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y13050026004(忧郁的鲨鱼)
整理人: yy13050026004(2002-10-26 02:53:50), 站内信件
|
日前去参加一个同学的婚礼,10人一桌,同餐者大都相识,心中暗喜此餐决不至太沉闷。席间一位先生这几年贼星发旺,混得不错。长篇大论的絮聒不休,旁若无人。他说一件事能从盘古开天辟地讲到WTO,从WTO讲到他老婆生孩子,然后还能慢慢进入本题,亦能枝节横生,终于忘记本题是什么。这厮大概口部筋肉特别发达,一开口便不能自休,话如连珠,音容并茂。我几次想敬酒都苦无机会。他的唾液也很发达,三言两语之后嘴角上便积有两摊如奶油状的泡沫,于发出重唇音的时候唾星四渐,以至于他面前的几盘海鲜竟无人动箸,真象是痰唾珠玑。这种霸道的谈话者若谈话确有内容,所谓“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亦不难觅取听众。我的朋友中,长发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在咖啡厅里,她一开口,耗子都不敢叫,她的舌头魅力四射,轻易垄断所有人的兴致。然学问风趣不及长发者,必定是比较的语言无味,若喋喋不已,如何令人耐得。
也有一种人,与前者正相反,认为嘴只管吃饭而不做别用。对人乃钳口结舌,一言不发,长年累月,屁也不闻一个。你对他说话,他洗耳恭听,你问他一句,他能用最经济的词句把你打发掉。也许是怕“言多有失”,但如此寡言,到底乏味。这样的人在谈话中也不可缺,遇到表现欲强的人,倒是一个理想的听众。或与前者那喷唾沫星子的家伙倒是理想的搭档。
善谈者不以自我为中心,要照顾别人的兴趣,而且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适当加以肯定,溢美之辞不可过分,否则有献媚讥讽之嫌。
注意倾听别人的观点也很重要,谈话和演戏一样,是需要听众的,失意和得意都需要有人分享,当然,遇到祥林嫂则另当别论了。
无论如何,还是多听少说,以口代耳。凡是不太开口的人,总是让人莫测高深;口边若无遮拦,则容易让人一眼望到底。
谈话的内容也颇费斟酌。说什么话总不能不牵扯到人,而所谓人,不是别人便是自己。谈论别人的家长里短则成了上好的素材,专心隐恶扬善,则内容听来乏味;揭人隐私又有伤口德。英文“GOSSIP”一字原意是“教父母”,尤指教母,引申而为中年妇女,再引申而为闲谈,再引申而为闲言碎语,而为长舌妇。可见这种毛病由来有处。谈话若专谈自己而不谈别人,自然不会伤人,并且缺德之事由自己宣扬之后往往成为值得夸耀之事。不过又显得“我执”太深,而且最关心自己的人,往往只是自己。
尝闻网友聚会,苦无谈笑之资,竟搜肠刮肚,以黄色笑话佐酒。如“小凤的故事”还有“抢鸡蛋的故事”等,一时盛行不已。传来传去,竟达到一张嘴对方就大喊“地球人都知道了”的程度。可见网络传播消息之快,有甚于妇之长舌也。此荤腥笑话虽可供人喷饭,然到底有失风雅,不足取也。
说话和写作一样,要有主题,有腹稿,有逻辑性,切不可东一句西一句的语无伦次。写文章讲究开门见山,起笔便引人入胜,不同凡响。谈话亦然。开口便谈天气好坏吃了与否,是大多数人的习惯;常见网上聊天的朋友,开头就是你多大了,你家在哪呀等等,如此查户口似的开场白当然不失为一种寒暄之道,究竟缺乏风趣。不熟悉的朋友聊天要言语得体,举止有状;谈公事要思维敏捷,头脑清晰;老朋友相聚则可海阔天空,无所顾忌;情人的话题可信手拈来,自有情趣。
谈话的腔调和嗓音也各不相同。有的如破锣;有的象公鸭;有的语调平稳有板有眼;有的嗲声嗲气如怨如诉;有的每一句尾加上一串咯咯的笑;有的每一句头加上“那啥,我说”之类的废话;有的说完话惟恐你印象不深,每句话重复一遍,这办法对于听者的耳朵实在是一种强奸。。。。。。
人与人相处,本来易生摩擦,谈话也应保持距离,有时应“话到嘴边留半句”。
---- 家在我们的大学 人在流浪者的家 心在空白地带
欢迎来到别样人生版,这里的谈论关于残疾人话题的版面,欢迎所有爱护和关心他们的人前来发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