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ego(沙鸥@重返蓝天)
整理人: lyl0753(2002-10-31 22:13:02), 站内信件
|
老家村里是有几座围龙屋的,围在一块住着几十上百户人家,也是有“迷宫楼”的(不熟悉的人跑到里面很容易迷路转不出来,估计比一些迷宫还复杂,学名是什么无从考证,所以按这特色安个名罢),墙挨墙连成一片住着成百户人家。这些都是客家文化的核心 -- “团结奋进”的象征。客家先民正是靠这种团结的精神互相依赖在恶劣的内外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也是靠这种团结的精神使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到南方播衍而不被迁徙地的土著同化。
从我读中学时开始,村里一栋栋的独立楼房起来了,那些先富起来的邓爷爷所说“抓到老鼠的好猫们”,走出了围龙屋,搬进了宽敞舒适明亮干净的独立楼房,这是好事,也是社会进步发展成员越来越富足越来越独立的必然结果。但这也导致了“围龙屋的解散”,当一座本住着几十户人家的热闹的围龙屋搬剩一两家而且多是些孤寡老人在孤独地守着这片祖业的时候,它就已经解散了,里面的人散了。
不论是为“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为“独立,更多自己的空间”,为“时尚,享受生活”还是仅仅为“虚荣,表露自己”,搬出围龙屋已成为老家一种风气,纵使长年在外工作生活春节才回躺老家的游子,也多不想偶尔回家时还住围龙屋,而是修楼,买楼,哪怕99.5%的时间空着。单门独户,铜门铁锁,人与人之间减少了摩擦的机会,自然也就减少了合作的可能。围龙屋是真散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客家大众的生活好了,这确实值得高兴。
什么都不能阻挡社会前进的巨轮,作为客家团结精神象征的围龙屋这个物理表体也不例外。客家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客家先民在长期的迁移中养成了兼收并蓄取其长、开拓进取不保守的民风,使客家民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虽然象征合作团结奋进的物理意义上的客家围龙屋解散了,虽然围龙屋的新主人由于社会环境、社会发展的变化,物理距离上走远了。但客家语言不能散,客家文化不能散,客家精神不能散,我们需要在新的环境下重新修建我们客家儿女精神意义上的围龙屋!例如网络。用更广泛意义上的团结合作维护、推广和发扬客家围龙屋精神!
“团结奋进” - 客家风情
---- --------------------------------------------------------
的 任 我 所 或 会 可 而 擦 都 每
机 何 从 以 者 变 能 那 肩 会 一
.oooO 会 跟 来 知 成 个 而 跟 天
( ( ) Oooo. 人 都 己 你 人 过 许
\ ( ( ) ) 摩 不 的 多 你
\_) ) / 擦 放 朋 人
(_/ 弃 友
好就心开 呢它管 流血破头到弄会也时有
这世界很小,我们经常的擦肩而过,
可惜到现在衣服都擦破了,仍然没有擦出,哪怕是火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