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ijiday(沉烟香一缕)
整理人: winterbow(2002-12-13 21:21:39), 站内信件
|
当初看红楼有三恨,一恨黛玉早逝,二恨宝玉多情,三恨宝钗无情。
林妹妹的一颦一笑牵动人心,娇如弱柳扶风,让人生出无限爱怜。痴顽的宝玉,对林妹妹亦步亦趋,从人家刚来到的第一天,便惊为天人,又没来由的熟稔。宝玉打小生活在脂粉堆里,姐姐妹妹们陪着护着安慰着、老太太宠爱着,而他的行为举止乃至思想,都是那样的奇奇怪怪,惹人惊异,让我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宝玉对林妹妹又赌咒又发誓,真切可爱。情真意切之处不禁让人动容。而后来通灵之玉丢失,宝玉痴痴癫癫的,活脱脱一个情痴模样。
红楼里痴心人多矣,又岂独存宝玉一人?黛玉清高之躯,尘世无所依托,眼中心底,只有宝玉一人而已。宝玉、黛玉,互为知已。而木石前盟究竟抵不过金玉之论。黛玉是一缕香魂随梦去。吐血焚诗,清冷潇湘与另一边的喜色盈门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悲从中来,潸然泪下。葬花吟吟咏未绝,所听之人早已肝肠寸断。
若论及娇憨,红楼中不乏天真娇美的女子。自然豪迈英姿飒爽醉眠花间的湘云,夫君死后却此志不渝,孤独一生但从不怨天尤人。辗转反侧苦心钻研学诗成痴的香菱,身世堪怜苦不自知。情解石榴裙,娇柔之处绿草流茵。此为一痴也。
宝玉之多情,令大观园中女子多处心弦拨动。妙玉,孤芳自赏自人,素有洁癖,对宝玉却并不嫌弃。反观则有钟爱之意。甚至为之坐禅之时走火入魔。金钏儿,只因和宝玉无心的一两句调笑,落得个被逐落井以证清白。袭人,空自似桂如兰,怀着当姨太太的梦想,一路忍辱负重,毫无怨言。晴雯,眼睛里容不得一颗沙砾,一生好强,空怀余恨,此意难平。而宝玉的不黯世事,又铸成怎样的大错!三姐,钟情奇男子柳湘莲,却因宝玉不留神的几句说话,令美好良缘烟消云散,红颜烈女自刎而亡。
最令我难以接受的,还是宝钗的无情。一个封建淑女的代言人,是凭着怎样的一种意志,才能够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塑造成超越年龄洞察世情几乎无可挑剔的模样。她压抑情爱,迎合长辈,藏才露朴,化解不快,看似温润如玉,实则冷漠无情。一个十几岁的少女,不似湘云般的豪爽,不像香菱般的天真,不如黛玉般的坦率,没有晴雯般的激烈。对于金钏儿的自折,她轻描淡写,借以全释王夫人的不安。全府上下,恐怕除她之外,尚无一人能够超脱于生死之外。这不知是讽刺还是悲哀。
痴心难懂,遗恨无穷。读红楼,吸引我更多的还是那些楼台的精致,食物的繁杂,排场的阔绰。而看红楼,影响我最大的还是人物的表情,人物的内心,以及他们的作为。综合回味,诗词令人唇齿留香,而人物的命运则让人哀叹。这么多的痴与恨,这么多的爱与愁,如何排释!我倒希望自己有宝钗般束之如物的通达,能够让自己得到一丝一毫的排解!此为一恨。
---- 游魂散屑,沉烟香一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