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ongmeihg(快乐之旅)
整理人: yerk(2003-03-22 20:24:56), 站内信件
|
8月4日,成都的一位先生在坐公交时发现前座的一位女士背部的裙子拉链全部滑落,背部裸露在外而女士浑然不觉。他本想提醒一下那位女士,但他犹豫再三,还是不敢,因为他担心女士的男友怀疑是他干的————“为啥就你看见了?”其他人也莫不如此。就这样,过了一站又一站,直到临下车时,他才把一张纸条塞给了女士。(据8月5日《天府早报》)
不敢做好事————类似的事情近来却多了起来。这反映出有些人对别人已经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在他们眼里,世界上就没有拾金不昧的人、就没有不求回报的帮助……这岂不是对真善美的全盘否定吗?
当然,有些人“目中无好人”也不是毫无根据。比如,你如果在马路上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他或他的家人可能会反咬一口————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他?如果你救起一个落水儿童,他的家人可能冷若冰霜甚至惟恐避之不及:你为什么要救他?是不是想敲诈?……诸如此类的事情都发生过,确实很让人寒心。
做好事常被误解,于是有人不敢做好事,于是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少,于是相信做好事的人也越来越少……恶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
光谴责和感叹是于事无补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和信任危机,这就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首先摒弃那种怀疑思维,在没有证据表明别人值得怀疑的情况下,应该“往好处想”,而不是无端的怀疑。
如果人们时时事事都持以怀疑的目光,那么,那种恶性循环就无法打破,真善美所受到的打压将日甚一日,这对谁都没有好处。
当然,要所有人都步调一致地“从我做起”,也是不现实的。这样,率先行动的人就可能继续受到误解,这也是无可避免的。但只要我们坦坦荡荡、问心无愧,先受点委屈,又当如何呢?行动最能带动人。只有当助人为乐的人越来越多,社会才能营造出文明、温馨的氛围,从而步入良性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