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emtec()
整理人: dannylu(2002-10-19 17:59:37), 站内信件
|
双炮联响第二:倡导文史哲学的多元化
————读《杨家府演义》笔记引发文史哲的讨论
关于岳飞的问题,贝尔上午在网易和文心的斑竹小田简单讨论过:)自古以来,虽然有道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一连十几道令牌的皇命,岳飞在当时的条件下如何能够违背?一、两道,三、四道可以不以理睬,10几道让岳飞以及他的将士如何能安心杀敌?所以岳飞选择了以身相殉,他很清楚回去就是送死,但是他能去弑君嘛?投敌叛国嘛?他只能象服从纪律一样地,回到不抵抗和偏安的小构身边挨刀。彭大将军解甲归比之岳飞强多了:)。其实武侠小说里面也有一个人和岳飞的时代差不多,就是射雕英雄郭靖,典型的儒家君子作风,但是,一个人不能挽救一个国家,死守襄阳城只能延缓衰老,但是没有出路,没有办法旧貌换新颜。任何一个事物都回经历“产生、发展、辉煌、衰落”的过程,这个是规律,但是不能因为直到会衰落就得放弃,而是要不断地变换思维方式。
中国历史经历唐朝的辉煌之后,经历五代十国的战乱,民族问题很多,女真、蒙古、契丹、党项、吐蕃、大理、回回……。香孩儿皇袍加身是为形势必然。在那个时代需要一位强而有力的政治铁腕人物。宋太祖是,他虎步行踪的兄弟也是(不过光义比他大哥多了几分才情,不过匡胤也有“千里宋京娘”的传说哦:),如果赵家的后代多出现象太祖、太宗。但是善于文艺却荒于朝政的南唐二主,特别是后主,没有看清形势,以为他们国家亡了完全是他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问题很好,但是过于自责导致陷入泥潭,所以出现“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慨。善于遐想的新加坡人还拍过一部电视剧《一代双骄》:(名字好像记错了),双骄就是说李后主与宋太祖二人,说他们年轻时代曾经结为好友,习习:)(贝尔还能唱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和片尾曲,“沉鱼落燕闭月羞花,美的无处藏……哈哈”,而且曾经用横吹演绎成古曲在学校晚会里奏给校友:)
而当时的贵为北汉王亲的刘继业(后宋主赐姓杨),认清了形势,同当时的北汉主一道象北宋赵家投诚,这是明智的。不过杨家比岳家要幸福的多,他们虽然很多人捐躯沙场,雄州一战,杨令公痛失五子(长子、次子、三子战死,四子给萧太后做驸马去了,五子出家五台山:)仅剩六郎延昭、七郎延嗣,以及一群柔弱女子。但是老杨家虽然受到潘仁美之流的迫害,但是还没有像岳飞那样受皇帝大哥的排挤。君且看:从大宋太祖关注令公、令婆,托孤光义收服继业,到三帝真宗、四帝仁宗皆有赵普、八王德方、寇准、包拯、范文正等等这样的刚正不俄指言上书的大臣,老杨家何愁被害?只有战死沙场,后来继业自创狼牙谷李陵碑(这个地方我曾经车上路过:),七十二剑七郎穿心:(居然被潘仁美所害),凡是我中国热血男儿闻之,试问哪一个不为之动容?这些还不是全部,再算倒后来的六郎闯三关破幽州,杨宗保征西(刘兰芳的评书小时候应该听过吧?:)、佘太君百岁挂帅,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文广领兵征李王、怀玉举家归太行。一连串可歌可泣的故事,尽管这里的戏剧成分比较多,但是如果作为爱国来教导后人多么地让人赞叹与扼腕。
同样,中国的悠久历史因为多了演义成分家族,如唐朝的薛家将:自仁贵征东开始(这部演义小说呼伦是小学时候看的,把眼睛也看坏了:()、到后来丁山征西、梨花救架、薛刚反唐(实际是反武则天),就这些故事会让你看了以后豪气顿生气宇轩昂。还有宋代的呼家将,与扬令公同朝的呼延赞,及后来呼延守信/用,一家之兴呼延庆。嘿嘿,这些还不够,还冒出来个高怀德、高君保,刘金定寿州城解围救下婆婆家的舅舅宋太祖,哈哈:),到南宋,岳家军让金军闻风丧胆。
可是铁腕皇帝的儿子、孙子不一定也是明君,中国历史上200多个皇帝真正是明君的又有多少?手指加上脚趾也能够数的过来,这些一般是开国的皇帝,因为他们开明所以才会得天下。刘邦、刘彻(这是个中兴之主)、李世民、赵匡胤、铁木真(此人之霸气,中国皇帝无人能出其右)、忽必烈、朱元璋、努尔哈赤、康熙/乾隆等等。当然,曾经是比较有个性和作为的君主很多,虽然他们的政治手段让很多人很受伤,但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不得不那么做,比如秦始皇的功过差不多是可以抵消的,项羽虽然没有成为皇帝但是敢为天下先,曹操冒天下之大不违,挟持天子号令诸侯(这还算是忠君嘛?典型的秦始皇作风尊法弃儒,呵呵),历史上这些有趣的事情真的很多,写本书也能了:)。
当然,上面说到了秦始皇和曹操,就不能部说一下诸子。不是说法家和儒家等诸子学说就一定存在哪家优劣的问题,不同的环境和形势下,诸子的适用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天下大乱的时候法家的思想立竿见影,“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你都没有饭吃了还讲什么仁义道德,三纲五常?那你就和到阎王那里再俯首称臣吧。而在太平盛世的时候,你还再鼓吹什么“社会需要变革”?(省点劲和我一块倡导文艺思想多元化吧,呵呵:)这个时候的儒家思想成了维持这个社会道德秩序的武器。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不同于西方曾经出现过神学控制社会的秩序,或者说古罗马、希腊时期朴素的哲学思想来指引社会的方向。我们靠的是人学,诸子百家思想的人学。当然我们不是完全照搬儒家学说,比如“五常”里面的君应该改为“国”了。其实汉代董仲舒以及后来的宋明理学,已经把春秋战国时代孔子的思想给利用加以歪曲成愚民的武器了。如果单单说儒家估计也是一本书说不完的。
而另外一方面,道家老庄思想给我们的闲情(就像六朝一样,用现代时髦的话说就是“小资”:),对于我们的生活由启迪:),庄生梦蝶不亦乐乎?象墨子一样研究科学技术,从事IT行业,攻还是非攻,(这不是在问:路由还是交换?哈哈:)。象兵家孙、吴子一样对待外来入侵,赵普半部论语能治天下?一部36计、孙子兵法何愁不能低挡外来入侵(当然不要纸上谈兵),什么霸权主义?经济没有你强,不代表我要象你俯首称臣,我中华历来最擅长四两拨千斤,何况我们并不是4两,对方也没有千斤。甚至说,孙子的思想在今天的商场、官场、乃至情场与网络中仍发挥重大作用。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思想,如果应用到我们的企业当中,我国何愁没有通用、松下、ibm这样的企业?看看合纵连横欧盟15国?微软的成长与盖兹的手腕可以用36计来分解,呵呵。intel前总裁格鲁夫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论断整个象是韩非子说的话嘛:)而且我们的各个行业也不一定就是只有某一种思想可以用,比如说外交,儒家的温文尔雅(恩来、陈毅亚非拉出行:),老庄的开怀畅饮豁然长啸(冠华联合国仰天长笑:),孙武子的运筹帷幄(小平沉着应对铁娘子:),如此诸多不一而足!
再回过头来,说到南宋当时的形势是:北方被众多的其他民族所控制。以山西太原为界:正北方是契丹(辽)把持燕云十六州及东北、内蒙古;西北方(今内蒙甘肃境内)为党项西夏所占;西南方由吐蕃占据今天的西藏、青海;云南还有小国大理。后来女真人灭辽国直捣东京汴梁城活捉徽宗、钦宗,是以"君殁则国亡,国灭则君降",北宋随着皇帝的被捉而亡,高宗赵小构偷渡到临安,出现了“西湖歌舞几时休”这样的诗句!虽然仍然有众多能人贤臣的辅佐,但是老天爷早就注定了偏安苟且国家很快会灭亡,看那南宋的皇帝,大多短命(指在位时间),最终文天祥长叹零丁洋,陆秀夫南海血战负主入海(今年才去的路盐城陆公祠:)。君殁国亡,小皇帝都没有了,还说什么大宋王国?天下自此归元世祖忽必烈,然而,此刻的内忧外患仍然是…………
呼伦贝尔 2002.10.13 4:15
因一篇读《杨家府演义》的笔记引发的讨论,贝尔把一些读书笔记的话加以解释,因涉及文史哲等史料,如有错误或者偏颇敬请批评指正:)贝尔多谢,呼伦顿首!
附:引发讨论的原贴子:
【囫囵读书笔记】古来忠君是愚吗?
作者: 呼伦贝尔 发表日期: 2002-10-12 10:16:15 返回《文昌阁》
吾国古代为忠良贤臣者,看似皆以王事为国是,其心之忠王比今之爱国者过无不及。然则今人观史,动辄以“封建”思想而斥之忠君为愚。呼伦以为此论武断至之。何以“封建”二字所能概?吾国2000余年封建国朝皆以君主立宪,是以王即为国,国即为君。君殁则国亡,国灭则君降。是谓古人事君如今人事党事国,我新中国人士为国为民抛颅洒血,是为英烈;古代之忠良直言而明谏、捐躯沙场而不屈,何言忠君愚思?斯论之破不驳自明,是为呼伦驳今人之浮躁与狂妄之首论。
推而广之,断言“天地君亲师”五常皆为封建余毒者,斯言狂妄无知更甚。世人之思想皆有承继先人之痕迹,马恩主义若无黑格、巴哈之类何来?毛思邓选若无泱泱五千年之中国文化之底蕴,难不成天上掉下?此乃罗曼蒂克式大话主义思想。承继传统文化之时谨记发扬,然亦须慎其局限。此局限非主观,实乃客观大势所至。古时人所受之教育、社会之性质、风俗之习惯,何能使当时人顿悟所谓“辩证/历史唯物”?劝君莫以苛刻的眼光视古人,如是,后人亦会以更为苛刻眼光视你。何人能可担保自身所信仰之主义千秋万载?无!观夫哲学之发展,套用“否之否”定理,哲学或思想之新旧主义会层出不穷。
已跑题,且打住!
呼伦贝尔 2002.10.12 1:20 海之蓝手竖书于《杨家府演义》中。
此贴(指这个读书笔记)是读完号称“北梦南花”的三卷本弹词《天雨花》前言、《蔡东藩.历代通俗演义》前言和竖排版《杨家府演义》前六回而作!因今日看的书皆有古文味道,所以也效仿一下。(这三本书只是今天淘来的小部分,嘿嘿:)
---- 文化多元,思想多元
文坛仙踪,梦惊月伦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谓我何求
豪气冲天的呼伦,柔情似水的贝尔
骑着那匹黄彪马,背着这支紫竹笛
吾以吾血溅西祠,誓为信念不停蹄
落叶飞花恨别离,飞身长叹策马去
宁向直中取,不向去中求
人敬尔一尺,尔敬一人丈
走南闯北,浪跡天涯
【文貌似五月/哲思如绿野/史气比文昌】
文踪梦月伦
【http://iluna.xici.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