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乐不离蜀>>【窗含西岭千秋雪…………蜀都成都】>>【走马当年锦城西…………成都印象】>>成都人的快乐哲学——俗到底

主题:成都人的快乐哲学——俗到底
发信人: ht21cn-2001(风雪弥漫)
整理人: doue(2002-12-26 22:25:27), 站内信件
      成都的报业之发达、竞争之惨烈是全国知名的。成都人喜读报,无他,除了文化古城积淀外,就是摆龙门阵的传统了。 
   
   “细品成都人今日所摆的新龙门阵,会发现内中不少知识即来源于各家报纸。”林文洵说。 
   
   在成都街头有三多:小吃店多、时装店多、报摊多。这是不是正好应了成都女人好吃、好打扮、俗气的结论,报纸是“文化快餐”,一定是“俗”的罗!
   
   成都读报风之盛,几乎人人都看报。在成都三轮车夫对时事风俗知识的通晓程度常常让外地人吓一跳,从哪儿来的?报上看来的,听龙门阵听来的。 
   
   “从地理上看,成都是封闭的内陆;但从全民性格来说,成都人对外面的事情充满了好奇。”《华西都市报》经济版编辑王德生说。 
   
   为了迎合成都人取向,成都的媒体从内容上和标题、行文上都偏重于市井口味,于是后现代版的“龙门阵”出笼了,并且以报纸为载体以更快更新的形式流传于大街小巷,以及全国各地。“这些社会新闻与老成都的龙门阵骨子里的确是一脉相承的,只是新的时代有了新的表现形式。”林文洵说。“但成都的这种个个都是‘万金油博士’的现象也影响了成都人的思维深度。”
   
   同时,这种局面导致了成都各家报纸单一新闻资源的重复恶性挖掘,但其他新闻资源的相对匮乏。这种从定位、内容到形式的雷同,也是成都报纸在今年5月被从7家整合到5家的原因之一。
   
   “成都人及成都媒体对光怪陆离的市井社会新闻的浓厚兴趣,体现出其世俗文化的集大成,这也许对于新闻媒体来讲是极不成熟的,但对于拥有快乐的心灵的成都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王德生说。
   
   的确,高雅和深刻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尼采的《快乐的科学》中,尼采说:“面对困难要像洗冷水浴,快速地冲进去,再快速地冲出来。”“何必像孵蛋一样苦苦思索呢?”
   
   “如果我们承认生命是一个短暂的过程,那么我们就会意识到,这过程中每时每刻的享受决不比我们在生命尽头欣慰而满足的微笑更没有价值。”一个成都人说。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