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有凤来仪 网友文集>>2003年 文集目录>>chocho.1(暗夜紫)>>我所知道的张爱玲与《红楼梦》(全本)>>我所知道的张爱玲与《红楼梦》3

主题:我所知道的张爱玲与《红楼梦》3
发信人: chocho.1(暗夜紫)
整理人: chocho.1(2003-03-14 23:13:59), 站内信件




她除了一生最爱的小说是《红楼梦》,说平生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坐上时光器跑进曹雪芹的时代去抢救出百回本的《红楼梦》。又花十年时间考证《红楼梦》,写出《红楼梦厣》,纯是因为热爱的缘故。如果把张爱玲的一生以1963年为中线,那么张爱玲把她的前半生交给了小说,把她的后半生交给了《红楼梦》。 
     张爱玲自己在《红楼梦厣》里评价诸女子,黛玉是被聪明误,损害了健康。宝钗是被博学误,哪个男人忍受得了知识齐备的女子? 

还记得苏炜的〈闲说张爱玲〉里说过“张爱玲仿了不少《红楼梦》的句式”。 

这里是我随便找的一些出现在她的散文中事关红楼的文字。。 
1)【张爱玲散文】 忆胡适之 
  “《海上花》虽然不是没有缺陷的,像红楼梦》没有写完也未始不是一个缺陷。缺陷的性质虽然不同,但无论如何,都不是完整的作品。” 

2)谈跳舞 
“譬如《红楼梦》,高鹗续成的部分,与前面相较,有一种特殊的枯寒的感觉,并不是因为贾家败落下来了,应当奄奄无生气,而是他写得不够好的缘故。高鹗所拟定的收场,不能说他不合理,可是理到情不到,里面的情感仅仅是sentiments,不像真的。” 

3)论写作 
“那么,说人家所要听的罢。大家愿意听些什么呢?越软性越好——换言之,越秽亵越好 么?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错误观念。我们拿《红楼梦》与《金瓶梅》来打比方罢。抛开二者的 文学价值不讲——大众的取舍并不是完全基于文学价值的——何以《红楼梦》比较通俗得多 ,只听见有熟读《红楼梦》的,而不大有熟读《金瓶梅》的?” 

深刻的记得张爱玲语录里有三节事关红楼的话: 
1),我们下一代同我们比较起来,损失的比获得的多。例如:他们不能欣赏<红楼梦>。 
         
2)喜欢看张恨水的书,因为不高不低。高如<红楼梦>、<海上花>,看了我不敢写。低如“xx”、“xx”看了起反感。也喜欢看<歇浦潮>这种小说。不过社会小说之间分别很大。 

3)人生恨事: 
        (一)海棠无香;(二)鲥鱼多刺;(三)曹雪芹<红楼梦>残缺不全;(四)高鹗妄改――死有余辜。按:前三句用在<红楼梦未完>一文中,重抄时差一点删掉 

4)还有,记得有篇玩笑性质的文章,大致叫〈〈程灵素专访张爱玲〉〉里面大致引用了她的话: 
“程灵素:您的前生有什么遗憾? 

张爱玲: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骨,三恨《红楼梦》后四十回未完——高鄂妄改,狗尾继貂,死有余辜! 

程灵素:大概再过几十年,懂得欣赏《红楼梦》的人也只寥寥可数了。 

张爱玲:有过一个关于《红楼梦》的笑话。一位捷克女翻译家问中国学者,为什么曹雪芹不去申请诺贝尔文学奖?洋人犯错犹可恕,至少她还知道《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中国人如果比洋人还错得糊涂错得厉害,竟至不能欣赏曹雪芹,真是后生可憎了!” 


她在回忆胡适之先生的文中,是以《海上花》为主题的。她说:第一点,从十二三岁时读《红楼》。第二点,只这年龄而头一回读,读到第八十一回,什么“四美钓游鱼”等等,忽觉“天日无光,百样无味”而感到那是“另一个世界”! 她那部考论《红楼》的专著《红楼梦魇》,内有极精彩的话,如云:“我惟一的资格实在是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可见她对《红楼梦》是如何地精熟至极。 。  

  她在这篇序文里留下了沉痛的心声,她深刻理解了曹雪芹与他那真《红楼》这部书自身的悲剧性。她说:“清末民初的骂世小说还是继承《红楼梦》之前的《儒林外史》。《红楼梦》未完还不要紧,坏在狗尾续貂成了附骨之疽——请原谅我这混杂的比喻。”她最后说出了一句鲸吼钟鸣的话——  

  “《红楼梦》被庸俗化了!”  





----

红楼逸梦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