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on-lon(心缘心)
整理人: loveair11(2002-10-21 01:27:04), 站内信件
|
作为宋元时期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泉州在我国海外交通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最近在它积极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考古专家们又发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
在公元10到14世纪的时候,泉州又叫“刺桐”,有着“东方笫一大港”的美称,考古专家们此次发现的最为重要的遗迹就是一处古代海港。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国珍说:“这个码头前面就是大海,后面就是晋江,它位处在晋江和东海交界的地方,是我们这次在申报世界遗产过程中发现的一个重要也是唯一的海港跟江口交界的一个古码头。在这个古码头上可以看到,当时从唐宋以来,泉州人民建造的栈桥式的海港码头,便于原来的海船靠岸,从这里卸下货物,而与此对称,在晋江出海口的这边有一个江面的码头,是把内地的各种货物通过江面的这个码头输送到海港来。从现在码头的距离和它的宽度来看,可以知道它一下子能够停靠4-5艘当时的海船,反映了当时海外贸易兴盛的情况。”
据了解,目前已知这条栈桥式古码头的长度已达到600多米,同时在岸边还发现了防御倭寇的花岗岩寨门。在海上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国外的香料、药材来到中国,而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也大量输出。在泉州金交椅山,考古人员新发现了5条古代窑炉,而出土的一些碎瓷片证明了这里是生产青瓷的一个重要场所。福建省博物馆研究馆员王振镛认为:“海外各地的遗址里而都有发现我们的东西,说明这地方过去生产的大部东西都应该是外销的,是外销瓷,这为我们研究海外交通史方面提供实物例证。”
另外在泉州申报海上丝绸之路的工作中,对古城门遗址的清理发掘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在著名旅行家欧洲人马可波罗和非洲人伊本巴都的游记中,都提到过“刺桐”城的兴盛,而现在发掘的这处城门这是古刺桐城的城门。它最早修建于南宋,但在1948年的时候毁于一场大火,此后就一直被民居掩蔽在地下,通过这次清理发掘,大量构件重新展露在人们眼前。目前泉州市正在针对申报世界遗产的特殊要求而进行新一轮的规划整治,来自国内文物和建筑界的一些权威专家都参与到了这项工作中。(陈琳李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