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乐不离蜀>>【窗含西岭千秋雪…………蜀都成都】>>【隔篱呼取尽余杯…………市民新闻】>>沉溺:一种边缘心态(读书笔记一则)

主题:沉溺:一种边缘心态(读书笔记一则)
发信人: ddddd1213(一岁dog上网看)
整理人: doue(2002-12-26 23:27:25), 站内信件
海德格尔在《诗人何为?》(Wozu Dichter?)一书中,怀着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不无忧虑的说:没有信仰的时代就是世界之夜。
他认为,世界之夜已经进入夜半,而一到夜半,就是时代的贫困,痛苦、死亡、爱……,这些作为诗的本质的东西都已晦暗不明。

哲人的眼光从不停留在某一具体事物上,锐利的精神总是穿透历史的表象,看到的是:秩序下面的混乱,严肃背后的滑稽,纯洁里面的肮脏;还有神圣光环掩藏的荒诞,道德外衣庇护的卑贱,信仰大厦遮盖的腐朽。

对终极价值的拷问,并不是哲学家的玄学,而是基于在任何时候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两个问题:我们在其中生活的世界应该是什么?世界的命运即这个世界中我和我的同类的命运应该是怎样的? 

解构的时代是一个精神匮乏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凡是不担当起追问终极价值的诗人,都不是真正的诗人。

上帝死了,孔孟无用,老庄玄虚,佛祖遥远。
剩下的,只有冷冷的历史必然律在对流血的人的心灵继续蹂躏!

于是,敏感的心灵沉溺了。
沉溺于自己的清醒,沉溺于生命的狂热:时间狂,享受狂,知识狂......

过度的感性追求,强烈的生命冒险。
坚守着神圣信念与沉溺于病态生命构成了现代人的内心冲突。

人处处都感到自己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就是没有自我的存在。
人只有在自我深处才能体会到独立存在。
甚至,只有在过度的感性追求和强烈的生命冒险中,才能感到自我的存在。

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后的一片混沌。然而,从此开始,热力学第二定律无情地将宇宙指向解体和衰败----熵的最大值:热寂。
人,虽然可以狂妄地说自己是“万物之灵长”(莎士比亚),但是,轻轻撩开人的鲜艳面纱,看到的,不过是宇宙间的一微小分子。

岂只诗人何为?人又何为?
沉溺,是一种边缘心态。







----
 当舞台上亮起谢幕的灯光 你我只是一朵浪花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