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acobo(素还真)
整理人: 9905979(2002-12-13 22:20:02), 站内信件
|
澎湖由于四面环海,早年渔业发达,因此成为全台湾最具潜力的休闲渔业观光区。石沪、牵罟、照海、海钓、矶钓、网蟳
(图/澎湖长春饭店提供)、采紫菜、 拾螺、抱墩、拋网、定置网、箱网、诱钱鳗是渔民讨生活的方式。业者因应周休二日假期,为了让激增的游客能有更多休闲新尝试,特别推出的休闲渔业之旅,将带给游客大大的惊喜!
澎湖海域潮差很大,先民即利用石块在沿海砌筑一种极具智能的鱼类陷阱——「石沪」。石沪是一种原始捕鱼的方式,利用鱼群沿石墙而游的特性,退潮时将鱼困在石沪中,再加以捕获,澎湖目前在五德、后寮、吉贝、二崁、七美(七美双心石沪,图澎湖长春饭店提供)、外埯、鸟屿等地方保存有相当完整的石沪,但大部分皆申请有渔业权,游客必须在导游带领下才可前往捞捕。
牵罟,也是澎湖相当传统的一种捕鱼方式,乃是10数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渔捞作业。牵罟前先由小船将网具投放到离海岸数百公尺远的地方,再由岸上渔民分成2组,每组10余人到30、50人不等(主要视网大小而定),合力将渔网收上岸即可,形同陆地上的拔河游戏。照海,是在澎湖沿岸有广大的潮间带,每当夜晚退潮时,就有许多蒙面的妇人拿强力手电筒和铁器,到海边「照海」讨生活。
照海是利用部份鱼群向光的特性,以简单渔具或徒手,抓鱼贝生物,其中尤以章鱼、蟳、蟹、虾类为主。
目前在沙港、城前、大仓、重光、西卫、吉贝……等地方都可以「照海」,但须由专业导游带队才可前往,以防落海发生危险。
澎湖渔业资源丰富,近几年已成为台湾地区休闲海钓的天堂。夏季夜钓盛行,此时高温性底栖鱼类在近岸觅食,如笛鲷、龙占、石鲷等皆容易上钓。十月秋风吹起,底栖鱼类索饵强烈,最适合沉底钓法。
冬季主要以兰勃驼鱼、粗皮鲷、臭肚鱼为主。立春后气温渐暖,是海钓最佳时机,大小、白花等鱼类十分丰富。
潮间带拾贝、围网鱼是每届退潮时另类渔捞活动;沙港、员贝、城前、后寮、五德,露出广大的潮间带,游客可以携带简单的渔具,在导游带领下前往拾贝、捡螺和围网,体会原始的捕鱼活动。至于,围网则是围捕停留在浅滩或栖息在咾咕堆中之底栖鱼类。
矶钓,系指在岩石、矶石的海岸地形上,以浮标方式所从事的钓法,其装备简单,机动性大,不分季节昼夜,祇要有钓竿、钓线、钓钩及鱼饵,即可享受一竿在手的垂钓之乐,同时亦可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心旷神怡。网蟳,蟳类在澎湖海域种类不多,不过在潮间带礁石区、港沪泥池,或低潮线以下的石头底均可发现踪迹。
由于其动作敏捷,螯铗锐利,因此不容易被捕捉。
各式各样的自制网具,更成为渔民们茶余饭后,动脑的新主题。抱墩,「墩」就是石堆,俗称「鳜子厝」,是在潮间带取用石材堆积而成。
涨潮时,许多种礁岩性底栖鱼类栖息墩内,退潮时,用渔网将石墩团团围住,把石材搬出,起网得鱼,再把所搬出的石材另将组成「新墩」,等待下一回的丰收!诱钱鳗,「钱鳗」是栖息于珊瑚礁海域中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因无胸鳍而得名。肉质细腻,骨头少,口感佳,为海鲜大餐中之上品,然而「诱钱鳗」活动对一般游客来说是高等课程;
1必须时间学习捕捉技巧,方能有所斩获和体会出个中乐趣。 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使得澎湖紫菜叶状体宽厚,营养价值高又独具风味。在每年农历岁末时节,是野生紫菜之采收期,全村动员出海至无人岛挽采,场面相当浩大,尤以赤崁村于姑婆屿采紫菜活动之盛况最具代表性。
当然,这也是最能满足游客成就感的活动。 拾螺,是提着篓筐、带着「螺仔钩」,到海边去捡澎湖人俗称的「螺仔」。「螺仔」是潮间带一项最普遍,且最重要的生计活动。螺类的采集系属全年性的渔捞活动,配合潮汐,不分昼夜,老少皆宜,同时也是游客最能「胜任」的休闲渔业活动。
〈玩家小耳朵〉澎湖长春饭店电话:(02)2506–6700。鸿庆旅行社电话:(02)2551–8353。澎湖明日之星客轮电话:(06)927–9720。http://www.phhg.gov.tw。澎湖县政府。澎湖县县政府电话:(06)927–4400。观光局澎湖国家风景管理处电话:(06)921–652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