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qiswim(自由泳)
整理人: 9905979(2002-12-13 22:38:00), 站内信件
|
如果说西方是罪感文化,日本是耻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和合文化,那么台湾文化的特色是什么?台湾人无法回答。
浅碟·辣味·仙拼仙
——台湾文化跌入历史
《环球》第4期
总第300期
2002年2月15出版
檀江林
浅碟文化的困惑
多年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总是标榜台湾是一个“多元化”社会,是一种“多元文化”,言下之意其间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更有当代美、日主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文化的影响。但如果说西方是罪感文化,日本是耻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和合文化,那么台湾文化的特色是什么?台湾人无法回答。浅碟文化就是台湾文化的最大特色。
缺乏个性是浅碟文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因为台湾经济主要是一种外向型经济,在这个弹丸之地大谈振兴内需多半是画饼而已,并没有多少实质内涵,故通常称为浅碟型经济。那么与经济实质相对应的自然是“浅碟文化”了。不具备自身个性就这种文化的特色。虽然台湾当局可以标榜这是文化多元化的体现,但长此以往,未来的“台湾人”终究会失掉自我,真如汪洋中的一叶扁舟,不知会飘荡到何方去。
无谓的喧闹和燥动不安则是浅碟文化的外在表现。台湾的街道总是那么狭窄而混乱,与大陆的北京和广州等地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横七竖八的广告招牌目无头绪,柏青哥、槟榔摊、KTV房胡乱摆置。大街上很少看到公共汽车,除了私家车便是摩托(机车),绿灯一过如过江之鲫,汹涌澎湃,偶尔见一两位长者骑单车夹在中间,总那么令人惴惴不安。高速公路车速比不上国内的二级公路,有时一塞车就要几个小时。
由于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许多人骑车上路不管天气多热,都戴着面罩成为台湾一大景观。台湾的色情场所也是鳞次栉比,招摇过市,电视台也有专门色情锁定节目。台湾人的豪赌也是全球有名,最近风靡全球的“百家乐”也悄悄进入台湾,一夜之间输掉几千万台币也是常事。台北的环南市场每日都有数万元的伪钞流入市场,其泛滥程度已到让人闻“钞”色变的地步,台湾“仿冒王国”的美誉,仍然名不虚传。可以预见,随着经济日益低迷不振,台湾社会的燥动不安仍将愈来愈盛。
“辣妹文化”盛行
近年来,穿着外来小洋装、低胸小肩带、膝上30公分长的迷你裙,短发俏丽、活泼可爱的“辣妹文化”在岛内盛极一时,纷纷亮相于泡沫红茶馆、餐厅、台球馆、KTV间,甚至汽车加油站。这种最初在岛内南部地区兴起、并不断向北方地区漫延的特色文化正在岛内铺天盖地卷过去,任何服务性行业,只要有辣妹加入,生意立即红火起来。如在饭店餐馆内,一边品尝着美食,一面尽情欣赏近乎三点式辣妹的即兴表演成为岛内主要特色菜。
“辣妹文化”还跃过商业服务业日益向政治文化渗透。今年岛内“立委”和县市长选举中,很多女候选人都祭起“辣妹文化”的大旗组织各式“辣妹助选团”,以吸引民众注意力,甚至还有从香港引进各式辣妹助选。“总统”翻译萧美琴曾经就是现副“总统”吕秀莲的“辣妹助选团”的主要成员之一,衣着性感的她在舞台上又唱又跳,压根忘了自己的年龄和身份。泛政治化的时代,各种特色文化向政治领域渗透是必然现象。
校园文化的失落
80年代前后,一缕来自台湾校园的清新之风吹遍祖国大陆长江南北。《橄榄树》、《童年》、《外婆的澎湖湾》曾是那个时代成长起来年轻人的摇蓝曲。象我们在这期间度过大学校园生活的人而言,台湾校园歌曲确实代表一个时代,一段美好的记忆。现在仍时不时总要哼几句以陶冶性情和解闷排忧。
事过境迁,这种代表着纯真、清新、质朴的台湾校园文化在岛内已经荡然无存,难觅踪迹。
由于许多人文、教育家庭、道德方面的社会基础结构未能及时跟进,中国许多传统价值,其中以家庭观念和家庭教育的丧失最为严重,“今夜不回家”已成为台湾当代青年人的口头语和生活真实写照,而不关心甚至对政治的冷漠是多数年轻人的共同现象。
经济不景气已在校园中充分显示出来。今年岛内大学毕业生有两成以上选择延期毕业,而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包括以往最受追捧的MBA们,大部分仍然没有工作。目前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实际上只有20%左右 ,毕业即失业是岛内大学生活的真实写照。
台湾选举中的恶质选风正不断向校园渗透,校园文化的异质化越来越严重。台湾学生选举一直是各种政治的竞技场,存在多年的黑函文化通过口语及BBS等方式进行互相攻击被发挥到淋漓尽致,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学生会丧失信心。大人世界的恶质选风不断吹进大学生学生会的选举中,最近岛内爆出通过层层选举、当选已近半年的台湾大学学生会会长竟然被有关方面判定“当选无效”,这是对多年标榜“民主政治”和学生自治运动实效的一大注脚。
政治文化的恶质化
台湾当局虽然不停地标谤“民主社会”,大多数台湾民众也认为是自己选举本地领导人,但台湾的政治文化已经走进一种无法摆脱的误区。
“黑金政治”幽灵难驱散。黑社会势力和金钱渗入选举正是岛内人所共知的秘密,百年老店国民党在去年选举中失掉岛内政权主要原因就在于“黑金政治”的困绕。民进党以扫除“黑金政治”诉求而上台,但这种状况丝毫未见改善。一般民众已是熟视无睹,莫之奈何。
八卦新闻满天飞。在今年选举中,虽然以往传统手段,如黑函、肢体暴力、全武行等方法,仍不失其魅力,但最新手段是各类以男女绯闻为主的消息满天飞,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甚至台湾“立法院”因绯闻不断而被讥为“八卦院”。据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一名“立委”平均有7个以上的女友,有人号称“三年一大恋,半年一小恋”。也许在这个经济很不景气的年代里,通过散布八卦新闻才能真正提起一点普通民众的投票兴趣。
神仙鬼怪齐上阵。台湾人对诸如佛祖、三清祖师尤其是妈祖推崇备至,笔者在台北街头发现经济不景气丝毫没有影响到迷信产业,各种算命卜卦摊生意仍很兴隆,大批青年人趋之若鹜,每天到“符咒学会”看相者比前两年提高一倍有余。报班学习法术的人大幅增加,“法师”不得不将招生门槛提升到大专以上毕业水平,很多人不是算命,就是要学法术,以前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各种政治人物也看出其中蕴藏的机会,通过拜香设台、装神弄鬼的方式来吸引民众,甚至请“神仙助阵”监督贿选。岛内以陈水扁、连战、宋楚瑜、李登辉为代表的“四大天王”频频露相被一些媒体戏称为“仙拼仙”大战。
总之,台湾文化正越来越走进一种误区,其主要动因是岛内当局固执地追求台湾文化的“去中国化”,否定台湾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宣扬“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的“台独”史观,为“台独”活动张势。陈水扁最近面世的《世纪首航》一书中便吹捧:“只要我们能肯定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价值,我们的文化、价值就会受到国际的肯定,只要我们勇于突破创新、多元改变,我们的文化就不会死气沉沉,我们的价值就不会一成不变。”扁当局追求文化离异和文化“台独”足以值得包括台湾民众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高度重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