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评论空间>>【千秋岁---古今评论】>>【文化】>>鸡同鸭讲——从粤方言说开去

主题:鸡同鸭讲——从粤方言说开去
发信人: aaaachi(拈花微笑)
整理人: yerk(2003-03-22 20:23:21), 站内信件

    讲到粤方言,我就会想到粤方言中“鸡同鸭讲”这个词,其辞义就是没有一个共同的沟通渠道,如同鸡与鸭的对话一样。就好象粤语与其它方言一样,难以沟通。

    中国几大语系,如苏杭话、闽南话、广州话、客家话等等,虽然书面语是一样的,但口语上根本是无法沟通的。从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上看,这些不同的所谓方言,其实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官方语言。但由于各朝代的主体族群不同,所以其官方语言的基础也不同,其差异也就显而易见。至书面文字,在秦代李斯“车同轨,书同文”,用小篆统一全国的文字,并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实施后,几千年竟能保持一个有效的延续,这不是不说是一个奇迹。

    至于粤方言,其源自那一个朝代我已忘了,应该是唐宋以前吧。从粤方言的历史来说,它比一些其它方言更接近于古汉语。粤语有九音,有入声字,这是古汉语有而现代普通话所没有的。所以粤方言区的人,学习古汉语有天然的优势,也容易有所成就。近代最有名的古汉语学大师王力教授,就是广西博白人,属于粤方言区。

    用粤方言来读唐诗宋诗,就比用现代普通话读压韵。大家如果会广州话,读一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用普通话读的话,“流”和“楼”,是不同韵的:iu和ou,古人极讲对仗,这样绝对是要打屁股的。但用广州话读,此两字就是同一个韵,甚至是同一个音。

    而现代普通话,据有些专家说,实质上是明、清时,关外民族(现在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的语言,与当时的关内语言的混合体。所以京剧也是几百年前昆曲(位于江南的哦)戏班进京后,发展而成的。从语言的历史来说,它是一种比较年清的语言,而且其与古代汉语的传承关系来说,反不及一些方言那样古老。

    其实我讲这些,并不是因为粤语比普通话历史悠久,而主张贬普优粤。而是觉得,作为文化的多样性来说,不同的文化之间,同一种文化内不同的地域差别之间,是没有优劣的,一样有它的历史传承和发展。普及普通话,是为了使整个中国,有一个共同的沟通渠道,不致于“鸡同鸭讲”,这是应该,也必须的。

    但是,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重要内容,既然现代社会不应该有文化霸权主义,那么也不应有语言霸权主义。一个地方的方言,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是当地民众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也是最熟练的表达工具,不应该,也不能够通过行政的手段、法律的手段来限制。


----


评是非得失,论成败兴衰。  
【评论空间】 
特约评论员——拈花微笑(aaaachi) 
编号:006  

我是006,比007还排名靠前一号呢,哈哈……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