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宝岛风情>>宝岛风情>>神话传说>>介绍台湾的民俗——台南盐水蜂炮的来历

主题:介绍台湾的民俗——台南盐水蜂炮的来历
发信人: cnta(风筝)
整理人: 9905979(2002-12-13 22:30:00), 站内信件
    每年的元宵,除了吃汤圆赏花灯及猜灯谜之外,很多台湾的老百姓最感兴趣的还是有名的台南盐水蜂炮,凡是见过的印象尤其深刻,其场面之壮观刺激,实在是一生难忘。

    虽说逢年过节,台湾和大陆各地都有燃放烟火的习俗,但是,台南盐水镇在元宵节燃放的"蜂炮",简直可以用"惊天动地"来形容;而由于其闻名于整个台湾,更吸引了燃放时候成千上万各自装备好头盔、雨衣之类保护的人群前往观赏,真是人山人海。这时,你才能够真正体会元代诗人赵孟俯所描写的关于烟火诗的意境:"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画同。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落向东风。"

    那么,台南盐水镇的"蜂炮"是怎样出现的呢?

    传说台南盐水镇在清朝时,是台南府与鹿港之间最大的驿站,商务繁忙,南来北往人流络绎不绝。清嘉庆年间,有一位旅客带来了瘟疫,夺去许多盐水人的生命,当时医药不发达,镇民束手无策,只将所有希望寄托在神明身上。关圣帝君(关公)一直是盐水人最崇敬的神,镇民便选择正月十三日(关圣帝君生日)的那天,迎请关老爷绕境驱邪:爆竹、烟火加上蜂炮,希望能把瘟神吓走。当夜,关圣帝君神轿所到之处,炮声不断,一连放三天,直到元宵夜,而瘟疫居然也就退了。为了感谢神明,盐水人便将有平安炮之称的蜂炮,代代留传达二百多年之久。

    有关蜂炮的传说也有不同的版本:另传盐水镇于明末清初每年元宵夜,一些地方忠贞志士,即已开始燃放爆竹活动,这是一种反清复明运动 ,以响亮的爆竹声,唤醒同胞们团结奋斗,推翻满清王朝,光复汉室神州;还有一种说法是,据说明朝郑成功登陆台南后,盐水港虽然日渐繁荣却为瘟疫(霍乱)所苦,当时以爆竹的威力,欲吓走瘟神, 就在元宵夜燃放爆竹,果然抑制了瘟疫,因此,保存了这项民俗活动;第四种说法则比较不可信,相传清朝嘉庆君游台湾,正月元宵夜路经台南盐水,盐水人以鞭炮来欢迎皇帝,由此沿袭下来,以后每年的元宵夜,盐水人就以燃放鞭炮来欢庆元宵。

    今日在盐水镇盛行的"蜂炮",由专门的行家精心策划,制扎成炮架,每一座炮架放置成千上万的冲天炮、笛音炮,因此,只要一点燃蜂炮,蜂炮就会像蜜蜂般满天飞舞,"蜂仔炮"也因而得名。每年元宵夜,歇息在武庙(关帝庙)前的廿多顶神轿,由关公率领各大小神明,在万人拥簇下再度出发,每经过一个人家,备有蜂炮的便把炮城抬出,炮城上贴有红纸,上写着"某某人敬献"等字样,然后,敬献者把红纸撕下焚烧,丢到炮城里,引燃蜂炮。

    台南盐水镇的居民,一直以他们独特的方式:放蜂仔炮,为每年的春节尾声画上狂热的休止符。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