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iyangyang1(卓家二少の一航)
整理人: doue(2002-12-25 18:16:33), 站内信件
|
发信人: joantu(一群鬼鬼祟祟的脏猪)
整理人: teris(2002-07-27 15:57:27), 站内信件
看见楼下有朋友聊起大蒜鲶鱼,记起了几年前在四川于溪吃的周记鲢鱼(当地人称鲢鱼,但据脏猪观察其实是鲶鱼)。
于溪地处成都和重庆之间,原本是一个没甚特色的临江小镇。不知是什么缘故,于溪的周记鲢鱼忽然一夜之间风靡蓉渝两地。慕名而去的好吃之徒中,往往有往返计十余小时专程前往一吃为快者。一时间此物遍地开花,于溪全镇大小饭馆都挂起“正宗鲢鱼”的招牌,令人难辨真假。此风还波及邻镇浗溪,特别在成渝高速路开通以来,浗溪尽占毗邻高速路的地利,风头甚至压过其发源地于溪许多。
那日我们一行二十余人分乘数车从成都出发,到于溪时正好是中午就餐时间。因为有老于吃道的司机带路,避过了沿途李鬼店家的滋扰,直奔正宗老店。店主是一位五十上下的精瘦男子,见生意上门,忙满脸堆笑,招呼入座。不大一会儿工夫,一个半大小伙子便憨笑着从后面双手拎着一条大鲢鱼进来。大家围拢观看,此鱼由头至尾足有二尺多长,破膛去腹后过秤,十六斤?两(呵呵,记不清了)。店主夸口说他用的鱼都是从流经小镇的江中所打的野生鱼,但被内行的司机揭穿,原来其实是用网箱在江中人工饲养所得。验过鲢鱼,同行朋友便纷纷步入里间喝茶闲聊。脏猪却一时起了贪念,踱到灶台旁边,寻一处视野良好又不碍事的所在,鬼鬼祟祟地偷师学艺。
这里大都是一户一店,公婆子媳姑孙婿一齐上阵。大家忙中有序,分头剥葱剥蒜,同时从店里的大泡菜坛子捞出大量泡姜和泡辣椒剁细。掌勺的两人中,店家为主,另一位似乎是长媳,三十来岁,上下干净利落,透着麻利。两人一边支起一锅热油,一边很快将鲢鱼砍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刀法清爽利落,甚是熟练。然后那女子将鱼块码上水淀粉和少许啤酒拌匀,旋即放入七成热的油锅稍稍跑一下,捞出沥油。旁边店主另取一锅,先舀一勺油到锅中,置于炉火上加温,锅内油烧热后滗去不用。脏猪看在眼里,暗自点头,此为“制锅”。然后加熟油烧至六成热,即将案上备好的泡姜泡辣椒蓉,陴县豆瓣放入煵香。掺汤,烧沸,加入沥好油的鱼块,再放入盐,葱节,大蒜,白糖,醋,胡椒粉,最后是大半瓶啤酒。一起用小火慢烧,直到鲢鱼熟透味正、颜色红亮时将鲢鱼捞入盘内。锅中汁水放入味精,水淀粉收汁浓味,起锅淋于鱼上。
尾随着辣香扑鼻的鲢鱼,脏猪敏捷地回到座位(呵呵)。此时大家已是垂涎欲滴,三下五除二,一面大呼过瘾,一面挥筷如雨。这一条鱼共装了三张直径三十公分的大盘,盘中原本盛有洗净切好的芹菜嫩心和豌豆尖,盖上连汤带水的鱼块后,下面的蔬菜正好烫熟。鱼肉香辣味淳,紧接着的青菜又清新爽口,实在搭配得当。
后来...,后来又用盘中余汁烧了一道滑嫩的豆腐,豆腐是大家特别要求的卤水豆腐,略带苦涩,乡村味十足。
后记:这道菜的做法也算大蒜鲢鱼的一个版本。它的特别之处在于重用泡姜泡辣椒和胡椒粉,并且制做过程粗犷洒脱。同斑竹介绍的比,颇似野史与正史之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