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interbow(冰澜)
整理人: winterbow(2002-11-21 14:26:58), 站内信件
|
记得看康熙大帝的时候,康熙曾对苏嘛评价伍次友和明珠时说君子如水,小人如油,而油与水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红楼里未尝见过多少真君子的描写,而小人的描写却随处可见,仅从高中课本节选的第四回来说就不难看到处于官场之中的戚戚小人。贾雨村曾因甄士隐赠银会了进士,选入外班,升了知府,最后却被革职。从这一点来看,贾雨村不能与当时的朝政官员相和多少说明他还有一些清正之名。雨村补授应天府之后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待原告陈述之后,且看雨村的反映——大怒、发签差公人拿凶手来拷问、动海捕文书。先不评论雨村本人究竟如何,仅此几个动作也可以看出此情此景中的雨村心中尚存为民作主,秉正为公的念头。
可悲的是贾雨村毕竟不是刚正不阿的包公,在关键的时刻跑出一个门子来立刻让雨村“义愤填膺”的气势嘎然而至,不仅让人惋惜。雨村官做到如此,又经过一次革职多少还明白一些管道,于是门子的一个眼色立即觉察出这场人命官司中的蹊跷来。雨村呢,当然是即时退堂,只留门子来服侍。说起这门子本是葫芦庙里的一个小沙弥,葫芦庙失火后他耐不住佛门的寂寞就蓄了发充了门子。按理说一个佛门弟子都应该是六根清净尘缘了断,修身养性方才是本分,可这个小沙弥却贪恋外面的轻省热闹,也该是一个没有定性的人。门子毕竟还是出道太浅,自认为说出和雨村曾是故人就一定会受到雨村的另眼相看,岂不知为官者最忌讳别人知道自己从前的落魄情形。雨村亦是如此,听了之后如雷震一惊,可见他对以前的出身是多么敏感和在意。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知此时的门子和雨村哪一个更象小人呢?
经过一场官场沉浮的雨村还是得到过经验教训的,即使被人说到痛处也处变不惊,忙拉着门子的手又是笑又是让坐,真可谓故人相见分外亲热。虚伪至极!受宠若惊的门子更是进一步讨好巴结雨村,不仅呈上“护官符”,而且给雨村详细分析了案情并提供了看似两全起美的解决方案,可谓是“仁至义尽”。此时的雨村假惺惺的说着什么蒙皇上隆恩,正当殚心竭力图报,岂可因私而废法的大道理。门子听了,一声冷笑,笑的好,笑尽天下所有为官者的丑态,笑尽他们的虚伪,笑尽了他们的伪善。只是可怜的门子终究还是没有参透官场的道,后来到底让雨村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
----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