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erk(破碎如空)
整理人: jaja(2002-10-27 21:31:14), 站内信件
|
你好,平壤!(十)
拍完合影,我们上车,刚上车,那个曾经援藏的老兄就问我们是不是抽烟,原来是司机要烟抽。朋友赶快递过去。可是他还要,意思说最好是半盒,因为他看到给他的烟中“中华”烟,这个难坏了我们的抽烟的,给了他,自已就没得抽了,还好,包里还有云烟一包,但是给了司机可他不认这种烟,似乎不太满意。看起来中华烟在朝鲜的名头也很响啊!
前行不远,我们看到一条废弃的公路,导游说这条路就是通往汉城的,而且这里到汉城也就仅八十公里。她又给我们讲了关于统一大使千里迢迢从南韩到 北朝鲜参加世界青年大联欢的故事,朝鲜的统一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要求,客观上都有这个愿望,但是由于意识形态方的面的因素,很多问题产生于几十年积累下的宿怨,或许在朝鲜能够接受人民需要更多的物质生活的保障后,这个愿望才能够变成可接近的现实。
车行不远,我们就看到了沙盘上所标识着的蓝顶和银顶的板房,我们要参观的是跨越三八线的南军管理的房子,那里是停火协议签定的地方。在这之前,我们先参观了一个纪念碑,那是他们称的金日成主席的亲笔碑,带我们参观的军官讲了这个碑的来历,这是金日成在去世前一天看到一个南北统一的文件纲领,在那个文件上签上了自已的名字,但没过多久,他就发病了于第二天逝世,这成了他的绝笔,因此立此碑作为永久的纪念。在讲解完了后,大家准备照相,军官要求照相只能在台阶的最末一级上照,而不能到台子上面,大家都很遵守,因为对于金日成,在这个团的许多人来说都有着那个时代的回忆,再有在国外和军事区,也不想为自已的某些不良行为影响大家的行程。这和国内的旅游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际上,上台阶和不上台阶也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人家就是那样规定了,有规定必须执行,不然就会受到惩罚,在国外谁愿意以身试法呢?
在亲笔碑的右侧,我们看到一个很象体育馆的现代建筑,那是南韩方的军人活动场所和宿舍,而我们这边也不是很逊色,也是一个很好的建筑,只是风格上比较趋于陈旧和稳重吧。我们这组是我们这批人参观这里的最后一拨人,在这边的建筑台阶上,我们等上批人从那个板房出来。这是美军管理的房子,据介绍,如果南面有人参观,北面的房门就完全锁死,并有军人把守,这边也同样。用五十厘米宽的标志来标出军事分界线这在世界历史上也不多见。对面的士兵装备精良,叉腿站在另一方,而我们这边的军人则站得笔挺,很有军人的气势。从身材上看,那边是壮士一样的五大三粗式的,而且还戴墨镜,而这边的基本是瘦的模样,但精神气不比对方的差。
正当前一拨人都要走出那个房子而我们要排队进去的时候,忽然不让大伙走了,原来要进行双边的会晤,只见对方来了几个人高马大的军官,而这边的军官过去也很威严,到了三八线后,对面交过来些文书,而那边有两个人跨过三八线过来了,其中一个人还拉着个行里包,看起来象个女的。也许是记者或者其他的什么重要的人员,不然怎么能从三八线过来,其他的渠道也一样过的嘛。军人领着这两个人走了,他们俩位并没有向对面挥手,不知是这边的人回来,还是其他地方的人要来这里,也许还有可能外交人员,这真是一个迷。有了前面的小插曲,我们对这里的情况更感到有趣和不一般了。排队进了那个房子,里面也没什么,除了桌椅之外,就是在对方的线内有一个有十多个国家国旗的镜框,我们看到除了英美两国国旗外,还有一些我们很熟悉的,好象还有星星和月亮的红旗,原来朝鲜战争是联合国参与的?!
当我们出来后,向我们这方的建筑走去时,对方的士兵就撤走了,在我们上了这边的一个楼台上照相时,对面已没有了人影,也许他们只是站在门口而不用防守三八线了,这样我们也就看不到了。在楼顶的平台上,我们除了看到三八线及两边的军事设施外,还看到许多的农田,这里的稻谷也同样是一片丰收景象而与界外的并没有两样,只是在这里,多的是农民的通行证和探照灯罢了,这确实是与众不同的地方。
20021020
---- 评是非得失,论成败兴衰。
【评论空间】
特约评论员——破碎如空(yerk)
编号:007
--------------
你作工来我种田,
信马由缰听自然,
丰衣足食得其所,
君子荡荡无尤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