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妈祖故里>>
おこ民风民俗こお
>>传说>>衣锦亭内“土地公”

主题:衣锦亭内“土地公”
发信人: kgdjgd_001(捡爱)
整理人: mysinger(2002-11-05 00:15:35), 站内信件
湄洲湾北岸笏石镇观音街衣锦亭内奉祀一尊与众不同,披着“黑龙袍”神秘的“土地公”,引得无数人好奇不止,既欲先睹为快,又要寻根问个究竟。
  土地公又称土地爷,因为级别很低,故与人们最亲近,土地爷地位虽低,倒也办些实事。《西游记》里,是好人也拿“土地”出气,坏人也拿“土地”出气。但关键时刻,孙大圣还往往要从“土地”那里获得信息。至于“天仙配”里的土地公公,干脆成了一位可爱的大红媒了。土地神源于远古人民对土地崇拜。古人对土地极为敬重,有了土地才有了农业,才有了衣食,土地是人们衣食住行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保障,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最初的土地神是社神,“社”的本意就是“示土”————祭祀土地。古人说:“社者,土地之神、能生五谷”。古人还将一些去世的名人,奉为当地土地爷。如三国时钟山(今南京)土地神叫蒋子文。一些县衙门奉萧何、曹参为土地,朝廷的翰林院和吏部则把韩愈尊为土地神。南宋时,临安(杭州)太学的土地爷是民族英雄岳飞。相传,大名鼎鼎的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当上了重庆一条街(今改为八一路勤劳巷)“总土地”后,恪尽职守,到各地视察,把那些不称职的撤换,有30位土地爷都在那儿“闭门思过”。
  据《笏石简志》等记载:“衣锦亭位在笏石观音街供奉观音大士,其大士神像系楠木所雕高可二尺余,因近在街衢香火极盛,日夜问签祷告者络绛不绝颇著显迹……”本来令人神秘的衣锦亭内又神秘地供奉一尊独特的土地爷更加令人神秘莫测,这是怎么回事呢?相传,明朝14年,正德皇帝下江南游到兴化合浦里(今笏石)一带,看到笏石集镇商贩、小摊栉比,颇具“沿海头”太平盛世,物华天宝的热闹景象,煞是高兴,流连忘返,对“三门井”及其井旁的一座“土地公”感到格外兴趣,随从的王大人劝正德君休息一会儿。正德君喝了“三门井”凉甜可口的井水后,坐在“土地公”旁一块供路人休息的长石板块上,遂闭住双眼,甜丝丝地进入梦乡,谁知却做了一个恶梦,梦曰:“金銮殿的大梁快断了。”正德君惊醒速告身边的王大人,一致认为皇宫内一定有什么不祥之兆。于是,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赶回京都,获悉皇叔宁王爷企图搞“宫廷政变”夺皇位。于是及时粉碎这场阴谋,为了感谢“三门井”土地公欲赐黄袍,但考虑赐黄袍会凌驾于文武百官之上,故改为黑龙袍。秀山后社宫闻讯后奏准要请这尊身披黑龙袍的土地爷去当该宫的“圣帝爷”。但这位土地爷哭了三天三夜还是舍不得笏石街上的居民,于是居民们就把它请进衣锦亭内保护起来。所以在中国广袤大地上,成千上万的土地爷,一般的土地庙都很小,庙中的土地爷为泥塑或用石凿成,形象为一穿长袍戴乌帽,慈眉悦目,银须飘洒的白发老翁,只有笏石街衣锦亭奉祀的土地爷加披上黑龙袍至今。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