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1388(独庸生)
整理人: joyce_85(2003-04-14 23:03:03), 站内信件
|
早知郁达夫是著名的小说家,却不知他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大家。虽然在不少散文选集中读过他的《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也十分喜欢,但哪个作家没有写过几篇散文呢?偶然借得《郁达夫散文选》一读,才知自已多孤陋寡闻。
在我所知道的作家里,在我读过的散文中,论风格的独树一帜,个性的艳明,郁达夫是奇特的一位。与那些重视客观,冷静地观察,并以理性的形式再现生活现实的作家不同,如茅盾;郁达夫注重自我表现,长于主观抒情,具有浪漫倾向,饱含热情和忧郁。长于抒情,具有浪漫倾向并非郁达夫独有,徐志摩就是向来以浓得化不开的艳丽,浪漫和温情脉脉而著称,但两者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徐志摩嵩尚性灵,飘逸和潇洒。郁达夫偏爱感性,不论是尺间,小札中,还是履痕处处,记录纪行,满腔深情热血,往往是笔墨未浓但情透纸背,呼之若出。即使是淡淡道来,也是情文并茂,字里行间跳动着作者那颗真实的心。巴金也是一位热情的作家,喜欢将心交给读者,但巴金爱思考,郁达夫表现的就是自已,巴金沉重但有乐观的一面,郁达夫放任但挥不去骨子内的忧郁。见文识人,用在郁达夫身上,就合当不过。
郁达夫的散文有如“歌行体”,行文自由灵活,感情充沛热情,又有几分颓废!由其是前期的作品,《还乡记》,《还乡后记》,《零余者》,《一个人在旅途》,运用大量内心独白式的抒情、描写、记叙,错落有致,感情真挚,打上有很深的个人印记。在艺术成就上,不如作者后期的作品,但刻画出一个“零余者”凄惶的形象,和独白式的记行体,却是很有特色。这类纪行体的作品很不好处理,所记之事多是琐碎无序,难以下笔又容易写成流水帐,能化腐朽为神奇,或另出机杼,实在不易。但郁达夫凭着过人的才情,取用独特的个人视角,用类似小说心理描写的手法,做到繁而不杂,错落有致,反有斑澜的美感。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为类作品,可谓浓丽!
郁达夫作的品大致可分前后期,前期的作品感情浓洌,手法上偏重直抒胸臆,文字跳跃,节奏急速,总有汹光澎湃,或一泻千里的动感,从文字里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作家起伏的感情,和澡动不安的心。但后期的文字有如行云流水,象花间柳下一湾清浅。作者的感情没有退潮,但浮燥后的平淡,浓丽后的淡雅,不再是只求渲泄,感情变得内敛,艺术上却趋向成熟,信手拈来皆成妙韵,举手抬手满藉风流。优美而感人。真正体现作者水平的是后期的作品,渐渐摆脱了前期的滥情,和浓厚的个人悲叹,有点冷眼看世界,“妙”手著文章的味道。
郁达夫于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早年留学日本,并开始创作小说,后和郭沫若等组成“创造社”。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最后辗转到了新加波主编《星州月报》,因日本军迫近,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因精通日语,被日军迫作翻译,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1952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的一生颇为颠簸,作品也是毁誉参半,但苦难却锻造了才子,郁达夫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建树,有小说和散文传世,还有旧诗词。各有特色,但我最喜欢他的散文。郁达夫的散文不但量多质高,而且形式多样,不但游记,记行体,书信、小品,杂文,评论,甚至日记,无所不涉且运用自如,散文大家,实至名归。其实要对郁达夫作出全面的评价,很难,因为复杂性和多方面,让他不同的角度就显出不同的特点和魅力。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算不计他的小说,和旧诗词,单论散文上的成就,就足以在文学史上留名,且占有重要的地位。
---- 游离在天地人间,徘徊在爱与恨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