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hbzhanghaiboxjl(虚月禅*乐)
整理人: 9905979(2002-12-13 22:36:58), 站内信件
|
仁爱乡位于南投县的东部,地处中央山脉的腹地,是高山族同胞聚居区之一,曾因在日本侵略者占领时期爆发震惊中外的雾社起义而闻名。
仁爱乡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人口约1.6万,居民以高山族同胞为主,约占全乡人口的76%以上。其中,泰雅人有三个部落,布农人有两个部落,分布在500---3600米的高山地区。另有约3000余汉族人口,主要为大陆籍退役老兵。
仁爱乡原名“雾社”,因经常云雾笼罩而得名。历来是高山族聚居区。1950年设乡,改名仁爱。高山族过去以渔猎为主,居无定所,后来仍有平地人前来做生意,高山族人经常吃亏上当,便经常下山报复,清末为防止发生事端,在眉溪附近设置一关卡,名为“人止关”,禁止汉族人入内。
日本侵略者占领时期,为掠夺台湾东部的森林资源,于1928年在雾社大兴土木,强迫高山族人上山伐木,定量收缴,条件苛刻,动辄打骂、体罚,引起极大不满。1930年当地马赫坡部落头人莫那鲁道的儿子举行婚礼,一日本巡警应邀参加,婚礼期间日警不但傲慢无礼,而且动手将一青年打成重伤,并扬言要进一步制裁,激起高山族同胞强烈不满,莫那鲁道等人密谋举行反日起义,得到全体族人的响应。1930年10月刀口,莫那鲁道乘日军在雾社公学举行运动会之际,率众冲进大操场,全歼134名日本人,震惊全台和海外。日本殖民者调集大批军警组织围剿,起义民众凭借人止关等天险奋勇抵抗,激战三天,日军没有一人通过此隘口。后来日军调来大炮、飞机,并惨无人道地使用毒气弹,而起义民众900余人仅有猎枪、柴刀、木棍等原始武器,奋勇作战近四个月,莫那鲁道在起义民众伤亡惨重,实力大减,无法再坚持的情况下,率属下数十人跳崖自尽,壮烈牺牲。1953年为追念先烈,在雾社建立了“抗日纪念碑”。
台湾光复后,随着东西横贯公路的开通,移居仁爱乡的汉族人口逐步增加。以后又创办了以安置云贵老兵为主的“清境农场”等,同时高山族同胞逐渐转向农耕生产。由于仁爱乡气候温和,日温差大,适合栽培温带水果,主要有水蜜桃、板栗、梨、苹果等,还有木耳、香菇、金针菜和高冷蔬菜等,成为全省温带水果主要产地之一。但自8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开放外国水果进口后,使仁爱乡的水果生产受到很大冲击,加上劳动力老化等原因,生产已越来越不景气。
仁爱乡是全省最长的河流——浊水溪的发源地,河水自海拔3000余米的高山奔腾而下,其水力蕴藏量居全省各河川之首,除在水里乡建有5座电厂外,于1960年以后分别修建的雾社水库和万大水库,具有发电和防洪的双重功能。两个电厂的装机容量为3.57万千瓦,使南投县水力发电装机总容量占全省水力发电装机总量的比例达70%左右。
浊水溪的输沙量也居全省各河川的第一位,其上游万大北溪有一片直径2公里、长度1公里的大崩壁,根据日本侵略者占领时期长达30年的统计,浊水溪仅从这里就冲走近400万立方米的沙石,重约1000万吨。这些沙石随流而下,一方面在入海口处形成沙洲、沙嘴,具有造陆作用,一方面使河流上下各水库造成淤积的情况也很严重。其中,雾社水库的库容量已比当初减少近1/4。
仁爱乡具有典型的山岳风光,东北部中央山脉合欢山地区已划入“太鲁阁大型自然公园”内,开辟为游览区,有全省惟一的滑雪场。万大溪与南溪文汇处有一片十余公顷的纯枫树林,是全省现存面积最大的枫树林,为秋季观赏红叶的最佳去处。雾社樱花树极多,是全省著名的赏樱胜地之一,为台湾“十二胜”之一。境内还有春阳杨、芦山、红香等温泉,万大瀑布海拔高约2900米,是全省海拔最高的瀑布,冬季偶成冰瀑,成为奇观。位于神木村海拔1300米的山L有一株高约50,树围16米,胸径(距地面1.5米)5米的大樟树,树龄已达3000余年,是全省最老的樟树“神木”。东西横贯公路的雾社支线,是通往合欢山的交通要道,其武岭段开凿在海拔3275米的山间,是全省公路的最高点,站在这里可以纵览群山。由雾社往芦山温泉的路上有一座架于海拔1200米的钢架拱桥,桥面距溪谷约80米,是全省最高的拱桥,惊险壮观。再加上碧波万顷的雾社水库和万大水库,使仁爱乡的山山水水充满诗情画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