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古典音乐>>-CD-发烧>>唱片介绍>>阿巴多指挥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

主题:阿巴多指挥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
发信人: yorkson(水里的鱼)
整理人: sisi8597(2002-11-21 06:56:24), 站内信件
发信人: vivid (Definitely Maybe),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阿巴多指挥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 

发信站: 飘渺水云间 (Thu Feb 15 10:46:35 2001), 转信 

  

阿巴多指挥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指挥:克 偷 奥·阿巴多 

演唱:卡丽塔·玛蒂拉 维奥丽塔·厄玛娜 托玛斯·穆瑟 托玛斯·夸斯奥夫 

瑞典广播合唱团 

DG 469 000-2 5 

  

from:  http://www.cdrooms.com 

  

阿巴多在担任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的过程中,一直未曾录制过贝多芬的交响曲。直到 

任期的最后一年,经过精心准备的阿巴多才开始录制贝多芬的交响曲全集。这一次,他 

又为我们留下了一套绝世经典。 

  

  

当然,在这套唱片中也有白璧微瑕之处,譬如说“英雄”听起来感觉过于轻浮了,不过 

让我们想想历史上那些贝多芬交响全集的经典录音,不也都留下过这样那样的缺憾吗? 

在这套唱片里,最令人惊喜的是贝多芬的“第九”。阿巴多为我们奉献了一部充满激情 

的宛如火山爆发一般令人震撼的作品,这个版本比富特文格勒那著名的“拜洛伊特”版 

整整快了12分钟,这套录音中的“第五”、“第六”和“第七”交响曲听起来也同样非 

常的生动紧凑,而阿巴多在指挥“第一”和“第二”交响曲时则着意弱化了管弦乐队的 

演奏力度,更为传神地演绎出了这两部作品本身所蕴藏着的浪漫主义气息,而“第四” 

和“第八”这两部最能展现贝多芬创作天才的伟大作品在阿巴多的指挥棒下,每一个音 

符都成为了经典。在我看来,阿巴多的这个版本同卡洛斯·克莱伯以及富特文格勒的版 

本一样,都可称得上是历史上伟大的绝世经典。 

  

  

在开始录制这套贝多芬交响曲之前,阿巴多曾经考虑采用经乔纳森·德尔玛改编过的版 

本,虽然最后并没有完全采用这个版本,但我不得不说德尔玛对阿巴多的影响还是相当 

的大。这促使阿巴多对这九部作品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最后,他以一种比以往都更 

为深刻的方式表现出了作品本身富含的那种激情,并揭示了音乐背后所隐藏的主题。虽 

然在节奏的轻重缓急、合唱的表现形式等许多方面阿巴多都考虑了德尔玛的意见,但实 

际上阿巴多在每个细节上都有自己的思路。例如在指挥“第九交响曲”时,阿巴多就采 

用了早期的版本,在演奏第一乐章第二主题中的81小节时,阿巴多依然采用原来的降B小 

调而不是德尔玛主张的D小调。而且在这一套作品里面,我们还能清楚地感受到阿巴多作 

品中那种独有的清新活泼,这使得这套唱片甚至带有了室内音乐的风格,特别是在“第 

一”、“第二”、“第四”以及“第八”交响曲中,旋律清新而流畅,丝毫没有某些版 

本那种奢华滞重之感。在指挥“第九”的时候,一段富特文格勒手下的柔板到了阿巴多 

的手下听起来就象是一段行板。但阿巴多也并不是一味地加快节奏,例如在演奏“第六 

”交响曲中的一些行板时,阿巴多的节奏就放得非常舒缓,“第一”和“第二”交响曲 

中的小步舞曲也被阿巴多演绎得深沉而宽广,而在通常情况下,米努哀小步舞曲是被当 

作 弛是 处理的。 

  

  

如果把富特文格勒和阿巴多的录音放在一起比较一下,我们就能够更清晰地体会到这两 

位指挥家之间的巨大区别了。例如在“第一交响曲”中,富特文格勒的小步舞曲为3’5 

5”,而阿巴多指挥的这段曲子为4’13”。我们上面提到过的那段柔板在富特文格勒手 

中长达6’19”,而阿巴多指挥这段柔板却极为轻快,只有5’18”。你能说他们中间谁 

的指挥方式不对头吗?恐怕贝多芬自己也难于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考虑到旋律的清澈与 

纯净,那么无疑是阿巴多的指挥更接近于贝多芬作品的原意;但如果想感受音乐中的力 

度与激情,那么无疑富特文格勒的张弛有度更能表现出贝多芬作品的主旨。所以,我只 

能说虽然这两位指挥家对一部作品理解的着重点不同,但他们对音乐这种启示性的解读 

同样都非常深刻。 

  

  

谈到贝多芬的交响曲我们就不得不想到富特文格勒,而在这些作品中,可以说“第三” 

和“第九”与富特文格勒的渊源最深——因为富特文格勒对这两部作品的诠释可以说已 

经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在我们今天谈到的这套录音中,虽然阿巴多在“英雄交响曲”的 

开始阶段精心演绎出了一段激情澎湃的急板,但在此之后,他的指挥和富特文格勒走向 

了两个方向。在富特文格勒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版的“英雄交响曲”中,那段葬礼进行曲 

耗时17’21”,但阿巴多指挥这段进行曲只用了14’16”,甚至比卡拉扬1944年的录音 

还快了许多。我们无论是听富特文格勒还是听卡拉扬,都能从“英雄”中感受到一种震 

撼一切的革命力量,但是这个阿巴多版却实在是令人失望,我不得不说这是这套录音中 

的唯一遗憾。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虽然各位指挥家对这部作品的理解都不尽相同,但这部作品 

总是能够产生一种近乎于神奇的力量。阿巴多的这个版本很接近富特文格勒1942年那次 

富于传奇色彩的录音,唯一缺乏的就是那种可以涤荡一切的狂怒。我想富特文格勒的拜 

因鲁斯版几乎可以说是无法超越的,至少那段著名的柔板在富特文格勒的手中被表现得 

庄严而且厚重,耗时达19’32”,而阿巴多却只用了12’48”!单从时间上讲这足以让 

我们怀疑阿巴多这部作品的感染力,但令我惊讶的是,听完这部作品,我感觉这段柔板 

在各个方面都不比富特文格勒版逊色,同样是那么的庄严厚重,同样是那么的感人挚深 

。在富特文格勒版的最后一个乐章里,男高音那段华丽雄浑独唱可以称得上是整部作品 

的点睛之笔,而阿巴多手下这位男高音托玛斯·夸斯奥夫的歌声足以与之媲美。虽然阿 

巴多和富特文格勒在指挥这部“第九”的时候在节奏变化上的差别相当大,但对于听众 

来讲,在心灵上受到的震撼与升华都是相同的——这也许就是我说的那种近乎于神奇的 

力量吧。 

  

  

在阿巴多的这套录音里,我认为最伟大的还是“第七交响曲”。不仅整个乐队的表演精 

 史 呈,而且在我看来,阿巴多对这部作品节奏上的把握可以说是无可挑剔。虽然这套 

录音中的“第五”和“第六”也可称得上是阿巴多的经典之作,但和“第七”相比还要 

稍逊一筹。这部“第七”简直是音乐史上的奇迹!最后一个乐章,仿佛就是贝多芬自己 



在控制那张弛有度的节奏,木管乐器的庄重华丽恰到好处地宣泄出了旋律中隐逸着的激 

情——也只有阿巴多的音乐才能如此优雅清澄。 

  

  

对于这套重量级的录音,DG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与此同时EMI也宣 

布要再版富特文格勒指挥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听众来说,这两个版 

本都可以称得上是“永恒”的。卡拉扬曾经三次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贝多芬的交响曲全 

集,但是,与阿巴多合作的柏林爱乐乐团无论是在对音乐的领悟,还是在对音乐的执着 

上,都要胜过卡拉扬手下的那支乐团。而想想近几十年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也无法再现 

当年富特文格勒担任首席指挥时的辉煌。至于拜因鲁斯管弦乐团,除了那次传奇录音, 

这支乐队的发挥还很不稳定,而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则根本不具备一流乐团的实力。 

我想21世纪是属于阿巴多这套录音的,虽然有很多当代指挥家始终遥望着贝多芬高大的 

背影并作着不懈的努力,但我依然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阿巴多是很难被超越的, 

这套录音将依然是绝大部分乐迷们的首选。我希望每个人都有机会欣赏一下阿巴多的指 

挥艺术,当然最好是从那部伟大的“第七交响曲”开始。李培源编译 

  

-- 

             【轻松我身,激扬我心】 

  




----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