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xa_khs(日月)
整理人: xa_khs(2002-09-28 19:35:45), 站内信件
|
许多人都以为奥迪品牌诞生于1965年9月,因为那时在法兰克福车展的大众展台上展示了一辆排量为1.7升的中型轿车。它被取名为“奥迪”,在散热器护栅上有4个环环相扣的镀铬车标。但内行人一眼就能从这辆车上看出一年前投放市场的DKW Fl02车的影子。许多年长者还记得,奥迪作为品牌其实早在1940年前就已出现,主要生产一些前轮驱动的豪华轿车。
启用奥迪老品牌
改善形象占先机
在1965年初,大众公司兼并汽车联盟(Auto Union)集团之后与奔驰公司的竞争日趋激烈。大众公司决定重新启用已消失25年之久的奥迪品牌。
大众选择了DKWl02原型车,只是在外形及动力配置上稍加修改,以便让奥迪品牌在市场上一炮打响。这辆车的发动机为直列4缸,四冲程,1.7升汽缸排量,功率为72马力(53千瓦),它比DKW原型车的3缸1.2升二冲程发动机强劲了许多。因为原来的二冲程技术已经相当过时,不仅噪音大,油耗也大。聪明的大众公司意识到DKW品牌只会让人联想到小汽车冒着黑烟的形象。与其这样,还不如重新启用奥迪品牌,即使它早已被人遗忘也无所谓。
其实这些汽车品牌均生产于19世纪末,都可以被称为欧洲特别是德国汽车工业的先驱品牌。那时,许多自行车、摩托车生产商和编织机生产商纷纷投身到新兴的汽车制造业之中,其中就有德国的NSU、Wanderer、霍希等摩托车制造商。当时年仅31岁的工程师霍希(Horch)在1899年11月l4日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并于次年造出第一辆赛车,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辆车。该车因赛场上的出色成绩而产销两旺。
霍希立志创品牌
奥迪名称有由来
然而,霍希的合伙股东们却指责他挥霍了公司的利润,迫使他于1909年6月离开了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公司。但他拿着离职补偿金几个星期后就在原公司对面买下一块土地,决心继续生产自己的品牌车。由于他的名字已被原来的合伙人注了册,他便失去了使用自己名字作品牌的权力。充满幽默感的霍希灵机一动,决定用奥迪(Audi)作为自己的品牌,原来Horch在德文中意为“听”,而用拉丁文写出来就是Audi。
霍希制造的车有其独特的技术特点,他通过一些汽车比赛来展示这些先进技术。奥迪公司虽以生产售价较高的中型豪华轿车见长,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年月里,处境却十分艰难,勉强逃过一劫。1930年的经济大萧条在德国造成了600万人的失业大军,许多工厂倒闭,奥迪公司也到了破产的边缘。而当时DKW摩托车公司的境况却完全不同。适应市场的产品使该公司一时间成为世界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商。
1930年,胃口极大的DKW公司收购了濒临破产的奥迪,接着又兼并了同样不景气的Wanderer公司和难以高价出售其豪华车的霍希公司。
顺潮流组建集团
博采众长出新品
随后,DKW公司趁势于1932年组建了汽车联盟集团,其标志中的四环实际上代表了集团属下的4个品牌:奥迪、霍希Wanderer和DKW。该集团此时又重新开始生产经济型二冲程前驱汽车。
联合带来了竞争优势,企业文化的融汇,生产单位的简化,使汽车联盟降低了生产成本。尽管当时仍处于经济低迷时期,但在集团内各方的合作努力下,新的奥迪车诞生了。这是一辆博采众家之长的中高档车:采用了DKW公司的前轮驱动设计、Wanderer公司的6缸发动机和车身。该车上市后大获成功。随即霍希公司又推出了功率更强的3.2升发动机的新款车。几年后,公司又出品了名为Imperator的新车型,该车为8缸,排量达4.9升。
到1937年,汽车联盟集团的员工达2万人,年产量达61000辆。在德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投身庞大的赛车生产计划,其中就有参加Fl的单座赛车,这是V16增压式后置发动机赛车。这种赛车在Fl赛场上先后获得24个大奖。另一方面,银灰色样车的最高时速超过400千米。一时间,汽车联盟和奔驰公司一样,成为德国的荣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汽车联盟的工厂已成一片废墟,整个德国都垮了。多灾多难的经济形势很难使昔日的品牌如霍希、Wanderer等得到复兴。而奥迪在二战前后的30年中总共也只售出10640辆车。只有DKW公司在1949年因推出二冲程发动机的小型车,迎合了尚处在困境中的德国市场,勉强保住了品牌。
在20世纪50年代,DKW公司以3缸二冲程发动机成功地打入市场,汽车联盟的销售业绩因此出现了缓慢的攀升。从1954年的年产量2万辆达到1958年的7万辆,1960年更是达到年产量12.6万辆的高纪录。
大众收购创转机
奥迪品牌获新生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车型在技术上也日渐暴露出了它的不足。与新型的四冲程发动机相比,二冲程发动机噪音大,烟气多,而且油耗大。由于DKW公司一度坚持采用这一过时的技术,使公司的销售成绩又逐年下降。最后,它不得不寻求改变策略,使四环品牌与当时奔驰公司达成了某种协议,归届于奔驰的麾下。
出乎意料的是,大众集团看中联盟属下的生产场地及设施,于1964年底着手收购汽车联盟,因为那时大众集团自己的生产场地及设施的生产能力停滞不前。原奔驰公司的专家克劳斯的加盟拯救了DKW公司。他首先采用了奔驰公司研发的技术,在DKW公司的车上配备了1.7升排量的四冲程发动机,并再一次把它正式定名为奥迪品牌。
这辆再生的奥迪车因强劲的功率达到90马力(66千瓦) 而在市场上大获青睐。1968年底,奥迪新款车的功率达到100马力(74千瓦)。该车不仅保留了原先的结构和1.8升汽缸排量,而且那长达4.6米的宽大车身、高超的性能和优美的造型都十分引人注目。
市场定位及时变
一波三折图发展
奥迪100一问世,立刻成为宝马车的直接竞争对手,而价格上则比福特、欧宝及奔驰车更具优势。奥迪100在德国及国际市场上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功,日产量一度达到600辆以上。这一成功促使德国大众集团又收购了NSU公司,因为该公司的RO 80车也很不错,但它的转子发动机显得有些落伍,销售不畅,使该公司的财务状况陷入困境。
20世纪70年代是奥迪品牌复苏发展的年代。1973年,集团为重新使用奥迪品牌的第100万辆车下线举行了庆祝活动。同样在这一年,集团在大众品牌帕萨特轿车的基础上改进并推出了奥迪80轿车。费尔迪南·保时捷的侄子皮埃希成为公司掌门人后提出改变奥迪品牌的市场定位。他认为,奥迪应生产具有更精湛的技术含量及技术创新的车型。为此,1976年,新款奥迪100采用5缸2.1升发动机。与原来的6缸发动机相比,该车结构新颖,车身自重减轻,而且更节油。1977年公司推出增压式发动机,命名为奥迪200T,凭借这台神奇的2.1升发动机,该车功率可达170马力(125千瓦),成为美洲豹4.2、宝马3.0和奔驰280的有力竞争对手。
技术创新为宗旨
赛车场上见分晓
“技术创新是我们的追求”。20世纪80年代初奥迪这句响亮的广告语曾打动许多顾客的心。那时,奥迪的年产量已达35万辆。在1980年的日内瓦汽车展上,奥迪又推出Quattro新款车。这是对奥迪80轿车的传动系统进行改造得来的改款车,其行驶性能极为出色。奥迪还积极参加各种汽车比赛,以此来证明其车辆性能的优越性。其中增压式发动机技术配以四轮驱动系统使车辆的功率和整体传动性能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奥迪的最新款车在采用了这两项技术后,最大功率都超过了400马力(294千瓦),并在世界汽车拉力赛上获得多项荣誉。
在随后的年月里,奥迪公司从未停止过技术革新的步伐。1982年,奥迪又运用全新的空气动力学技术,对新款奥迪100车的流线外型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其风阻系数达到令人吃惊的0.3。奥迪的革新措施连续不断,如推广镀锌钢板技术,采用一些有效的生态学原理及精湛技术,并使用铝合金制造车身,以降低整车的重量。还对传动系统做不断的改进,Multitronic新车型就是一个佐证。
奥迪始终秉承品牌创始人霍希当初所树立的汽车运动理念。在投身汽车拉力赛及欧美各种汽车锦标赛后,又向勒芒24小时耐力赛进军,并取得了众所周知的好成绩。在连续两次创出佳绩之后,奥迪正向更高的目标努力。拓宽路子大步走四环辉煌在眼前
此外,奥迪车还积极拓宽自身的产品范围,特别是推出8缸的A8轿车以确立其高档轿车制造商的地位。当公司35年前重新启用奥迪品牌时,它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字辈,如今奥迪的年产量已高达65万辆。即使如此,在皮埃希先生看来,这一还不够,他希望奥迪在技术革新上进一步有所突破。
奥迪品牌的创始人霍希于1951年去世,享年84岁。他没能看见自己缔造的品脾再度辉煌固然是个遗憾,但他可以感到欣慰的是:奥迪和霍希成为上个世纪的两大汽车品牌。或许有一天,霍希这个早已消失的老牌子,也会在皮埃希手里重获新生。
|
|