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有凤来仪 网友文集>>2002年 文集目录>>winterbow(冰澜)>>我看贾母

主题:我看贾母
发信人: winterbow(冰澜)
整理人: winterbow(2002-12-05 08:04:29), 站内信件
    贾母,贾代善的妻氏。随着代善的去世,她就成了一家荣辱兴衰的见证。于是贾母受到全府上下的尊敬,无论是真心的还是假心的。红楼开篇初始便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而冷子兴提到贾母的时候用的称呼是“史老太君”、“史老夫人”,自黛玉进贾府那回开始有了贾母一称呼。常以为姓氏后面冠以“母”字就显出不同一般来,那是一种高贵凛然不容侵犯的象征,有点象当成宋庆龄被称为“国母”的感觉,当然贾母只是一个家族的象征而已,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在贾府,不知是不是因为贾母德高望重的缘由,总之无论老小都是竭力奉承或是讨好贾母,为得博取贾母她老人家一笑。且不说乖巧伶俐、见风使舵的凤辣子毫不掩饰的讨好巴结贾母,就是村人刘姥姥为了生计也不惜倚老卖老极尽能事逃得贾母开怀大笑;王夫人虽然管理贾府上下,在贾母面前也陪尽小心。其实大家之所以这样做还不是因为可以从贾母那里得到这样或那样的好处而已。也许真心为贾母好,知疼知热的人也只有鸳鸯一个人了。每每看到书中大观园里有人生病总会有姐妹去探望,而贾母身体欠安的时候却很少看到谁真正去关心。

    封建社会妇女一直讲求的是三从四德,所谓三从不过是从父、从夫、从子,可是在宝玉挨打一回,贾母并没有遵循什么三从四德的女子守德教诲。本来贾政教训宝玉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贾母心疼孙子则厉声斥责贾政,吓的贾政忙跪下来含泪给母亲赔不是。每每看到这些情节我常想到《大宅门》里的白二奶奶,或许是因为她年青时和先辈一起共同经历过创业的艰辛,于是到老了就有了至高无上的发言权。贾母也曾说她现在老了,府上的事也不大操心,全由儿媳和孙媳料理,现在她该享享清福。表面贾母的确是落得轻闲,没事的时候也常到处转转,和老嬷嬷说说话、抹抹牌;或者到园里去看看几个小孙女,过得也其乐融融。实际上,虽然王夫人和凤姐打理全府上下诸事,但凡事都要请示请示贾母的意思。这些不难看出贾母可谓是贾府上下的一个精神领袖。

    贾母之所以成为贾府地位极高的权威,也是和她的性格有关。贾母年轻是做事的干练和果断不亚于凤姐,这从贾母平时的谈话可窥一斑。当然贾母小时候也并非是个恪守礼教的丫头,从她自己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小时候头上还跌了个窝,凤姐曾拍马屁说是“载福的”。贾母素喜黛玉和湘云应该是她们的灵秀和活泼使得贾母看到自己年轻时的身影。此外,晴雯、紫鹃、鸳鸯几个丫鬟也都是从老太太房里调教出来,从这些乖巧的丫头身上也可以折射出贾母的喜好来。贾母最喜欢的还是宝琴,舍不得给宝玉的“凫靥裘”给了她,又特地让琥珀传话 叮嘱宝钗“不要管紧了琴姑娘,她还小呢,让她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宝琴应该是雪芹理想中的完美人物,她兼有黛玉的灵气和宝钗温和。贾母也曾想将宝琴说给宝玉,只可惜宝琴早有了人家。说到这,常常想贾母心底真的喜欢宝钗吗?宝钗的所言所行无疑是一个标准淑女的形象,宝钗赢得了贾府上下的一致称赞。可是贾母对于宝钗却有些微词,曾嫌宝钗的房间太过素净,“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要说最后贾母选择宝钗做宝二奶奶,也是因为宝钗才貌折服了贾母。当然之所以最后选择宝钗也并非贾母自愿,一直以为贾母是心疼黛玉,也只能两个小冤家的是是非非,只是宝二奶奶这样的位置还有肩负维护一个封建大家族的使命,这点迫使贾母不得不做出理智的选择。经过大风大浪的贾母不可能因为儿女情长而忽视整个家族的前途命运,况且宝钗也是封建淑女的典范!




----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