不下去了。
正想梳洗的时候,发现一个女孩子已经先我一步占领了洗漱间,看她的样子也象是个驴子,
她也正好奇的看着我。或许在这样寒冷的冬季,去漠河旅游的驴子毕竟是少数,很容易从探
亲的人流中区分出来。等我正想洗漱的时候,乘务员一把拦着我,拿起一壶热水,不停的冲
下水管,水槽内的水“哗”一下全冲了下去。原来天气太冷了,下水道的水立刻就结成冰了,
将整个洗脸盆都塞了!真是奇观,刚才还正在用的洗漱盆,那么快就结成冰了。摇摇口盅里
的水,还在晃动。怪不得1467的列车员和我聊天的时候说,许多东北的列车不是没有水,而
是水厢里的水都结成冰了。原来如此,我们还以为列车员偷懒呢!其实正如之前的游记所说,
东北这几趟列车的乘务员都非常勤劳,扫地,搞卫生,灌开水,基本上没有停过手。
在怎么天寒地冻的东北去厕所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在饭店,火车站上厕所还好些,室
内都有暖气。在列车上或者室外公厕,冷得要命,就如这列车上的厕所都配有一个盖子,以
免寒气往上冒。而车内的坑内都结了冰,穿得又多又肿,行动不利索,真是苦啊!
大兴安岭火灾后,剩下的都是些小树苗苗,基本上都没有手腕粗,怎么看都和大森林拉
不上边。青松已经算比较粗的了,红松更细小,看着都觉得可怜。列车员告诉我们,这些小
苗苗已长了十多年了,由于东北的天气寒冷,树苗一到冬天就生长缓慢,而这里的冬季又比
较长。
车窗外望去,雪已经很厚了,直想试一试一脚踩下去是什么滋味。每到一站,就有一片
民居在不远处。一片银色大地,白皑皑的厚雪将房子都装饰成白色,烟囱上烟雾缭缭,放眼
望去一切都是那么纯洁,间中有几个衣着鲜艳的居民踏雪前行,留下几串长长的脚印。好美
的北国风光!
在车上意外得知有几位广东老乡在卧铺车中,正想是不是青记他们呢?为了在漠河县人
多好包车,我独自过去卧铺找他们,虽然不是青记,但无形中,我们的驴子队伍壮大了不少。
幸好在火车上我们已经谈拢,一下车就聚在一起。车站有许多人拉客,我们按网上得到的信
息,300元包双程。漠河的气温比加格达奇明显低许多,一行人中两个人的波鞋都受不了严
寒,而当地的各种店铺都关了门,内地的商店在过年期间都是不营业的。我们逛了一圈都一
无所获,满街都是人,是些摆地摊的,买小吃的,套圈圈玩有奖游戏的,看热闹的,唯独没
有卖鞋的。看着红红的冰糖葫芦,口水都掉得满街都是!由于还没有适应这寒冷的天气,只
是脱了手套找了钱,手就已经冻得又红又肿。
好不容易才在漠河县找到一家开门营业的煎饼店,我们这班饿鬼吃完馍夹肉,喝了热
气腾腾的小米粥后,立即精神通泰,什么精神都回来了。才仔细研究了一下这馍夹肉,看
上去非常象M记的汉堡包,虽然买相没有那么精美,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怎么说这国产汉堡包
还是非常顶肚的。我们三个MM和GG们吃得一样多,在这样寒冷的地方吃得饱才不会冷。出来
门口,感觉温暖多了,逐渐适应了这样的天气。而两个驴子也在店家的帮助下解决了鞋子问
题。
二点钟,我们开始上路了.小小的松花江面包车就装了我们八个人,加上行李,虽然很挤,
但在寒冬却非常温暖。出了漠河县,沿途已算是大兴安岭林区,只有一条铺满雪的小道,如
果不是有两排车轮印,根本不知那是条路。两边的树木也很小。很难看到有参天大树,连粗
壮些的都难找。有很大一段路象是平原,都是特小的树苗,一米多高,旁边有些给锯了的小
木桩,也不知道是大火烧坏了,把坏死的树木锯了,还是近年来砍伐的后果。远处起伏的山
川也都是光光秃秃的,布满积雪,只有些发育不良的小树苗孤单的成长。反正怎么看都不象
深林!沿途都看到靠路边放了许多杂乱的小数枝,但十分有序,看来是人工整理过的。我们
的司机老李告诉我们这就是清林,也就是清理林子,把死枝和长得不好的树枝剪掉,让树木
再冬天和春天长得更好。
随着深入漠河乡的路上,林子密了些。路上罕有人迹,雪地都保存的很好,没有人践踏
过的雪地是一尘不染。无论原来地下多脏,都被白雪掩盖都冰清玉洁。偶然也见一排脚印深
入深山老林中,会浮想连篇,是进山打猎的猎人还是伐木的林场工人?林子边也不时竖着各
种标语,都是“护林,爱林,小心防火”这些主题,87年5月6日那场大火的影响深入人心。
看着满山遍野满目苍痍,真让人心痛。一路来漠河的时候也碰到不少以前林场职工子女,现
在往外发展,回来探亲的人们,都诉说林场境况每况愈下,工人们不让采伐,生活难以维持,
本来没有拿场火灾,大兴安林的木头还够伐上十年八载的。但一场大火烧过之后,为了不让
林子雪上加霜。政府开始禁止砍伐,应该是减少砍伐吧,沿途车站还碰到不少满载红松的货
车,红松渗出来的渍好象流着鲜红的血一样。真是两难的处境,不让砍伐吧,偌大的一个林业
系统,众多的林场职工,职工子女何以为生。这里的冬天,鸟都不飞的地方,到处都天寒地
冻,也做不了什么。除非好好开发旅游资源,倒是该有不错的前景。
小面包在路上飞奔快三个小时才到达北极村。老李先把我们拉到了中俄交界,黑龙江边
的“神州北极”的界碑前,大家都兴奋的照相,有的更是兴奋得冲入黑龙江中。结了冰的黑
龙江象个很宽广的路,只是江面的风很大,吹得我们直哆嗦,江中已经给许多人踩出一条路
了,但一偏离这条人造路,周围的雪是非常的厚,连我的高统雪靴都快进雪了,他们的短靴
更是一团糟,我的特棉鞋终于发挥了作用了。黑龙江中间还有竖着一排木棍,作为河道的分
界线,可以轻而意举就可以出境了。其实北极村是地理特殊,来这里的意义多于风景的美
丽。除了夏至时候能看到极昼,其他时候风景不是特别的美,心里只是觉得怎么自己就从广
州跑到漠河来了,这里就是中国的最北了,好象不太相信。而一个中国的最北,就把我们从
五湖四海给吸引过来了。
江门的涛和其他几个驴子联系上,我们就住在他们昨天住过的北极村旅店。我们住的北极
村旅店紧靠着村长开的国粹旅店,但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都没有营业。幸好北极村的房子
刚好给我们住满,再多一批人都住不下了。二楼住宿,一楼就餐,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在厨房
我们居然看到新鲜的鱼,据说是在黑龙江的冰下吊的。可能冬天比较难吊,价格也贵,要30
元一斤呢。我们不甘心吃贵鱼,趁早出外逛一逛,找找吃饭的地方,也顺便想买些烟花,明
信片等。老板娘介绍了隔壁的一家”批发购物中心“。名字也真够大牌,所谓”购物中心“
其实只有一个老板兼店员在卖东西,三十来平方大的一个店子而已。里面的东西倒也挺齐的,
连菜也有的卖,在这冰天雪地的东北,菜也算是稀罕之物。可惜偏偏我们要的明信片没有,
我们只能买了些信封和邮票,以便寄封中国最北的邮局寄的信。
店理也有烟花,爆竹卖,但款式不多。各种样式的都选了些,准备饭后放,增加些节日
气氛。春节期间,开业的店子不多,另一家开门营业的店子的菜价也差不多,我们就索性回
旅店吃算了。
饭后,我们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去黑龙江边放烟花,爆竹。出门前,我们都捂得严严
实实,虽然是零下三十多度也不是那么可怕,比想象中的好多了。我只穿了两条裤子,连毛
裤也没有穿,衣服也只是三件,另外带的已经纯羊毛一和运动裤都一直没有派上用场。我想
也可能是我的特棉鞋,起了很好的保暖作用。如果脚暖,全身都不会太冷的。围巾,帽子,
耳罩将我整个头包剩鼻子和眼睛,而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有些刺痛。捂着嘴的那一片围巾,
透过口中呼出来的热气已经形成一片冰层。眼睛也老是睁不开,眼睫毛上结了象细盐一样的
冰霜,一合一开之间老是粘在一起。
江面上已经聚集了一小撮当地人在放烟花,我们的加入,大家一起玩得更开心,每个
烟火都引来大家的欢呼。北方的春节节日气氛其实是不够南方浓的,但由于南方的节日实在
太多了,可以娱乐,消遣的时候,机会台多,大家都不会重视,珍惜。象小时候,家理逢春
节材会给我们添置新衣裤,才可以打打牙祭,有特别丰富的东西吃,而且都是平时难得吃得
上的食品。所以童年的春节是大丰收的日子,最高兴的日子,不但有丰富的食品,节目,还
有自己支配的利是钱。而长大了,自己有经济能力为自己每天都下饭馆,吃上自己喜欢吃的
食物,去卡拉OK娱乐,买新款时尚的衣服,春节除了能放几天长假,没有什么海能吸引人的
特别之处。所以在南方虽然气氛浓厚,满大街张灯结彩,家家户户一派喜气,人们欢庆穿新
衣逛街,探亲访友,但总缺少了些什么。反而不如北极村这样的小地方,只在门口贴上喜庆
红色的挥春,寂静的小村中挂着一对对大红灯笼,那么平淡中透出来的真,来的浓,这是村
民们对春节,对新一年的庆祝,祈盼.....
夜了,经历了60小时的火车终于到达漠河,北极村,也终于可以住上一晚不会摇摆的床
上了。暖气将严寒拒之窗外,一夜好眠!
---- 象凤凰于飞在云霄,
一样的逍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